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们知道,中国有很多藩属国,有的藩属国还是比较顺从的,比如朝鲜,历史上,向来是唯中原马首是瞻。明朝都灭亡了,朝鲜还沿用崇祯的年号。
但是,也有一些藩属图,是里外两套,表面称臣,内心有反骨,比如历史上的越南王国。
越南在很早的时候,除了土著居民,很可能是中国四川人搬过去的。当时后蜀的王子带着三万兵马来到越南,成为越南的安阳王。
到了秦统天下,秦开岭南,南越地区也成为中原的属地。安阳王自然也给秦始皇写了一个服字。秦始皇在越南设了一个象郡,这是直接管辖。但安阳王还在。
到了秦灭,秦朝大将赵陀建南越国。赵陀就不客气了,直接将安阳王灭了,据说还用了美人计,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安阳王,趁机把安阳王的武器神弩给毁坏了。
有意思的是,越南以前老以南越国为正宗,到后面,还想把自己的国家叫南越,这个就是盯着两广地区啦。中越自卫反击战,越南也喊过:打到南宁吃午餐,木棉花开的地方都是越南的。
再到后面,越南知道不现实 ,就开始否定南越国。认为南越打安阳王,是外敌入侵。
其实都是中原拓边嘛。
到了汉朝起来,先是灭了南越,就在越南那一块设了交趾,越南基本上受汉朝直接管辖。当地经常有军事将领据城以叛,但都称不上国。当然也就不是藩属国。
那越南是什么时候成为国的呢?
完整来说,是唐朝之后。唐朝大乱,中央控制力弱,越南就开始自搞一块了。当时的唐代节度使高骈是最后一次平定越南的叛乱,但高骈马上被调回扬州去对付黄巢的农民起义。接下来就是唐朝灭亡,中国进入五代十国时期,管着越南的是南方的南汉政权。
当时南汉在越南的守将吴权自立为节度使,并在随后的白藤江大败南汉海军。从此开始称王,建立越南独立史上的吴朝。
这个时候,越南才有自己的国了。以前都是中国直接管。
过了二十年,本地豪族丁部领灭吴朝,建立了丁朝,这个丁朝接受宋朝册封,宋朝一册封,就等于承认了越南是一个国,不再追求在越南的直接管辖。
而到了元朝的时候,越南当然也受到了元军的进攻,要是被攻下来,那按元朝的性格,肯定是直接管辖,像吐蕃就是被元朝给攻下了,吐蕃就此成为中原直接管辖区域。
而元军攻打越南时,因为天气太热了,越南王朝也是拼命抵抗,大概知道,要是真败了,那真的就要降格了。
最后,元军打了三次没打下来。大家还是回到,你朝贡,我册封的局面。
越南是亚洲唯二打败蒙古帝国的国家,越南保住了国的地位。另一个,当然是日本。
到了明朝,当时的皇帝朱棣霸气,想在越南恢复直接管辖。最终越南还是有强烈的自称一国的打算。
再到清朝,越南最后一个王朝阮朝,它开张之后,按例也给当时的中国朝贡,送去了请求册封的信,当时的皇帝是喜庆皇帝。一看这个信,有点不高兴了。
因为阮朝说自己的国号是南越。
南越是什么?那是赵陀开始的地方,定都在广州,你一个越南叫南越,你太韩国了吧。
嘉庆当然不同意。越南也倔,也敢顶牛,说你要不同意,那算了,我不求你们清帝国册封了,我们就自己当皇帝好了。
最后,嘉庆想了一个折中的办法,把南越倒过来,称为越南。
这是越南这个名称的正式由来。按清朝的说法是“越字冠于上仍其先世疆域、南字列于下表其新锡藩封”
那越南其实也是有小心思的,在诸藩国中,不但跟中原交战最多,脾气最倔,而且就是清朝臣服了,他跟清朝的外交信,称越南国王,但对其它国家,都是称皇帝。
自己搞登基称帝仪式,宫殿修得跟皇宫一样。
这看上去,像不像中国的午门区域,当然,是低配版的。
这跟朝鲜不同,朝鲜修的一定是王爷府,用的瓦是绿的,
而越南不同,规制跟皇帝一样。
而清政府也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只要朝贡时,知道谁是老大就行了。
这导致中国对越南这块地也不上心,到了中法战争,中国虽然赢了,但依然签了中法新约,把自己宗主国的地位让给了法国。
后面,中国跟越南又发生了说不清理还乱的关系,那就是以后的故事了。
越南溯源
始皇二十四年(前223年),始皇帝统一天下前夕,以秦国国尉屠睢领兵,于西南用兵,首先攻取进攻镡城(今湖南靖县境)、九嶷(今湖南宁远南)、番禺(今广东广州)、南野(今江西南康境)、余干(今江西余干境)等地,以迂回进攻,灭亡楚国。
而屠睢副将、常山真定人赵佗,奉命领秦军三万,率先出征,为秦军先导,并汇集国内刑徒,着重输送辎重粮草,为后续进攻准备。
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历时十年,秦军终于逼近岭南,但此时,秦军主帅屠睢于征战中受毒箭伤,不治而亡。始皇帝大怒,以任嚣为新主帅,再次进攻百越各部。
任嚣会合副将赵佗,历时三年,平定岭南。至此,今天的两广、福建、红河流域,皆划入秦版图。岭南区域被秦置南海、桂林、象三郡,而红河流域属象郡。
二世元年(前209年),陈胜、吴广起义爆发,中原混乱。二世二年(前208年),岭南秦军在任嚣在和赵佗带领下,封锁关北方关隘断绝驿道,以避战乱。
汉高帝元年(前206年),任嚣去世,临终前让赵佗掌握岭南秦人统帅权。于是赵佗以岭南统帅的名义,隔绝与中原往来,统领南海郡,不久,赵佗又兼并了桂林、象二郡。其中,象郡南部,就是现代越南的前身。
之后,赵佗自立为:南越武帝,辖今天的两广、福建、云南、贵州等地。他及他的后代,以南越国的名义,统治这些地方直至汉元鼎六年(前111年)。
此后,因 南越国内部纷争,并对抗汉朝廷,汉武帝发兵征伐南越。经汉军征讨,历时一年,汉军破抵达南越国都番禺,并南越末王赵建德、南越丞相吕嘉趁乱逃走,汉军及最后擒获他们,南越国灭亡。
汉于岭南设立儋耳、珠崖、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九郡。而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即是今日越南北部,交趾郡治交趾县,即是今天的越南河内。
后世汉朝设立十三刺史部,交趾七郡为交趾刺史部,即“交州"。而汉帝国最南端,日南郡,取“在日之南”而得名。
东汉桓帝时权臣梁冀,被桓帝清算时,即被贬为“比景都乡侯”,而后自杀。而比景县,则是日南郡此时最南之地,可见地方偏僻。
东汉永和二年(137年),交州日南郡象林县占族人区连,起兵杀死汉日南郡象林县令,占据原日南郡极南部地区,以印度婆罗门教为国教,建立林邑国(后称占婆国),与汉以卢容县香江(今越南顺化)为界,这是越南中部脱离中华的起点。但是越南北部,则一直是中原王朝管辖,历经汉、魏、晋、南朝、隋诸代,皆为中华之土。
唐武德五年(622年),唐朝设立交州总管府;武德七年(624年),改交州总管府为交州都督府;贞观元年(627年),交州都督府划归岭南道。
唐调露元年(679年),唐朝以交州都督府改置安南都护府,治宋平(今越南河内),这是越南故称“安南”的由来。至德二载(757年),改为镇南都护府;永泰二年(760年),复名安南都护府;唐文宗开成至唐宣宗大中年间,安南都护府大致以今云南、广西省界与岭南诸道为界。
唐咸通元年(860年),南诏攻安南,咸通四年(863年),南诏再度攻陷安南;所以唐朝废安南都护府,另置行交州于海门(今越南海防);此后复建安南都护府都护府于行交州。
咸通七年(866年),唐军复宋平,安南都护府移归故地。此后唐于安南都护府设置静海军,安南城,以静海节度使兼领安南都护,直至唐末。
唐天祐三年(906年),在唐即将灭亡前夕,安南鸿州(今越南宁江县)土豪曲承裕受当地人支持,趁前任节度使独孤损被朝廷贬值海南,安南暂时无主之际,自称安南都护、静海军节度使。
其时唐已名存实亡,朱温篡唐在即,无暇他顾,于是授予曲承裕同平章事、静海军节度使,这是安南脱离中华之发端。
此后静海军先后经历曲氏、杨氏统治。此时中原已经进入五代十国割据时期,占据岭南的南汉政权曾灭曲氏,收复静海,但继续扶持当地土豪杨廷艺为附庸,为静海军节度使。
后晋天福二年、南汉大有十年(937年),静海军发生叛乱,杨廷艺被手下所杀,其婿吴权起兵消灭叛乱,自立为静海节度使,并在白藤江之战中,击败前来征伐的南汉军队,使静海军彻底自中原独立出来。之后吴权称王,“置百官,制朝仪,定服色”,安南之地从此告别千年之久的中华国土历史,单独立国。但是吴权并没有建立国号和改元,大致相当于中原定难、漳泉等地割据势力。
宋开宝元年、南汉大宝十一年(968年),静海土豪丁部领平定了吴权去世后静海十二使君之乱,建立了后世被称为越南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丁朝,确定国号大瞿越,年号太平。这标志着安南正式立国。
宋开宝三年、南汉大宝十三年(970年),宋灭南汉,丁部领畏惧宋军南下攻伐,所以主动向宋表示臣服。宋开宝五年(972年),丁部领遣其子丁琏携方物,请贡求于宋。次年,宋太祖册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丁琏为检校太师、静海节度使、安南都护。中原王朝自此不再视交州故地为领土,而是列为“外藩”,延续“安南”旧称。
此后,安南历经前黎、李、陈诸朝,期间与北方中原王朝多次发生战争,并于李朝时改国号为“大越”。 但是诸朝都向中原王朝称臣,对内则称帝。
明建文二年(1400年),安南陈朝外戚黎季犛篡夺外孙陈少主之位,声称自己是中原浙江人氏后裔,虞舜后代,胡公满后人,于是自立为帝,改名胡一元,改国号大虞。年底,禅位于其子胡汉苍,自称太上皇,掌握安南实权。
明永乐二年(1403年),胡一元授意其子胡汉苍向新登基的明成祖遣使纳贡,称陈朝皇室绝后,自己为陈朝外孙(胡一元姑母为陈明宗皇后,胡汉苍之母为陈艺宗之女),所以被群臣推戴为国主,请求大明册封。明成祖遣使前往安南调查,胡氏父子遮掩篡位事实、安排亲信蒙蔽明使臣,所以使臣回报成祖,说安南旧主确已绝后,成祖于是册封胡汉苍为安南国王。
但是,依旧有许多忠于陈朝的遗臣,躲过胡一元追捕,逃至明境内,其有名陈添平者,自称陈朝宗室,请求明朝出兵安南,请求天朝出兵,征讨篡位逆贼,“继绝兴亡”。
明永乐四年(1406年),成祖派遣军队护送陈添平归国。胡一元得知后,遣军队埋伏于支棱关,击败了明军,俘获并杀害了陈添平。成祖得报后震怒“贼子敢尔!”。立即下诏,以成国公朱能为征夷将军,西平侯沐晟为左副将、新成侯张辅为右副将,丰城侯李彬为左参将、云阳伯陈旭为右参将,领兵分两路征讨安南。
后朱能于军中病逝,张辅代领其军。胡一元发动军队抵抗,但安南诸军及文臣对胡氏篡位不满,纷纷投降明军,其余忠于胡氏的军队也纷纷溃败。
明永乐五年(1407年),明军俘获胡一元父子。张辅上奏成祖:“安南本中国地,陈氏子孙已尽,无可继;其国耆老民众俱请为郡县、如中国制。”于是大明收安南为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并设立按察使司、都指挥使司,设十六府、四十六州、一百五十七县、十一卫、三守御千户所、一市舶司。并在中央户部、刑部设立安南司,朝廷会试也给予安南名额。四百年后,安南重归中华。张辅因功受封英国公。
但在明军主力撤出安南后,已具有独立国家意识的安南军民奋起反抗,袭击守御明军,原陈朝旧臣简定、陈季扩先后举兵叛明,自立为王。成祖遣英国公张辅率兵征讨,先后俘获简定、陈季扩,并镇守安南;史称张辅“三定交趾、三擒伪王”。至永乐十四年(1416年)张辅奉诏回国时,安南波澜不惊。
永乐十四年(1416年),成祖以丰城侯李彬代替张辅镇守安南。此后,同镇安南的监军宦官大多贪婪残暴,搜刮地方,再次激起安南民众反抗。降明的原陈季扩部将、时任清化府俄乐县土官巡检黎利,趁机发动蓝山起义,自称平定王,发布文告,号召驱逐明军,安南各府县纷纷响应。李彬穷于应付,至永乐十九年(1421年),才勉强将黎利起义镇压下去,黎利逃亡老挝。
次年,李彬病逝于安南,明军新帅荣昌伯陈智人微言轻,主持交趾军务的兵部尚书陈洽、镇守宦官山寿意见不一,明军在安南进退失据。而黎利则积蓄力量,实力越来越强。
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明成祖驾崩。次年,继位十个月的仁宗朱高炽也突然去世,新立的宣宗朱瞻基宣诏只要黎利投降,可既往不咎。但是安抚不见效,宣德二年(1427年),黎利进攻交趾城(今越南河内),明军出战先胜后败,定远侯柳升所部七万明军全军覆灭,安南全境震动。
宣宗考虑到收降安南二十余年,大明耗费巨大,而所获寥寥,于是决心放弃安南。宣德二年(1428年)十月,宣宗下诏,册封黎利傀儡----陈朝后裔陈暠为安南国王,将所有在安南明朝军民官吏全部撤回国内。安南恢复对大明的宗藩关系,再次独立于中华之外。
宣德三年(1428年),黎利向大明奏报陈暠去世,要求代掌国政,宣宗不予理睬。至宣德六年(1431年),才允许黎利以监国名义,“权知安南国事”。宣德八年(1433年),黎利死去,其子黎龙继位。正统元年(1436年),大明册封黎龙为“安南国王”,最终承认了黎氏政权,也即安南后黎朝。
明嘉靖六年(1527年),后黎权臣莫登庸篡夺后黎,建立莫朝。后黎右卫殿前将军的阮淦,于莫登庸篡位后,率部逃入哀牢大山,寻访到后黎宗室黎维宁,拥立其为帝,于南方清化府重建后黎。阮淦与部下大将、女婿郑检一道,“尊奉黎室”,据清化对抗莫朝。自此安南进入长达二百年的南北分裂时期。
明嘉靖十六年(1537年),后黎遣使入明,向明朝控诉莫氏篡国,并请明军出兵,讨伐莫氏。世宗嘉靖帝派大军屯兵镇南关,准备大举出关攻击莫氏。
莫登庸此时已禅位于子莫登瀛,但依旧掌控大权。在明军大军压境之下,莫登庸惶恐不安,于是遣使至镇南关请降,将安南全国土地册及户籍献于大明,向大明称臣。嘉靖帝下诏明军暂缓入安南。
嘉靖二十一年(1540年),在南方后黎的攻击逼迫下,莫登庸亲自率莫朝文武大臣,自缚前往镇南关明军大营请降,以借明军威势抵挡后黎进攻。嘉靖帝下诏接受莫氏请降,将莫氏安南国降为安南都统使司,从藩属国降为属地,改莫氏控制的北部安南十三道为十三宣抚司,设宣抚、同知、副使、佥事,听命都统使。以莫福海(莫登庸之孙,其时莫登庸子莫登瀛已死)为安南都统使,世袭其职,三年一贡。名义上安南北部再入中华版图。
此后安南分为南黎北莫,互相攻伐。而后黎在阮淦、郑检实际控制下,不断发起对北方莫氏的战争,并最终于万历二十年(1592年),攻克莫氏首府升龙(今河内),灭莫朝,后黎名义上统一安南。但是莫氏残余势力退保靠近明朝国境的高平,并继续割据其地。
后黎统一安南前后,实际掌握后黎权力的阮淦与郑检后人,为争夺控制权,展开多次战争,阮氏被击败,排挤出后黎朝廷,退往南方广南等地。郑氏独掌后黎大权,并发兵击败莫朝,恢复北方。
明天启七年(1627年),安南实际上再次分裂为南阮北郑,互相攻伐,但均不能消灭对方。清康熙十二年(1673年),在清的斡旋下,双方以灵江(今越南争江)为界,各自修兵,名义上都属于后黎,其实各自为政。此后北郑消灭高平莫氏残余势力,而南阮则南下吞并下柬(即湄公河三角洲),各自扩张地盘。
之后阮氏统治安南南方百年,承平之下,政治逐渐败坏,清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阮氏领下,归仁府西山邑(今越南平定省符离县)地方豪强胡氏三兄弟:文岳、文惠、文侣,不满阮氏统治,在西山发动起义,改姓母姓阮氏,称阮文岳、阮文惠、阮文侣。三人联合北方郑氏,反抗阮氏政权,所建立的政权即安南西山王朝。因同姓,称广南阮氏为旧阮,西山阮氏为新阮。
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新阮军攻破旧阮首府富春(今越南顺化),次年,新阮军擒杀旧阮太上王阮福淳、新政王阮福旸,旧阮覆灭,但是其残余势力在阮福映的带领下,与嘉定、富国岛一代继续抵抗新阮。
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新阮北上,破升龙(今河内),灭郑氏及后黎傀儡政权,结束二百年分裂,统一安南。
后黎末代君主黎维祁与末代郑主郑槰内讧,郑槰出家,黎维祁奔中国,乞求清出兵讨伐西山新阮。
而西山三兄弟,在统一安南后,也发生内讧,各自据地割据,其中阮文惠势力最大,占据大部分安南,于乾隆五十三年(1788年)称帝,并于次年正月击败应黎维祁所请,由两广总督孙士毅率领,进入越南“兴灭继绝,灭阮扶黎”的清军。
之后阮文惠向清朝请和,赔偿清军损失,并改名阮光平,亲自赴京师参加乾隆帝八十寿辰庆典。乾隆帝于是顺水推舟,册封阮光平为安南国王。
旧阮残余势力,在阮福映的带领下,联络暹罗(泰国)及法国在当地的势力,签订《越法凡尔赛条约》,获取外援,不断开展增对西山新阮的进攻。
而西山政权内部纷争此起彼伏,面对曾经的手下败将旧阮进攻越来越力不从心。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得知旧阮势力逐渐壮大、同时深陷内讧争斗中的阮光平突发重病死去,西山新阮失去主心骨,更加难于抵挡旧阮。
清嘉庆七年(1802年),历经十年战争,旧阮终于击破西山新阮,攻克升龙(河内),俘获并处死西山末代君主阮光缵,广南旧阮复国。
复国后,阮福映于国内称帝,以两千年前赵佗继承者自居,建国号曰“南越”,建元“嘉隆”,并遣使向清仁宗嘉庆帝请封“南越国王”。
“南越”是汉之藩属,其版图大多为国内两广、福建一带,安南旧地不过区区秦之象郡、或者汉之日南、九真、交趾三郡,只占古南越国很少一部分。如果册封阮福映为“南越国王”,日后与疆土、历史上都会有不可预料的麻烦。嘉庆帝于是拒绝阮福映请求,准备册封其为“安南国王”。
--------“所请以‘南越’二字锡封一节,断不可行。‘南越’之名,所包甚广,考之前史,今广东、广西地界亦在其内。阮福映边徼小夷,此时即全有安南,亦不过交阯故地,何得蘧称‘南越’,又恐阮福映有异心,坚拒之余,令两广海道、边关严加防备: “阮福映求封‘南越’,显有恃功要请情事,恐其心存叵测。所有广东、广西一带海道、边关,俱著密饬地方官留心防备,不可稍涉懈弛。”---《仁宗实录》
而阮福映则拒绝接受“安南国王”封号,并上奏说:“先祖阮主,一直使用南越国号,自己作为子孙,实在没有更换的理由;而“安南国王”,是死敌西山新阮使用过的,于感情上确实接受不了,希望天朝能够理解。”
最终,广西巡抚孙玉庭,熟悉安南过往史实,并经常代表清政府与阮福映交往,于是建议嘉庆帝,对其国号进行变通,将“南越”颠倒过来,为“越南”,从而两全其美。
---------“不可以语言文字之末阻外夷归化之心,若因国号问题拒绝接纳,人心有失; 且百越之南,本为夷域,彼先有越裳,继有安南。请赐号‘越南’,于肇锡嘉名之中仍其旧域故土之义。”----《清--续文献通考》
嘉庆帝予以认同,并敕告阮福映,而阮福映也欣然接受“越南”这个新国号。于是,清正式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颁赐金印金册。阮福映对清称“臣越南国王映”,于国内则自称“大越南皇帝”。
从此,越南国号固定下来,并一直沿用至今。这就是“越南”之所以称为“越南”的由来。
简单来说,清朝册封的。
越南是世界上最为狭长的国家之一,这么诡异的疆域并不是自古以来的,事实上现代越南的疆域在古代并不属于同一个国家,而属于多个,最后被最强的那个给吞并了,这个国家位于今天的越南北部,与我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在越南传说中,他们的祖先是鸿庞氏,是神农氏的后代。鸿庞氏首位君主禄续获封泾阳王,泾阳王娶洞庭君龙王之女,生下貉龙君,貉龙君长子为雄王,建立“文郎国”,历18代,被古蜀国遗民蜀泮所灭。蜀泮建立瓯雒国,自称为安阳王。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派大军南下征讨岭南,在岭南设立桂林、象、南海三郡,越南北部属象郡。
没几年反秦起义爆发,中原战火烽飞,在任嚣死后继任南海郡尉的赵佗决定自立,他先封锁了通往北部的五岭,随后出兵兼并桂林郡和象郡,以三郡之地建立南越国。
公元前111年,汉武帝出兵南下,消灭了南越国,把南越国旧土分为九郡,其中交趾、九真、日南三郡包括今越南北部。汉朝后来逐渐在郡之上发展出州一级,岭南诸郡被定为交趾刺史部,又称交州(后来州越来越小,交州也缩小到越南北部的范围)。
从汉武帝时期起,直到五代十国时期,长达一千多年的时间里,越南北部长期是中国各朝代的直属领土,虽因远离中央导致几次控制中断和南界反复,但只要中原稳定下来,这里的问题终究都能解决,比如东汉马援远征平定征氏姐妹、南朝陈霸先平定李賁、隋朝刘方平定李佛子。这段时期,被越南称作“北属时期”。
唐朝时期,唐朝在交趾设立安南都护府,治所在今天的河内,安南之名由此得来。但唐初南方一定都不安定,云南地区的南诏逐渐强大起来,唐朝屡次征讨不利,反而被南诏钻了好几次空子,从西川到安南,均处于南诏的攻略范围,唐朝为此头疼不已。
公元863年,南诏攻破安南,试图占据此地。唐朝任命高骈为安南都护,历经两年作战,于866年收复了安南。为了保证安南的安全,唐朝在此地设立静海军节度使,高骈为第一任节度使。
唐朝末年,藩镇尾大不掉,最终演变成了全国性的军阀割据,中原战乱不断,偏远的静海军连节度使都过不去,基本都是没到任所就是去世或被杀。
905年,独孤损被任命为静海军节度使,同年被贬流放海南岛,朱温还不放心,派人在半途杀害了他。安南那边等了几年都没等来长官,当地豪族曲承裕干脆自立为静海军节度使,并向朱温行贿,获得了唐朝的承认。
907年,曲承裕去世,其子曲颢继承静海军节度使。此时后梁刚取代唐朝,朱温自然不会自己打自己的脸,也承认了曲颢的地位,静海军节度使得以跟南汉政权对峙于岭南地区。
南汉对中原政权是低声下气,对静海军可不客气,直接发兵,生擒曲颢的继任者曲承美。很快,曲氏的部将杨廷艺发兵赶走了南汉军,自称静海军节度使,同时向南汉称臣,换取自己的独立。
937年,杨廷艺麾下的牙将矫公羡发动叛乱,杀死杨廷艺,自称静海军节度使,向南汉称臣。938年,杨廷艺麾下另一名将领吴权起兵攻打矫公羡,矫公羡向南汉求救,结果南汉援军跟矫公羡均被吴权击败。
吴权干脆连臣也不称了,自立为王,建立了吴朝,这是越南北部脱离中国之始。当然,吴朝有很多问题,吴权一死就陷入了内乱,经过20多年的混战,由丁部领统一安南而告终。
丁部领在968年自立为王,建立了大瞿越国,也即丁朝。两年后,丁部领称帝,取了越南的第一个年号。北宋消灭南汉后,丁部领向北宋称臣,北宋封丁部领为交趾郡王,不再将安南视为中国领土,而视为藩属,安南正式独立。
大瞿越国也是一代稳二代乱,前黎朝取丁朝而代之,宋太宗听说后,出兵想要收复安南,可宋军先胜后败,前黎朝也称臣纳贡,让北宋不得不承认前黎朝。前黎朝也只撑了几十年,就被李朝取代。
独立出去的安南对岭南地区有着不切实际的幻想,正好他们又碰到了比较软弱的宋朝,所以屡屡挑衅,在广西边境占便宜、抢地盘,酿成了1075年的宋越熙宁战争,宋军以惨痛代价换来安南的不再入侵。
李朝之后,陈朝登场,他们三次击退蒙古(元朝)的进攻,用尽了地理和气候优势,堪称打不死的小强。
然而,这只小强最后还是死了。到了明朝时期,陈朝外戚胡季犛篡位,建立了胡朝,明军于是出兵占领安南,设立交趾承宣布政使司,安南再次北属。
明朝占领期间,安南各地叛乱不断,明朝每年开支巨大,不得不放弃,从此,安南走向了数百年的内斗为主、扩张为辅的发展路程。
1771年,安南爆发西山起义,阮文惠三兄弟攻灭几大军阀,统一安南,建立西山朝。傀儡君主后黎朝国君不甘心,跑到中国请求帮助,乾隆帝派兵出征,得到跟宋太宗一样的结果。
西山朝野没蹦跶多久,1802年被阮朝取而代之,这是越南最后一个朝代,越南的国名,终于要来了。
1803年,阮朝君主阮福映向清朝上书,请求改国号为“南越”,这跟安南延续两千年的情结有关。当初赵佗因为国都定在番禺(在今广州),属于百越之中的南越之地,所以国号叫南越国,安南以其继承者自居,索求此名。
嘉庆帝不傻,地图他还是看得懂的,南越国跟安南的疆域差的就是一个两广啊,于是他把南越调过来,下诏赐国号“越南”,册封阮福映为“越南国王”。
声明:文章由网友 小郑 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郑和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恶意造谣抹黑国家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投诉反馈:(郑和号)提供跨境外贸周边相关经济资讯内容,资料收集自网络,文章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enghehao.cn/18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