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才弄清楚一个问题:一条河,无论是来自她的上游源头,还是她的下游,都可以算是这条河的支流。所以,在讨论蒙古族有多少分支的时候,也应该全面考虑,不能只往下分,还得看看上游的诸多源头,是怎么汇聚成一个民族的。
蒙古族的上游,则是早已消失的柔然。
可能有人不解,柔然是怎么和蒙古族联系上的?这个说法,并不是我一拍脑袋随便乱说的,而是出自于蒙古国的高中历史教材。他们的历史教材,又取自于《蒙古秘史》和波斯人写的《史集》。
柔然的南面是北魏。北魏是鲜卑人建立的。鲜卑人曾经是草原霸主,趁着中原内乱,入主中原。
鲜卑人南下后,草原上的权力真空,迅速被柔然添补。柔然,也就成为新的草原霸主。
但不论是北魏还是柔然,都是同一个民族——鲜卑拓跋部。柔然向北魏称臣,北魏看不起这群草原穷亲戚,才会将其蔑称为蠕蠕。
实际上,柔然与北魏就是“一体两面”。一体,指的是同一个民族;两面,指的是草原和中原。
后来,柔然又被突厥人打败。突厥曾经是柔然的锻奴,所以突厥反抗柔然的过程,又被戏称为“铁匠起义”。
这样一来,被击败后的柔然余部,就化作不同的部分:
一部分,仍然留在草原,臣服于突厥,也随之突厥化。这部分就是后来的乃蛮部、克烈部、蔑儿乞部。这部分人数最多。
另一部分,只有两万人,一路向西跑,定居东欧,与当地部族融合,成为阿瓦尔人。阿瓦尔人又向西打进欧洲,击败匈人。
近几年,总在炒作匈人就是匈奴。匈牙利是匈奴后裔。实际上,阿瓦尔人早就在没多久之后把匈人灭掉了。不过阿瓦尔人又被马扎尔人灭了。马扎尔人才是现在的匈牙利人的祖先。
不过,关于柔然余部西迁的历史,现在也有争议。
最后一部分,人数最少,只是两个部落(也可能是两个氏族,或两户人家)。这两个部落一路向东逃,到达一个叫做“额尔古涅·昆”的山谷里定居。额尔古涅,就是现在的额尔古纳河附近,位于黑龙江与内蒙古的边缘,中俄交界。
这两个部落,一个叫做涅库斯,一个叫做乞颜。捏古思,意为狼;乞颜,意为鹿。这是以狼和鹿为图腾的柔然遗族。
乞颜这个名字,大家应该就很熟悉了,成吉思汗所属的部落就是乞颜。直到成吉思汗的十一世祖朵奔伯颜,这个部落的人口才繁盛起来,于是才各自改了姓氏。也就是说,孛儿只斤氏是乞颜部的众多姓氏之一,孛儿只斤源于乞颜。
乞颜,又被译作“奇渥温”,是蒙古族的核心部落。
这里还要插一句,有些别有用心之人鼓吹所谓的“蒙元非中国”,但别忘了下面这个关系:
北魏在中原分裂为东魏西魏,随后又被北齐北周替代,之后北周灭北齐,杨坚建立隋朝又取代北周,再南下灭了南朝陈。等于是,隋朝同时取得了北方鲜卑人和南方魏晋的两个法统。而柔然也向北魏称臣,蒙古又是柔然的后裔。所以,成吉思汗从根源上,也跑不出一个中国。怎么就蒙元非中国了?
再说回来。乞颜部流落到草原的边缘地带的大兴安岭、额尔古纳河一带后,繁衍生息了五百年。而在这五百年时间里,草原的霸主,由突厥变成回鹘,再由回鹘变成黠戛斯。
最终,黠戛斯被契丹征服。
契丹人出自于鲜卑宇文部,在语言风俗上,都与蒙古相通。并且也是起源于东北。大概,契丹人的崛起,与高句丽的灭亡有关。曾经的东北霸主高句丽,被唐朝所灭,契丹也就得以在东北发展起来。到了唐朝末年,契丹整合了东北和草原,称霸北方。
而在征服黠戛斯的过程中,蒙古诸部也参与进来了。
乞颜部,也就由大兴安岭一带,迁居到了不儿罕山(肯特山,今蒙古国肯特省,在乌兰巴托西北)。也算是,时隔五百年,这个柔然余部终于重返草原。
契丹人对乞颜部的统治还算有效。但契丹被女真灭了之后,草原就处于一种濒临失控的状态,女真人对蒙古诸部的统治,手段相对残酷。例如,成吉思汗的祖上被女真人施以木驴之刑。
而契丹人与蒙古人的联系,远比我们现在的认知要深得多。即使被金朝所灭,向西逃窜的耶律大石,还与蒙古诸部保持一定联系——耶律大石从蒙古诸部调兵西征中亚。
契丹人的直系后裔是现在的达斡尔族。这样算来,达斡尔族与蒙古族,也算是互为分支了。
在成吉思汗统一草原之前,草原上分布着不同语言的众多民族。有回鹘失败后,欲图反攻黠戛斯的桥头堡——乃蛮部,有受到高昌回鹘影响的汪古部。这些部落都是上层说突厥语,下层说蒙古语。这也是为什么成吉思汗在征服这些部落后,把上层贵族杀掉,把底层民众分配到各个王爷手下的原因之一。
前面说到回鹘败亡后,向南逃跑的部分融合与汉地,向西逃跑的部分进入西域,成立高昌回鹘。还有一支也是向西跑,只是中途留在甘肃、青海等地,被称作黄头回鹘。黄头回鹘又演变为现在的裕固族。东部裕固语,就属于蒙古语族。
而蒙古族的构成中,也有乃蛮、汪古等回鹘人因素。因此,也可以说,裕固族与蒙古族也是互为分支。
也有众多说蒙古语的部落,从九姓鞑靼演变而来的克烈部、蔑儿乞部、塔塔儿部,居住在蒙古高原中部和东部地区。
以上部落被整合为一个蒙古汗国,随即也就成为一个民族。不过,这些部落在成吉思汗征服过程中,也有逃跑到其他地区的人。例如,哈萨克人中也有克烈部、乃蛮部等部落。而哈萨克与乌兹别克,在最初也都是一个族群。
对草原整合完成后,蒙古人走出草原,开始西征。这样又诞生了三个新的民族:保安族、土族、东乡族。他们都是蒙古西征时期,蒙古大军在被征服之地驻军的后裔,又与当地人融合,形成新的民族。
保安族,就是生活在青海的信伊斯兰教的蒙古军队后裔。土族,则是自称“蒙古尔”,是蒙古驻军与吐谷浑后裔霍儿人通婚后,形成的民族。信仰藏传佛教。东乡族,出现的更晚,是元朝的安西王阿难答带领其属下蒙古人也集体皈依伊斯兰教后,形成的民族。而语言上, 他们仍然是说蒙古语。
最后,需要单独梳理一下蒙古族中最大的分支——林中百姓
林中百姓、毡帐百姓,是两个相对的概念。毡帐百姓又称作也克蒙古。也克蒙古分为尼伦蒙古、迭尔勒勤蒙古。成吉思汗家族出身尼伦蒙古的乞颜部。
而林中百姓,居住在毡帐百姓的北部,但他们并非一个部落或民族,而是互不统属、语言不同(突厥语、蒙古语、通古斯语)、信仰不同(景教、萨满教)的各个族群的统称。其中,有退回到老家的黠戛斯人,有卫拉特人,有鄂温克人、鄂伦春人,还有介于黠戛斯和卫拉特之间的图瓦人。
都知道黠戛斯就是现在吉尔吉斯人的祖先。而现在的吉尔吉斯人(国内称作柯尔克孜族),属于黠戛斯汗国败落后,南迁并改信伊斯兰教的部分。还有一部分黠戛斯人,退回了北部老家,成为林中百姓的一部分。既然林中百姓被蒙古征服,那么作为林中百姓一部分的黠戛斯人,也就融入了蒙古人。所以,现在的柯尔克孜族,与蒙古族也有关系。
鄂伦春人和鄂温克人的语言属于通古斯语族,但因为居住范围的因素,也属于林中百姓,并在蒙古征服中,有部分族人也融入于蒙古人。而林中百姓里面的另一支布里亚特人,说的是蒙古语。最典型的例子是唱《吉祥三宝》的一家人,布仁巴亚尔是布里亚特人,乌日娜是鄂温克。英格玛,则是父亲鄂温克人,母亲布里亚特。
林中百姓被征服后,布里亚特人被蒙古直辖,聚居于贝加尔湖附近。大部分布里亚特人,在俄罗斯的布里亚特蒙古共和国,少部分在中国呼伦贝尔(巴尔虎蒙古)。
林中百姓的大部分,随成吉思汗西征,并驻军在北疆。他们在明朝时,被称作瓦剌,一度称霸蒙古高原。瓦剌失败后,再次退守北疆,分为四部,即卫拉特四大部落:
准噶尔部(绰罗斯氏,也先嫡子);
和硕特部(黄金家族,科尔沁部分支);
杜尔伯特部(绰罗斯部,也先庶子);
土尔扈特部(克烈部,王汗后裔);
另有,附属于杜尔伯特部的小部落辉特部。
和硕特部,一度是卫拉特人的核心。其上层是黄金家族。固始汗出自该部,并带领和硕特部4万人,进占青藏高原。现在青海的蒙古族,很多属于和硕特部后裔。
而和硕特部由于被固始汗分兵,导致其在西域的势力不足,被准噶尔部后来居上,将卫拉特四部联盟变成准噶尔汗国。
其中,部分不愿意被准噶尔部压制的土尔扈特部、辉特部选择向西进入东欧,在伏尔加河畔定居。不过,土尔扈特人又受到了沙俄的奴役。
当准噶尔汗国被清朝击败后,土尔扈特人选择返回祖居地。这便是东归英雄传的故事。清朝对土尔扈特的归来,很重视。以致于在一百九十九个蒙古王公中,只有五个汗。而带领土尔扈特东归的渥巴锡,就占一个。现在新疆的蒙古族以及内蒙古西部阿拉善盟的蒙古族,大多数属于土尔扈特人后代。
而当初没有离开沙俄境内的土尔扈特人,被称作卡尔梅克人。卡尔梅克,有留下来的意思。也就是现在的俄罗斯卡尔梅克共和国。
当年在卡尔梅克共和国的阿斯特拉罕,有个穷裁缝在五十来岁时,娶了一个不识字的卡尔梅克女人。两人的儿子凭借努力,成为教育总监,并获赠沙俄贵族称号。他们的孙子在参加革命后,给自己起了个笔名叫做列宁。
卫拉特四部中的杜尔伯特部,属于也先庶子部落。他们受到准噶尔汗国压制,定居在科布多地区(蒙古国西部)。蒙古国大部分属于喀尔喀蒙古人,脱胎于明朝的达延汗再次统一草原后的分封。与喀尔喀相对的概念,是我国境内的土默特、察哈尔、科尔沁等部。
除了上述的卡尔梅克人、布里亚特人,俄罗斯境内还有阿尔泰共和国、图瓦共和国。
图瓦人在族裔上,介于吉尔吉斯与蒙古之间,语言上属于蒙古语,实际上是西伯利亚的土著民族,只是一直没能强大起来。曾先后被突厥、回鹘、黠戛斯、蒙古征服。
在我国,图瓦人归属于蒙古族。在俄罗斯则有图瓦共和国。著名人物有俄罗斯的国防部长绍伊古,曾建议将俄罗斯首都迁到西伯利亚。
俄罗斯的阿尔泰共和国,一直自称“卫拉特人”,曾属准噶尔汗国。准噶尔汗国败亡后,这部分卫拉特人归附沙俄。如今的阿尔泰共和国,人口20万,其中卫拉特人占三分之一,信仰萨满教的又占三分之一。同时,北部阿尔泰人在族源上更倾向于突厥,南部阿尔泰人则有明显的蒙古族源,属于是突厥与蒙古的混血。。语言上,属于突厥语族吉尔吉斯语支,用俄文字母。
以上四个,都与蒙古人的林中百姓相关。但说到蒙古与突厥融合的民族,就不得不提俄罗斯的鞑靼人。 鞑靼人的族源主要是两支:保加尔人、突厥人。而这部分突厥人又是随蒙古西征的军队后裔,就是金帐汗国的余脉。所以,也就有部分蒙古血统。但基本上在长相上,已经与白人没什么区别了。也就是现在俄罗斯的鞑靼斯坦共和国、楚瓦什共和国。
19世纪,沙俄向中亚扩张,一部分鞑靼人通过经商来到新疆,最终成为我国的塔塔尔族。
一下写了四千多字,能看到这里的都是狠人。本来还想写哈萨克、乌兹别克的,算了吧,就到这吧。
总之,民族的概念本来就是很晚近才出现的,写这个的目的,也是为了阐述民族之间,本就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果要问蒙古族有多少分支,那就大了,有广义还有狭义的,有历史原因还有现实原因。因为蒙古族是亚洲唯一在历史上分步最广的民族,他的基因一直延绵到欧洲甚至包括英国皇室,在世界上成吉思汗后人占有比重想当大,世界有1600万蒙古人,8%来自亚洲。它和匈奴突厥人一样,曾将辉煌带到西方世界,也留下了根。成吉思汗这个名字在国际上一直很响亮,它不止代表中国意义上的帝王,也代表世界上的帝王,有人类帝王之称,所以他的分支也就复杂了,不但分步广而且相对区域化强。
首先我们从大的方面来说,今天蒙古族就包括今蒙古国和内蒙古,原因这两个地区都以蒙古命名,本身和古代蒙古帝国有不可分割的关系,成吉思汗时代和忽必烈时代都在这两个区域活动,他们将两个地方做为大本营向四周辐射,即而想将蒙古帝国开拓成世界帝国。蒙古国是策源地,对外一系列战争都是在这里发生的,尤其是成吉思汗统一战争,灭金灭夏,灭大理,还有攻西域。之后忽必烈将重心移到了内蒙古,在正蓝旗建立了国都,又名上都,后来建立大都遥相呼应,它是元朝的根本之地,而不是龙兴之地。 所以这两个地区相当重要,早到元末它就已经分支了,成为鞑靼和瓦剌,这就为今天蒙古族渐渐形成打下了基础。到明末,已经很明显,分为漠南,漠北,漠西蒙古,这三个区域里面有好多部族,也在分支构成现今的形势。比如大的方面看,漠南有察哈尔,土默特,科尔沁等,原本察哈尔领有漠南漠北统治权,原因那里曾是达延汗的天下,在漠北主要喀儿喀部就曾是他一个儿子分地,清朝后来建立了盟旗制度,内外蒙古正式成为两个独立区域,面积也相当。
在漠西那就更复杂了,它位于今新疆和中亚地区分步,在新疆以北也有些蒙古自治州,正是当时留下来的。曾经这里是察合台汗国统治核心位于今天的伊犁市,后来元明交际,这里也在发生变化,察合台汗国分裂,在新疆一带,他们仍统治着这里,在北面额敏县有窝阔台汗国封地,也是他的区域,由于历史的变迁,渐渐的蒙古以西部族将这里注意,形成了卫特拉部。历史上,准噶尔汗国和土尔扈特东归就是那部分历史。所以这三个区域是构成蒙古历史也是毋庸置疑。除了这三个区域还有甘肃,青海,西藏,云南,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至今在偏南的云南省,还有一方蒙古族,他们在元末时仍坚守的一支,属于云南王管辖,后来投降大明了也就定居在哪里。元朝遗留的少,除了大的区域还有小的地方,在今天河南一个地区,有成吉思汗大儿子术赤后代,他们仍祭拜着这位先祖。在今洪湖有忽必烈的幼弟阿里不哥移民,当初和忽必烈争帝位怕被杀,流落这里。
除了狭义的内外蒙古以外,更大的方面还有西方国家,包括俄罗斯和伊朗,阿富汗,俄罗斯曾是成吉思汗长子术赤封国,钦察汗国。它们在伏尔加河上游统治,位于今阿斯特拉罕地区。他们又分成小国,有克里米亚,喀山和阿斯特拉罕三大区域,也是蒙古一个西方据点,在今天不是有个鞑靼共和国就是个鲜明的例子,他们仍用保留着蒙古风俗。不止在俄罗斯,伊朗和阿富汗也有,哪里曾是忽必烈的弟弟旭烈兀伊儿汗国地盘,自然留些什么,鲜明的地方,有大不里士仍保留当时蒙古瓷器。同样在今天阿富汗有哈扎尔人,他们至今还想拥入中国怀抱。其次有中亚和印度,察合台汗国统治哪里,后来在印度演变为莫卧儿王朝,莫卧儿意思就是蒙兀儿相当于中国的蒙兀部音译。
所以自从蒙古族崛起之日他都在扩张,从北宋末期臣服辽朝以来,它一走上分支道路。到蒙元时期家族的演变分支的越大,后来明清不断分成小枝如大树一样,由幼苗变成大树,他在世界民族林木中当属罕见。
从成吉思汗建立大蒙古国开始,蒙古族真正进入了众人的视野。四大汗国,鞑靼、瓦刺、准葛尔、土尔扈特、喀尔喀这些词是否和蒙古族有关系,蒙古族是从何发展而来,到底有多少分支,各个分支又是如何演变的,需要了解问题,我们必须了解蒙古族的发展历程。蒙古族的历史大致可以分成部落统一前的原始社会时期,元朝和四大汗国时期,瓦剌和鞑靼时期。
部落统一前的原始社会时期
据记载,蒙古族起源于东胡,东胡是分布在中国东北的一个古老民族。东胡族系下分化出来的部落和民族有很多,乌桓、鲜卑,柔然,契丹,蒙古等民族都是由东胡分化而来的。
秦汉时期,东胡被匈奴所打败后,东胡族分成两部分分别退至乌桓山和鲜卑山,以乌桓山和鲜卑山山名作为族名,形成了乌桓族和鲜卑族。
在公元4世纪中叶,在现今呼伦贝尔地区居住着称为室韦的鲜卑人,蒙古族正是室韦人的一支,在铁木真统一蒙古大草原之时,蒙古族人一直在草原上过着游牧生活。
元朝和四大汗国时期
1206年,乞颜部领袖铁木真在征服蒙古各部落之后,在忽里勒台被推举为蒙古大汗,大蒙古国自此建立。
此后,蒙古族经历多次西征,先后建立了窝阔台汗国、察合台汗国、钦察汗国、伊儿汗国四大汗国,同时,在东亚地区,又灭掉南宋,建立元朝(忽必烈在大蒙古国的基础上增加了国号“大元”,实际上元朝只是大蒙古国的另一个称谓),大蒙古国和四大汗国统称为蒙古帝国,疆域横跨欧亚大陆,这也是蒙古族最巅峰的时期。
四大汗国都是成吉思汗的儿孙们建立的,因此在早期各汗国君主的废立都是由蒙古大汗所指定,但是随着大蒙古国出现内乱,四大汗国逐渐脱离大蒙古国的控制,尽管大蒙古国与四大汗国仍然有所谓的宗藩关系,但实际上蒙古大汗已经不能够号令四大汗国了。
-
窝阔台汗国
窝阔台汗国是成吉思汗第三子窝阔台的封地,由窝阔台之孙海都所建立。窝阔台汗国仅仅存在了84年,领土被察合台汗国和大蒙古国吞并。
- 察合台汗国
察合台汗国是成吉思汗次子察合台的封地,14世纪察合台汗国分裂成东察合台汗国和西察合台汗国。
东察合台汗国共立国160多年,在1514年被叶尔羌汗国所灭,叶尔羌汗国也是由东察合台汗国后裔建立,叶尔羌汗国在17世纪被准噶尔汗国所灭。西察合台汗国仅仅建立20余年就被帖木儿帝国所灭。
- 钦察汗国
钦察汗国由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西征后建立,随着莫斯科公国逐渐崛起,钦察汗国最终纳入莫斯科公国的领土范围之内。
- 伊儿汗国
伊儿汗国是由成吉思汗孙子旭烈兀西征后建立,汗国仅仅建立70余年就因为内乱而陷入四分五裂之中,最终为帖木儿帝国所灭。
因此,四大汗国的结局都以十分明了,四大汗国基本上都被莫斯科公国,帖木儿帝国和准噶尔汗国所吞并,蒙古族的血统也融入其中。
莫斯科公国领土一直由西向东扩张,最终形成了领土横跨欧亚大陆的俄罗斯联邦,因此俄罗斯人的血统里面一直也都带着蒙古族的基因。
准噶尔汗国在后面介绍瓦剌时会详细介绍,准噶尔汗国基本上可以算是瓦剌的集权时期。
帖木儿帝国的创建人帖木儿是西察合台汗国的驸马,帖木儿本身也是突厥化的蒙古人,帖木儿帝国的统治范围大多在今天的中亚地区。
瓦剌和鞑靼对峙时期
元朝末期,由于政治腐败,国内阶级矛盾恶化,大规模农民起义由此爆发,朱元璋在众多农民起义将领中脱颖而出,建立明朝,然后北伐占领元朝首都大都,元廷退守漠北。同一时期,随着元朝的衰退,原本归顺于元朝的蒙古系族中的斡亦剌开始独立,最终在明朝北部形成了以“草原百姓”(蒙古本族)为主体的东部蒙古(别称鞑靼)和以林中百姓”(斡亦剌)为主体西部蒙古(别称瓦剌,卫拉特)
-
瓦剌
瓦剌内部主要分成四大部落,分别是和硕特、绰罗斯(准噶尔)、杜尔伯特、土尔扈特,部落之间相互平等,因此瓦剌只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盟主也只有召集权,并非集权。
托欢为瓦拉领袖时期,瓦剌吞并鞑靼,蒙古草原得到了暂时的统一,瓦剌势力达到极盛。托欢死后,托欢之子也先继承瓦剌领袖地位,在土木堡大败明军,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土木堡之变,也先后来被其部下阿剌知院所杀。
也先死后,瓦剌随之陷入分裂,瓦剌逐渐衰退。1676年,出生于准噶尔部的噶尔丹通过军事手段夺得瓦剌领袖地位,并把瓦剌从原来松散的部落组织变成了权利垄断的准噶尔汗国。
但是早在1646年,瓦剌各部落首领就已经向清朝上表归顺,因此准噶尔汗国的建立改变了瓦剌各部与清朝的主从关系,对于清政府来说,此举属于叛乱,因此清政府对准噶尔汗国多次征伐,并于1760年灭掉准噶尔汗国,瓦剌部领土并入清朝版图。
-
鞑靼
鞑靼,准确的说应该是元朝政府败退蒙古高原后,明朝对北元政府的称谓。在瓦剌强盛时期,鞑靼曾经被瓦剌吞并,也先死后,尽管鞑靼重新占据大漠南北地区,但是此时的鞑靼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汗位多次出现空缺,直到达延汗登上汗位之后,鞑靼各部才完成统一。达延汗死后,整个鞑靼又陷入分裂,后金崛起之后,通过威胁利诱和分化瓦解及拉拢的方式,逐渐吞并整个鞑靼地区,鞑靼部领土并入清朝版图。
整个东部蒙古地区其实还有漠南蒙古,漠北蒙古之分,漠北蒙古也被称为喀尔喀蒙古,漠南蒙古范围差不多在现在的内蒙古地区,而漠北蒙古则在现在的蒙古人民共和国地区。
总的来说,蒙古族起源于东北地区的东胡族,整个发展历程也相当复杂,铁木真建立的大蒙古国阶段应该是整个蒙古族最辉煌的时期,但是随着元廷在朱元璋多次北伐之后,败退漠北,逐渐陷入衰落,内部也分裂成瓦剌和鞑靼,在清朝时期并入大清国土。
声明:文章由网友 张峰 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郑和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恶意造谣抹黑国家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投诉反馈:(郑和号)提供跨境外贸周边相关经济资讯内容,资料收集自网络,文章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enghehao.cn/177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