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宁服装周的逆袭反映中国消费升级的需求,并不是说明中国的服装行业复苏了,中国的服装行业复苏还任重道远。
目前,中国服装行业产能过剩的问题并没有解决,中国服装行业产业升级的问题也没有解决,只有解决了中国服装行业的产业升级,通过市场化的手段淘汰了服装行业的落后产能后,才能迎来中国服装行业的真正复苏,才能迎来中国服装行业新的春天。
那么,如何才能做到中国服装行业的真正升级呢?首先,在服装业发达的地区打造中国服装行业的产业集群,重新塑造中国服装行业的商业模式,在服装产品设计上把产品打造到极致。
其次,建立020线上线下的销售渠道和销售网络,让消费者能体验到量身定制的感觉,满足消费者消费升级的需求,当然最重要是没有假货,让消费者买不到假货。
其三,招聘全世界优秀的服装设计师,给设计师们足够的激励,那些设计师能设计消费喜的服装产品,给他们期权,让设计师们为了自己疯狂地为消费者设计消费者喜欢的服装产品。其四,全球采购优质服装面料和各种服装配饰,买全球和卖全球,在全球配置服装资源,把服装产品卖到全球去。
其五,服装要形成中国人服装品牌的金字塔,要形成中国人自主品牌的服装金字塔,就需要在服装设计上注入中国的民族文化,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没有中国民族文化的内涵就不可能打造中国自主品牌的服装,没有中国自主品牌,中国服装就不可走向世界。
中国服装行业只有升级后才能真正复苏,中国服装行业要想复苏只有通过打造中国服装行的产业集群,打造中国服装行业的品牌金字塔,才能迎来中国服装行业的真正复苏,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贡献。
对于这个问题,每日经济新闻编辑张杨运认为:
李宁作为一家民族企业,在近些年连续亏损,陷入关店潮。其实不止李宁,安踏近些年也陷入关店潮,美邦业绩连续三年歉收,其背后都体现出当前中国的服装业整体竞争激烈。中国的一些民族品牌在面对国外的一些具有知名度的服装品牌时,由于口碑不如人家,往往是没有招架之力。
如果单以李宁在2018年纽约时装周上的靓丽表现来预判未来中国服装业的复苏前景,还不足以支撑相关观点。
我们要明白服装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工业机器人暂未大规模用于服装业时,这一状态还将保持。然而随着目前劳动力成本的上升,服装产业正在转移。其实这是一个正常的状态,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美国将服装生产基地转移至日本、德国等国家,随后又从日、德逐渐转移到韩国、新加坡。九十年代起,世界主要服装业产能被国内承接。当前,东南亚、南亚等地区服装业方兴未艾,有潜力成长为重要的全球性生产基地。东南亚、南亚国家已经成为全球劳动力“价值洼地”。
所以在成本上升背景下,国内服装业整体现状不容乐观。但是为什么在服装业承接转移时一些国家能发展出具有全球口碑的服装品牌?
服装产业的承接与转移也伴随着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相关服装业的设备研发等高附加值的环节,也就是创新竞争力。一个有竞争力的服装品牌必然拥有先进的设计理念、面料选控、工艺水平、管理经验等方面的优势,这些优势才是一个服装品牌保持持久竞争力的条件。
而目前中国整体正处于产业转型升级的重大机遇期,服装业当然也身处其中。我国服装业综合实力强,短期内地位难以撼动。历经数十年发展,我国服装业在产业链配套、劳动力素质、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产品质量与交期稳定性、内销市场空间等方面较东南亚、南亚等新兴国家依然具有明显的优势。尽管近年来我国服装业增速放缓,但依然具有绝对优势。李宁、美邦等一些民族品牌遇到的困难正是产业转移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只要企业能够增加品牌高附加值,摆脱“低端”、“代工”等一些标签,自然就能够转型成功。而中国服装业的整体复苏前景也就可期了。
李宁在纽约服装周的表现可以视为转型升级的一个模范,提高品牌知名度与工艺水平等相关方面的投入,是未来带动李宁走出亏损泥潭的重要法宝。而其他服装企业应该尽早实施这一重大战略,把握新技术革命机遇推动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型升级。
李宁这两年来的进步大家有目共睹,不管是篮球系列的韦德之道,音速系列,还是跑步鞋,在加上这段时间的服装周,更是叫好有叫座,一件卫衣几百块一堆人抢,就国内品牌我是最看好李宁的,有自己的设计和科技,不像其他品牌不是抄袭就是万年EVA。美邦的话,读书的时候我经常买,之前质量还行,现在基本不会去碰他了,价格一般产品一般,就连之前买他家的股票也亏了不少,无话可说。现在人们开始追求新国货了,中国服装业复苏不会久了,但可能跟美邦没什么关系了,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声明:文章由网友 张峰 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郑和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恶意造谣抹黑国家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投诉反馈:(郑和号)提供跨境外贸周边相关经济资讯内容,资料收集自网络,文章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enghehao.cn/15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