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雪上长留马行处。
这都和西方殖民者有关。
原本印度不是一个统一的国家,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最早我国称印度为身毒、天竺等,自唐代玄奘到天竺取经回来,我们就一直称印度了。
印度在西方名声很大,是传说中的香料之国,遍地是黄金白银,自15世纪起,西方航海家就开始寻找印度这片“发财”的天堂。
最先找到印度的是萄萄牙上,后来被荷兰人介入,最终由英国人占领,由于印度在地理上是西方的东边,所以英国在印度建立了“英属东印度公司”,以实施对印度的管辖。
印度尼西亚由17508个岛屿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岛国家,原本也不是一个统一国家,也是在西方寻找印度大陆的过程中找到的,1602年荷兰在这片地域成立了“荷属东印度公司”。
1945年8月,印度尼西亚宣布独立,可当时并没有一个大家都认可的统一国名,虽然我们称它为“爪哇”,可“爪哇”又不能成为国名,印尼历史上有数不清的小朝代,任何一个小朝代都不可能为大家认可,唯有殖民时代的印度这个名称,算是把他们联系在了一起,于是在起新国名上就有了印度两字。
、
谢谢阅读
这是殖民者取的名字。
网上很多人分不清印度(India)和印度尼西亚(Indonesia)这两个国家。印度是南亚最大的国家,印度尼西亚是东南亚最大的国家,是全世界最大群岛国。
这两个国家没有接壤,文化民族也不相同,为何国名会雷同?因为殖民者几百年前搞错了。
我们先来看看“印度”这个名称是怎么来的。
历史上中国对印度的称呼有很多,西汉译为羌独,东汉称为天竺,还有译为身毒、捐毒、悬毒、天笃、悬度等。唐代玄奘在《大唐西域记》记载“夫天竺之称,异议纠纷,旧云身毒,或曰天竺,今从正音,宜云印度。”于是正式以印度取代旧称。而天竺、身毒、印度等译名皆源于印度河的梵文名Sindhu,其波斯语变音为Hindu,希腊语变为Indu,后来就成为了英语中的India。汉语译名沿用古称印度,而印度人则称自己的国家为婆罗多。
而印度尼西亚与印度扯上关系是殖民者弄错了。
在欧洲殖民者来之前,这片群岛上曾出现过一些国家和王朝,汉语译名都很拗口,比如室利佛逝(三佛齐王国)和麻诺巴歇王朝。
大海航时代到来之后,欧洲人开着船满世界抢地盘,葡萄牙、西班牙、英国先后盯上了这块群岛,但最终荷兰人成为这块群岛“主人”。荷兰人1596年登陆印度尼西亚,当时的欧洲人对亚洲不是很了解,但他们对“印度”这个地名却非常熟,因为欧洲人很早之前就知道印度是盛产香料的富饶之地。
印度尼西亚一词就源自希腊语的印度(Indus)及岛屿(nèsos),指印度各岛。在欧洲人的地理概念中,印度位于欧洲以东,当欧洲人向东来到印度尼西亚时,以为到了印度,就将其称为东印度群岛(加勒比海有个西印度群岛,是因为1492年哥伦布于巴哈马群岛登陆时误以为那里是印度,印第安人的名称就是这么来的)。1602年3月20日,荷兰成立了一家殖民地机构,就叫东印度公司(英国、法国、丹麦、葡萄牙、瑞典、奥地利都建立过东印度公司)。
英国民族学家乔治·温莎·尔耳于1850年发表了“Indunesians”一词,但其更喜欢使用“Malayunesians”指东印度群岛及马来群岛的居民。在同篇期刊中,尔耳的学生詹姆士·理查森·洛根(James Richardson Logan)则以“Indonesia”指东印度群岛。但荷兰学界不使用印度尼西亚(Indonesia)一词,而使用马来群岛(Maleische Archipel)、荷属东印度群岛(Nederlandsch Oost Indië)等。
柏林大学的阿道夫·巴斯蒂安出版了《Indonesien oder die Inseln des Malayischen Archipels》一书后,“印度尼西亚”的称呼更被广泛使用。进入20世纪后,这个称呼被印尼国家主义团体认同。
荷兰在“东印度群岛”统治了几百年,上世纪初印度尼西亚人准备反抗荷兰的殖民统治。起义后需要给这一片岛屿起国名,有人提议用“英素琳特”或“努山打拉”,但最终入选的却是“印度尼西亚”。1945年8月17日印度尼西亚宣布独立。
目前世界上很多国家的国名都带有殖民地色彩,比如与我们隔海相望的菲律宾,其国名来源于当时的西班牙王储菲利普二世。所以菲律宾总统老杜在一场演讲中提议把国名改为“马哈利卡”,意思是“贵族”或“自由人”。
声明:文章由网友 跨境刘大仙 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郑和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恶意造谣抹黑国家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投诉反馈:(郑和号)提供跨境外贸周边相关经济资讯内容,资料收集自网络,文章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enghehao.cn/187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