扩大内需盘活企业留足后劲再创辉煌,这就是社会主义的优越性这与资本主义国家有着鲜明的对比。
题主可能没搞清楚情况,出口转内销其实是没有办法的办法。
设想一下你有个厂子,之前接的都是国外的订单,前些年生意做的越来越大,于是你准备追加投资扩大生产规模。
结果在今年突然遇到新冠疫情,国外的订单要么一声不吭地消失,要么就是遥遥无期地等着,那这个时候怎么办?
工厂是停不起的,你也不知道国外疫情会持续多久,客户的订单到底什么时候会再来;另外停了工人怎么安排?走了之后还能叫回来多少?
可是继续生产吧产品都变成了库存,而且不知道要存放多久,那这个时候怎么办?肯定要想办法卖出去的。
出口不行还不能转内销嘛!
从最开始的阶段来看,出口转内销肯定凄惨的,工厂要花更多的成本,而且为了抢一点市场价格肯定也要拉下来。
但亏钱<不亏不赚<小赚<大赚,怎么选就不言而喻了吧。
所以还是得想办法把生意做下去,国外人傻钱多肯定是上上之选,但国内市场也不差啊,毕竟蚊子再小也是肉。
如果规模做起来,或者有了品牌效应,那未来也能为经济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关键就看能不能挺过去。据我所知很多出口转内销的企业现在混的都挺惨的,天天都在说今年日子不好过,能活下去就不错了。
题主这种提法值得商榷,并不能简单理解为为了救外贸企业,损害原有的国内内贸企业。
出口的商品转为内销,既不存在救经济,也谈不上害经济。这只能看做是目前的一种特定时期的经济行为,即发挥国内超大市场规模的优势,挖掘内部需求,外贸产品尽可能国内消化,只不过加大了内需市场的竞争而已。
外贸商品出口转内销是在当前困难的国际形式下一种无奈的选择
众所周知,中国是“世界工厂”,承担了全世界三分之一以上的普通日常生活用品的生产,这个数量极其庞大。但是,目前全世界受新冠疫情的肆虐,不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经济活动都几乎停止,人们为防止感染,呆在家里,对日常用品的需求急剧下降,因此也影响了其国内进口商家进口中国商品的计划。
我国率先控制了疫情,外贸生产行业也有序的复工。但是问题也来了,生产的大量出口商品因国外需求不畅面临退订单的现象也越来越多,在这种情形下,外贸生产企业为减少损失,已经完成生产的出口商品转为内销实则是一种逼不得已的选择。
迫使国内内贸企业对产品实行升级换代
外贸企业对销售市场的转换,从某种程度上会给国内正常的内需市场带来一定的冲击。尤其是生产内需商品的中小企业。其所生产商品的销售面临外贸产品的竞争,生存空间受到挤压,对于一些传统的老企业,会带来阵痛,甚至有些企业在竞争中倒闭。但是,从长远来看,它也倒逼我国内贸传统企业加快转型升级。
我们在出口转内销的产品中可以看到,很多跟国外知名企业代加工贴牌的产品(所谓国际名牌),由于是按国际规范化要求生产的,质量确实要好于我国的内需品。所以,可以促使我国内贸企业升级技术,争取早日能达到跟国际大牌竞争的工艺质量水准。
国家提出的加大经济内循环,就是为了提高就业,释放国内的消费潜力
国内的市场只有那么大,今年由于疫情原因很多家庭收入大幅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针对不同行业出台了一系列从贷款到减税加补贴的优惠政策。目的就是要保护中、小企业以及其中就业的人群,争取能保障其收入,能有正常的消费能力。
近期,国家发文重启劳动力密集型企业,一来是应对国外复杂局势,完善因外资企业撤走后的产业链断层,更重要的是能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给因外贸不畅而丧失工作的大量产业技术工人,让这些人群能有稳定的收入,从而也就能带动一部分国内消费市场。
目前,国内的出口转内销产品都是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外贸企业牵手各大电商平台实行网上直销模式。其中,也不乏一些国际大品牌产品贴上厂家自己的商标销售,其质优价廉的口碑也赢得了国内很大一部分人群的喜爱。
总结:外贸产品出口转内销是外贸企业应对国际贸易大幅下降的一种措施,它能促进国内产品加快升级换代,老百姓也可用更少的钱买到以往属于国际名牌的产品,因为它们原本就是中国制造。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关注@从容闲聊 ,我们一边聊经济,一边聊赚钱!
声明:文章由网友 青岛跨境张橙 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郑和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恶意造谣抹黑国家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投诉反馈:(郑和号)提供跨境外贸周边相关经济资讯内容,资料收集自网络,文章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enghehao.cn/141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