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马来西亚回来的人,根本不敢相信自己去的就是马来西亚。
2018年,我在马来西亚旅行了将近半个月,从吉隆坡开始,然后到马六甲,再到槟城、沙巴等,一路过来去过了十多个州。现在来谈谈我看到的马来西亚。
马来西亚的城市风貌
1、城市建设。吉隆坡是马来西亚的首都,也是我到那里的第一站。它是马来西亚最大的城市,市区的人口大概有180万,加上都市区一共有800万人左右。
从机场坐大巴到市中心,大概50公里的路程,花了12林吉特(马来西亚的货币),和人民币的汇率是1:1.6左右,12马币相当于约19元,价格算中等。
市内最出名的地标性建筑要数是双子塔,也即是双峰塔,高度达452米,1998年竣工的时候,在当时曾是世界第一高楼。
其次是吉隆坡塔,高度有421米,虽没有双子塔高,但由于是咖啡山海拔将近一百米,因此吉隆坡塔成为了市区最高的点。
吉隆坡在2018年世界城市排名当中,属于世界一线城市,旅游业也发达,在最吸引外来游客城市排名里面,它排在了全球第10。
然而在我看来,真比不上国内北上广深繁华,吉隆坡的建筑是有东方色彩,也有西方风格融合一起,现代化中透着古香古色,但是郊区极少见到有高楼,路况也相对差些,国道和省道大部分是两车道。
2、中式建筑。行走在马来西亚道路上,有时候让我有一种错觉,好像假出国!因为随处可见的熟悉面孔,黄皮肤黑眼睛,长着一张和我们没有区别的脸,很多说着咱们祖国的语言!有许多华人特色的街道,标牌都有中文。
也有不少中国式的寺庙,其规模有大有小,形态各异。特别是是在槟城,华人宗祠很常见,能见到挂着“周氏宗祠”,“陈家会馆”等牌匾的大院。
但凡有关中国的传统节日,比如农历的新年,华人居住的地方,中式的楼宇、牌楼,街上灯笼高挂,沿街中式售货店等等,都弥漫着浓郁的中国生活气息,显得那么亲切,仿佛一下子回到国内。
说到槟城,就不得不提轮渡码头附近有个收费停车场,它的对面就是光华日报社,此报社不简单大有来头。世界上最“悠久”的中文报纸,既不是在国内,也不是《人民日报》,而是1910年由孙中山在马来西亚与当地华人联合创的《光华日报》,它曾是马来华人了解国内新闻的重要渠道。
此外,马来西亚面积不大,相当于国内一个大省份,却有上1000所华文小学,和几百所华文中学(现在仅剩61所,背后的原因令人唏嘘),以及一所华文大学,是目前东南亚唯一一所中文教学的大学。现在除了中国,马来西亚是全世界唯一一个拥有完整中文教育体系的国家。
3、城市与自然风光。我感觉整个马来西亚虽少有高楼大厦,但风景不错。除了很多特色建筑物以外,有些街头景观做得也蛮精致的,比如栩如生的各式壁画。
另外比较直观的感受,就是自然风光秀丽,天空蔚蓝,水太干净了清澈见底,各种天鹅、野鸭在水中自由自在的嬉戏。
4、马来西亚的公共卫生间,卫生条件一般,地面时常湿的,因为每隔厕所里都有一个小水管,做什么用的你大概能猜到,这一点跟印度厕所有相似之处。
马来西亚的生活
1、在马来西亚购物消费,通常都是现金支付或者信用卡为主,现在大一些的店,有的能二维码支付。不过去饭馆吃饭,以及去乘车,最好是随身携带钱包,这一点似乎回到国内8年前的状态。
2、出行。
①、目前马来西亚没有高铁,因为在2016年毁约了高铁项目,这一点也相对落后。
②、乘坐公交车,还是以人工售票为常见,再者是刷充值卡,有些公交车是没有报站的,下场需要按铃。而且马来西亚的车辆都是靠左行驶,与我们正好相反。
③、汽车加油都是自助的,那怕是工作人员就在身旁,还是得自己操作,先去窗口交预付金,然后工作人员开启加油装置,才能自助加油,完了再去柜台结帐。
不过,汽油倒是挺便宜的,95号汽油一升才1.97马币(2018年的时候),并且是全国统一价,汽车也不贵。
④、马来西亚马路上有不少开摩托车的人,不管是在市中心,还是在郊区都有。而且有部分年轻人车速贼快,我在开车前往森美兰州,在高速一路上有好几辆摩托车呼啸而过。在马来西亚,摩托车是允许上高速的,在我看来很不安全。
3、住宿。
在马来西亚旅行的那段时间住过酒店,民宿、木屋等,价格有高有低,上至一千多,下至70~100块不等,其实两百的酒店已经不错了,空间大、床舒适。
马来人买房的压力相对小,毕竟地广人稀。低收入群体可以申请廉价屋,平均下来10万马币左右,就能买一套二室一厅,一厨一卫的独栋房子,居住权是99年。
4、饮食。
除了马来西亚的本土美食之外,最常见的是中华美食,随处可见的中餐馆,消费也不高,一份快餐在5~10马币不等,一份“干炒牛河”加一瓶饮料,大概是15马币。
在马来西亚吃海鲜挺实惠的,一只大龙虾折合人民币一百块钱左右,皮皮虾也很大只,鲍鱼、膏蟹之类的海鲜,价低而新鲜。不过,水果蔬菜要比国内贵一倍左右,除了热带水果。
5、习俗。
首先,马来人是是穆斯林,因此不吃猪肉,以及各种动物的血液。
其次,马来人吃饭要用右手抓食,不能用左手,认为左手不洁。然而在西餐厅或西式宴席上,又能双手同上阵,拿刀叉与匙,搞不懂了。
再者,与马来人女士见面,不能伸手握手;去马来人家做客,需要衣着整齐,进门时一般需要脱鞋;由于马来西亚的国教是伊斯兰教,所以不信仰此教的人,进入伊斯兰教经堂前也要脱鞋,而且游客不能在内拍照,女性进去参观时,手臂和双脚不能暴露在外。
6、医疗教育。
①、马来西亚有着东南亚最完善的医疗体系,在偏僻、人口10万左右的县城,也有三甲水平的大型医院。而且实行全民自动医保,大小病情,民众只要凭身份证登记,付1马币挂号费,就能免费看病。
②、实行12年义务教育,在公立大学就读,学费也低廉,其中有几所公立大学,教育环境不错,设备先进,上榜了世界高等大学前100榜单中。但这待遇是针对马来人而言,马来的华人处境不同,接着往下看。
马来西亚的华人
马来西亚是一个以马来人、华人、印度人,以及马来土著人组成的多民族国家,总人口是3200万左右,而华人大概有644万。
然而占据了总人口21%左右的华人,却贡献了马来西亚经济70%以上。
根据马来西亚官方统计数据,当地华人给马来西亚贡献的税收,占据比例高达八成以上,马来人仅10%的人在纳税。
尽管华人付出了这么多,但是却没有给华人公平的待遇。
①、教育资源分配方面。绝大部分马来华人都会让子女去华文小学就读。然而这些年,马来西亚高层一直推行马来文教育,并规定以华文为教育的学校,不能拿到津贴,更夸张是在华文中学毕业的学生,哪怕成绩再好,也无法进入当地任何一所公立大学读书。
这让华人学生只能付出极大的经济成本,去私立大学继续学习。但只要负担得了,绝大部分华人家庭还是选择让子女在华文中小学就读。
从另一方面也可看出,当地很多中餐馆,经常能在餐馆角落处,发现奖杯或证书,上面写着却是:支持华教(华文学校),功德无量。
因为华文学校来之不易,除了是华人富商捐赠外,更多是无数马来工薪阶层华人辛苦集资的。
在马来西亚,不管是槟城,马六甲等华人聚居地,还是其它华人较少的地方,从建筑的风格,到生活习惯,语言、风俗等,中华文化早就根深蒂固在华人生活里。
②、房子方面。同一套房子,有两个价格,给马来人的便宜,给马来华人就贵了许多。
其实还体现工作等方面上,说来话长,就不一一列举了。
马来西亚其它方面
1、马来西亚的全称是马来西亚联邦,简称是大马,整个国家被南中国海分成了两部分,马来半岛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西马来”,北部接泰国,南连接着新加波。而东马来有两个州,之间夹着个文莱国家。
2、马来西亚的婚姻制度很特殊,马来男人最多可以娶4个老婆,当然前提是必须经过老婆们都同意。
3、马来华人堪称语言天才,除了“标配”的马来语、英语、华语之外,大部分华人还会几种方言,比如祖籍是广东潮汕的华人,既能在上面说的3种语言自由切换,还能娴熟着说着粤语、潮汕话等。
4、当下的马来西亚,在商场机场等地方,到处可见有华为等国产手机的广告,而且中国品牌的手机是马来西亚最畅销的手机。
5、据当地的华人说,每天大概20万马来西亚人跑去隔壁新加波工作,因为同样的工作,新加波的工资是马来西亚的3~5倍。
写在最后
2020年,马来西亚的人均GDP是1.03万美元,我们在2019年就达到了这个数。要知道,马来西亚曾是亚洲四小虎之首,早在2011年人均GDP就突破了一万美元,然后至今却保持原样。从1千至1万美元,马来西亚用了34年,我们仅用了18年!
可见中国发展速度是何等快。
私塾师兄(完)
在马来西亚赚钱很容易,我把天津的房子卖了195万,去马来西亚开中餐馆,生意火爆。如今我在马来西亚吉隆坡花105万买了房子,因为长期和马来西亚人打交道,所以对当地的风土人情有所了解。
马来西亚的穆斯林可以娶4个老婆,他们把上厕所称作“唱歌”,他们工作的低效率害我差点被炒鱿鱼,当地人不爱加班,对升职加薪也不感兴趣,穆斯林祷告第一,工作第二,和他们打交道有点累,你急得火烧眉毛了,他们还是不急不缓,云淡风轻。
当初公司派我去马来西亚工作,在那停留了四个月时间,期间数次因为工期延缓被老板骂,最后还被老板开除了,但是也让我在马来西亚看到了商机。
马来西亚的经历和见闻
1.当初我们公司在马来西亚那边有点工程,老板派我去督促一下,本以为很轻松,但是每天都被气的七窍生烟。
2.出了机场,我打了辆车,没想到司机居然没有打表,上车时我报了目的地,他和我讨价还价,这一点让我很意外,马来西亚的旅游业发展的不错,但是出租车怎么收费好像不太规范呢?
3.一路上我看到马来西亚并没有我想象中那么好,我看到许多建筑物很老旧,似乎建了二三十年的样子。听说马来西亚有许多华人,这倒是真的,大街上随处可见华人的身影,看上去莫名的亲切。
4.去之前我同事告诉我,在马来西亚有许多商铺的招牌都是中文的,我去时确实看到不少,据说此前当地政府为了保护本土文化,撤掉了许多中文招牌。
5.和马来西亚那边工厂的负责人见面,马来人的见面礼十分独特,去之前我特意学习了一下,我和他互相摩擦一下手心,然后双掌合十,摸一下心窝这样是表示问候,如果对方是女士,那么就不可先伸手要求握手,那样很失礼。
不要摸他们的头和背,他们会觉得自己被侮辱或者会遭到厄运。
6.我把公司交代的事项和对方沟通,在那里和人交流应该不成问题,因为马来西亚是一个多民族融合的国家,英语、马来语、华语或者印度语都有人说。
7.公司要求三个月内完工,但是我后来没想到他们的效率会那么低,整整拖延了一个月。马来西亚人很少加班,他们基本实行“965”工作制,不守时、效率低是他们的通病,我觉得他们对于生活,没什么大的欲望,挣得钱够花就行,对升职加薪也不太感兴趣。
所以你想要调动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很难。老板无数次的催促,我每天都一个头两个大,天天为饭碗担心,回国后老板还是让我另谋高就了,我就萌生了去马来西亚开餐馆的想法。
马来西亚的其他方面
1.周末时会有许多新加坡人来马来西亚买东西,因为马来西亚的东西比新加坡要便宜的多,他们会把后备箱塞的满满的。
2.马来西亚法律允许穆斯林娶4个老婆,条件是证明有养活几个老婆的经济能力,娶新人进门时,第一个老婆要同意。但实际真的一夫多妻的家庭并不多。
3.马来西亚的穆斯林是非常虔诚的,他们是祷告第一,工作第二,祷告时间一到,他们会立刻停下手里的工作,比如大巴车司机正开着车,但祷告时间到了他会把车停在路边,虔诚地去祷告。
4.到了马来西亚当然要尝尝马来菜,马来菜的特点是香、辣、甜!因为马来人还喜欢在菜中放咖喱粉,主食或菜肴也会放椰丝、椰浆和洋葱。
5.马来西亚人喜欢吃榴莲、喜欢臭豆、喜欢虾膏,这些食物的味道可是让人不敢恭维,但是确实美味,那里的榴莲一条街,是榴莲爱好者的天堂。
6.马来西亚有很多品牌的加工厂,在那里可以买到不错的品牌服装,价格比国内便宜,在当地买了一件耐克t恤,只需要花一百多块人民币。
7.在马来西亚如果你直接问厕所在哪里,当地人一定会很奇怪的看着你,想去厕所可以问:“哪里可以唱歌?”,你一定会得到你想要的答案。
8.在马来西亚去卫生间最好随身携带卫生纸,因为他们的厕所里可能就有一条长长的水管,完事后可以用它来“洗刷刷”,所以他们的公厕里地面经常是湿漉漉的,如果你不习惯,就自己带点纸吧。
9.马来西亚的吉隆坡有双峰塔,享誉世界,它具有观光和通讯两大功能,高达466米,曾经是世界上最高的建筑物。
10.马来西亚酒店里有的插座和国内的不一样,所以去之前最好买一个转换接头,几十块钱就可以买得到。
11.马来西亚的物价很便宜,每升汽油约合人民币2元,和水差不多;一个牛油果差不多是6元人民币;500克的面包大概人民币7.2元;矿泉水每瓶2.5元人民币,小瓶可口可乐大概人民币4元。
12.马来西亚的燕窝非常不错,杂质较少,口感爽滑,品质好,倒是可以买一点带回来。
13.沙巴唐人街聚集着许多马来西亚华人,每逢春节,这里还举办红红火火的春节集市,就像广东过年期间的花街一样,这样有特色的街道还有许多,比如槟城的小印度街。
14.去马来西亚的清真寺时女性游客必须租用女用的伊斯袍,租金不贵,穿起来很好看。
马来西亚的概况
马来西亚是个多民族、多元文化国家,总面积大概33万平方千米,人口有3195万人,20世纪90年代以来马来西亚抓住发展机遇经济突飞猛进,马来西亚曾经和泰国、菲律宾和印度尼西亚并称亚洲四小虎。它的制造业,服务业和旅游业十分发达。
马来西亚地形主要是平原,地面平坦、起伏较小。东姑阿都拉曼公园、西巴丹岛、坝柯国家公园、尼亚国家公园、海龟岛等都是著名旅游景点。
结束语
我觉得马来西亚是一个很独特的国家,独特的风俗、独特的文化、独特的生活方式,虽然当地人的效率有些低让我很抓狂,不过那里的风景的确不错,也有许多美食。
有机会可以去马来西亚走一走,看一看,碧海蓝天,感受一下异域风情。
以上是我对马来西亚的一点了解,有不足之处,欢迎请大家补充和指正!
地理“三合一”,由“西马”+“东马”的“两沙”构成
马来西亚联邦地处东南亚大陆部分与群岛部分交界处,由马来半岛南部(称“西马”)和加里曼丹岛北部(称“东马”,包括沙捞越和沙巴)两块组成,面积33万平方公里。西马北接泰国,南拥新加坡;东马南临印尼,北抱文莱,面积19.8万多平方公里。东、西两地隔着南海,向西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印度洋,地理位置重要性概括为连接东南亚,沟通两大洋。
该国两大部分地势地形大致为北高南低,崎岖多山;河流多,森林多;海岸线漫长,沿海多平原。全境属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炎热潮、多雨,年均温度26℃—32℃,降雨2000—2500毫米。
境内资源丰富,矿产有锡等多种金属,锡产量曾占世界1/3。油气储量大,现为东南亚第一大出产国。还以盛产橡胶、油棕、可可、胡椒和椰子等热带经济作物闻名全球,渔业和木材产出可观。
人文“三缺一”,“一个马来西亚”依然是口号和目标
马来西亚人口3118万(2016年),主要有马来人(占62%)、华人(24%)、印度人(7%、多为泰米尔人),另有马来半岛土著、沙捞越和沙巴土著和现代移民(多为来自印尼、泰国和菲律宾等邻国的劳工)三大部分。
伊斯兰教是马来西亚国教,另有相当数量的佛教、印度教和基督教徒。马来语是国语,通用英语,汉语和泰米尔语使用广泛。
三大族群语言、宗教、文化不同,他们生活在同一土地的原因,要追溯到英国的殖民政策。
2009年4月,新任总理纳吉布发出“一个马来西亚”的宣示。即不同种族人民的地位和权益是公正平等的,彼此之间能够同沾惠益,团结一致。一位时事评论人这样写道:我们要的是一个“人民的马来西亚”(而非某个政党的),它相信“人民支配权”,虽然保障一些种族的特别宪法地位,可是不会把特权不断扩大。相信民主、自由,相信国家财富应该是人民享受……
历史“三大段”:殖民前分散的王国、英国殖民时代、独立至今
历史学家“很难准确地重建”15世纪初以前的马来亚历史,因为没有吴哥窟、婆罗浮屠那样宏大的建筑或碑铭,多数文字记录来自中国古籍,也只涉及与中华关系或某些见闻。已知公元初该地出现古国,随后的千多年时有与古代中国或印度的贸易记载,直至1400年马六甲王国建立,才有清晰的马来亚历史。15世纪,伊斯兰教随阿拉伯商人传入马来亚,马来人很快成为穆斯林,“东马”地区分为几个小苏丹国,苏丹行使行政和宗教的双重权力。。
1511年,葡萄牙人攻占马六甲城。1641年,荷兰人从葡萄牙手中夺取马六甲。英国于1786年占领槟榔岛,1819年,英国人莱佛士在新加坡建立基地。1824年,英国与荷兰厘清两国在该地区的势力范围,包括马六甲的马来亚归英国,荷兰控制海峡南部的苏门答腊。
一段时间里,英国人以控制该地重要航道为中心,把注意力放在马六甲海峡沿岸的海军和商业基地,因地理环境恶劣未深入的马来亚本土。利益的驱使让英国人很快改变了主意,遂有锡矿开采与橡胶种植不断扩大。20世纪初,为满足初兴汽车产业轮胎原料,英国人大量招募华人和印度人充当劳工,从事种植或锡矿开采。直到二战,由于锡矿、橡胶以及工商业不断扩展,马来亚一直吸引大量移民,财源加稳定使之成为大英帝国的“橱窗”。
殖民政策还直接造成马来亚人口结构的变化,1930年以前,因为没有任何移民限制,当地人口急剧增加。到二战结束时,马来亚500万人口中,华人超过38%,马来人50%,印度人11%,
1957年,马来亚独立。1963年9月,包括新加坡和北婆罗洲“两沙”的马来西亚诞生,而被环抱的文莱选择不入。1965年8月,新加坡被迫退出。马来西亚实行君主立宪制,国家元首由9个州的世袭苏丹每5年轮流坐庄,半个多世纪以来,人们只记得几位大马总理的大名,有立国的拉赫曼、倡导亚洲价值观的马哈蒂尔博士等英国媒体曾指出,从历史上看,马来西亚历来具有这样的能力:最大限度地使马来人、华人和印度人结合在一个不稳定但最终却可行的折中方案之中,正是这种能力使得马来西亚发展成为东南亚第二大经济体。
经济总量和人均GDP,马来西亚均列东盟第三
马来西亚独立至今堪称一帆风顺,原因诚如英国人津津乐道的:权力平稳转移,沿着英国设计的轨道,包括行政法律、自由选举、繁荣的商业经济。更重要的是,在全球化和伊斯兰教政治化影响的当下,马来西亚仍能平衡好亚洲价值、伊斯兰教和民主的关系。在不改变“布米普特拉”(马来语“土地之子”,特指马来人)政策导向的同时,努力在发展中调和种族矛盾。马哈蒂尔当政22年,他严厉批评西方的自由人权和对外干涉,坚持集体、互惠和忠诚的新亚洲价值观,其最大的成就是保持经济年均增长7%,双子塔的象征意义在于国企国家石油公司和国外资本的有机结合,它成为亚洲模式成功的标志,还有跨世纪的多媒体超级走廊项目雄心勃勃,一时间吉隆坡堪比迪拜。
自诩亚洲最具活力的经济体,马来西亚实至名归。从上世纪70年代起,它在继续保持锡与橡胶出口地位的同时,努力实现经济多元化,在油气开采、电子加工、汽车制造等领域有长足发展。20世纪90年代起,鼓励发展服务业,使之成为经济发展的支柱之一,现占经济总量的58%,其中旅游成为仅次于制造业的第二大外汇来源和第五大产业。2016年实现GDP2963亿美元,预期寿命74.8岁。
声明:文章由网友 跨境新手 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郑和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恶意造谣抹黑国家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投诉反馈:(郑和号)提供跨境外贸周边相关经济资讯内容,资料收集自网络,文章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enghehao.cn/183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