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挝与哀牢古国是有关的,连泰国也和哀牢古国有关,哀牢山在傣人那里就是发源地,至今还有大批傣人在居住。
哀牢古国,据史来看是傣族先民在怒江和澜沧江流域建立的部落联盟国家。
以云南保山为中心,保山市中心有九龙雕塑。就是哀牢国建立者之名叫九隆!
↓保山市九龙雕塑
据说哀牢人是夏羌的一支和本地人融合而成的。但哀牢人并不光是傣人的先祖,也是云南和中南半岛和印度东北七邦许多民族的先祖。
古哀牢地出土的青铜器中,除大量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外,尚有相当数量的以钟、鼓为代表的礼乐器和以钺、戚为代表的兵器。
编钟是我国古代特有的宫廷打击乐器,也是历代帝王礼事、宴辜活动中不可或缺的“庙堂之乐”。哀牢出土的编钟就达13件之多。说明哀牢国一直跟中原王朝有联系。
而且盛产布,被蜀人运向内地,一直很受欢迎,至今大理布还是非常有名的。
古哀牢国考古遗址↓
看下古哀牢古国
哀牢国历时四百多年,大约形成于战国中前期,哀牢国鼎盛时期,疆域辽阔,号称东西3000里,南北4600里,国土约138万平方里。是一个松散的部落联盟,也可说是小邦联盟国家,和春秋战国相似,但比周王朝的统治更加松散。
1400年(约为周赧王时期)左右,“九隆”成爲第一代哀牢王。
哀牢王国的主要统治区域是保山地区、苍洱地区、横断山区、临沧地区,其次是外围的缅甸西北部、四川南部、泰国北部、老挝等地
“哀牢夷者。其先有妇人名沙壹,居于牢山,尝捕鱼水中,触沈木若有感,因怀孕十月,产子男十人。后沈木化为龙出水上,沙壹忽闻龙语曰:若为我生子,今悉何在?九子见龙惊走,独小子不能去,背龙而坐。龙因舔之其母,鸟语谓背为九,谓坐为隆因名子曰:九隆。及后长大诸兄,以九隆能为父,所舐而黠,遂共推以为王后,牢山下有一夫一妇,复生十女子,九隆兄弟皆娶以为妻。后渐相滋长,种人皆刻画其身象龙文,衣着尾,九隆死,世世相继,乃分置小王”汉族文献最早记载于东汉杨终《哀牢传》,“分置小王”见于《后汉书·西南夷列传》。
哀牢国这些族群分布就更广了,西至印度东北部、南至泰国、东至越南有“哀牢人九部”,加上其姻族,可能有数十部之多!而后迁入巍山并建立南诏的是其中一只。
东汉杨终的《哀牢传》云:“九隆代代相传,名号不可得而数,至于禁高,乃可记知。禁高死,子吸代;吸死,子建非代;建非死,子哀牢代;哀牢死,子桑藕代;桑藕死,子柳承代;柳承死,子柳貌代;柳貌死,子扈栗代。
汉武帝时期,为了开通西南丝绸之路,打通前往印度的道路,于元封二年(前109年)派兵渡过兰沧水,攻打哀牢,“置雟唐、不韦二县”。
这次侵略使得哀牢全盛时期结束,国势衰落。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七年(51年)哀牢王贤栗遣使内属。
明帝永平十二年(69年),柳貌继承哀牢王位,派其子献国于东汉,其时哀牢共有5万户、55万余人。东汉政府以益州六县与哀牢地设立永昌郡,以哀牢王为部族君长,另派官吏进行行政管理。哀牢史称此一事件为“柳貌丧国”。
汉章帝建初元年(76年),类牢继位为哀牢王,起兵反抗东汉,为东汉击破,类牢被杀。自此之后,哀牢不复作为一个独立国家出现。牢竟然全面反叛,最终被彻底灭亡。
败亡后的哀牢人在南面还有很大的生存空间,更南面的骠人(卑谬)还处在部族时代,这些南段的部族进入了今老挝,山区的部族回归自己的小邦国状态,坝区部族则归化爲永昌郡属民。
古哀牢国终亡后,各民族的融合
设立永昌郡后,汉朝晋朝有大批内地人移民云南,西南夷各民族有了较大的变化,在西南夷地区出现了两大政治势力夷帅和大姓。
夷帅是少数民族中的贵族,是大奴隶主的集团。大姓是自秦汉以来不断进入西南地区的汉族官吏,商人和移民,中分化出来的统治阶级。在汉朝移民屯垦的政策下,有不少民屯和军屯的官史及其士兵在西南地区安家落户。经过不断的民族融化和阶级分化逐渐形成雄踞一方的豪族大姓!
这些大姓,占据了大量的土地。还拥有有盐,铁等物资的权利,这就为大姓发展政治实力提供了物质基础。大姓还将大批要求庇护的流民和各族人民沦为部曲,是大姓的私家武装。
大姓之间还互相杀伐吞并,并和当地鬼主们互相杀伐融合。
最后爨氏融合了众多族群路,甚至成了当地土族最大的鬼主,同时又是汉晋移民的保护人,众多族群的无间融合发生在爨氏近400年的统治下,几乎是史上的一个奇迹。甚至出现了爨人认同,只有乌白或东西之分,己没有太多族群意义,更多是地理区分,六诏在爨氏时代就是臣服于爨氏的。
5世纪,爨氏大姓已经控制云南大部分地区,孟氏也控制了部分地区,势力仅次于爨氏!
这些内地移民和当地人融合主要沿着交通要道,坝子向云南延伸,但是在深山老林交通不发达地区还是主要以“鬼主”统治为主的部落。
鬼主应是哀牢山北段山民的宗教封建领主,有大鬼主、都大鬼主、都鬼主、鬼主和次鬼主之分,见于《新唐书·南蛮传》,“俗尚巫鬼,无拜跪之节。其语四译乃与中国通。大部落有大鬼主,百家则置小鬼主”。
鬼主说白了就是巫师,以巫教团结民众,统一思想。
但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思想的渗入,也使这些鬼主接受封建思想,渐成了大夷帅!
南迁的哀劳人相对来说接受的文化就比较少,这样就造成了比别的哀牢人稍微差一点,但却保持了更多的哀劳人的传统。
所以越南人称老挝为哀牢也没有什么错!但哀劳国的主心并不在老挝,老挝那地只算沾上点边。
看一下越南为什么把老挝称为哀牢
越南京族一直很特别的,一直认为自己接受了高级文化接受了中华文化,一直以中华文化自居,在清朝以后更是标榜自己是正宗(正宗的汉字都没了)。
一向看不起中南半岛的各国和民族,统统蛮夷!将生活在越南西部的泰傣部族也称为蛮人、獠人,先就是称老挝人为獠人寮人,獠和寮都长獠牙的,能是什么好称呼!
还闲着没事经常敲打老挝,但老挝的哀牢后人们也在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努力学习先进生产力,改变落后思想,并吞并周围各小群,渐渐强大起来。
从13世纪开始,越南西部僚人部落逐渐成为老挝的附庸,越南人意识到了这个不断强大的邻居,不好欺了!
到了陈朝时期,越南人正式将兰沧王国称为“哀牢”,用越南他们以为中华古典记录的古国名,表示了平等尊重。
从此哀牢这个称呼一直到现在。其实哀牢古国中心在保山腾冲。
中国一直称为澜沧王国,万象、牢笼、南掌。
附下一下南沼国和古哀劳国的关系
哀牢国最后的遗存是位于保山东山的哀牢祠、青华海和独特而难于理解的“犁耙会”(卖买农具的集市定时举行),其次是饮酒之风,“哀牢”据说就是酒的气味或酒气的意思,旧说还有哀牢国王宫、御花园、玉泉、哀牢夫人墓、大小官庙等俱已泯灭。
哀牢祠是南诏王室的祖庙,细奴逻或牟异寻为纪念血脉出自哀牢国旧族,同时也告诫子孙自己的根基所在。
南诏王室像爨氏一样,兼领着主要族群的各种祭司身份和姻亲身份。所以有哀牢人的血统很正常
而且南诏王室在建立祖庙之后,继续建立大小官庙以纪念哀牢王系,同时形成定期的庙会祭祀。
其实“哀牢”作为国名,很早就已经出现,不过在中国史书中并不指的现在的老挝,而是指的汉代云南永昌地区一个古国。到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记载的哀牢却逐渐退出历史舞台。
汉代哀牢王国是否与老挝人有关联,目前还需要历史学家科学论证,但是越南历史书籍中用哀牢指代老挝,无疑是附会了汉代的哀牢古国。
云南的哀牢山
老挝哀牢之称最早见于越南《大越史记全书》
越南史书记载哀牢,始见越南最为重要史书《大越史记全书》记载中国南北朝时期梁太宝元年(550年)李天宝的起兵之事。书中记载“天宝兵败,乃收余众万人,奔哀牢境夷獠中。见桃江原头野能洞,地广衍沃,可居筑城,居之因地名建国号。至是众推为主称桃郎王。”
李天宝之事其实是南朝时期越南土豪李贲造反之事,《陈书》太清元年(547年)陈霸先平李天宝中有详细记载:“贲兄天宝遁入九真,与劫帅李绍隆收余兵二万,杀德州刺史陈文戒,进围爱州,高祖仍率众讨平之。”在李贲造反失败后李贲大哥李天宝向南攻击德州,之后回兵爱州九真,并未逃入“哀牢境夷獠”。桃郎王是古代越南流行之传说,而“哀牢”也是越南自宋自立后人修史时附会之语。
此外,越南自宋朝时期自立之后,以南方中华自居,视周边的民族为蛮夷。常常以华夏之主的身份征伐古代老挝境内的部落,就单单在陈朝时期,越南就对老挝入侵多达20多次,其中有十次是越南皇帝亲自出征 ,其中一次征伐被刻在岩石上,就是上文提及的《摩崖纪功文》。
正式因为越南历代帝王的华夷思想,越南古代将周边的占城、老挝、高棉等过视为夷狄,对他们蔑称,于是称呼为蛮獠之人。
而这种蔑称在越南语中表现在读音,如上提及的爱獠就是如此。爱(ái)与哀(ai),獠(lo)与牢(lao)音读相近,因此越南语境中的“哀牢”可能来源于爱獠。
越南人不论其内再分多少民族,都是正宗的越人。
越人原居福建一带,黄帝期迁至苏淅一带,逃窜的入广州一带。从而后世连通山东至福建达广州一片区域。
禹夏至始皇入福建越来越众,且封候转为帝国,越人迁避入西南半岛上。成现越南人,此为东部入者。
而商朝贵族窜逃入西南,一部再迁入西南半岛是为傣黎人,此为中部入者。
另羌人由甘肃沿兰沧江入西南,撵壮族与白族及羌族由西入半岛,成缅甸。
即东部越人自感正宗华夏人,是为越南;而傣黎人为商人气质要王者派,是为泰国;老挝是壮白人被认不开化;当信佛时嫘嫘人入柬埔寨。
现在中国无越人踪迹了,但傣.黎.瑶.壮.白.倮仍在,其习可对应上的。仅倮倮差异巨大不再相同了。
哀牢以贵州为轴划方圆,扩及广西云南四川南部地域范围的,而核心或酋长驻于云南贵州间。当中原历持政者禅位后,迁入西南,迫哀牢土著各族向西南半岛迁去。直至宋明时渐定。
不论怎样同朝鲜日本一样,自中华民国的纷纷脱离被保护的番属国了,番属如现在的民族自治区一样。只不过日本脱于元朝罢了。
悟空问看后咱也在其上留上点啥。
声明:文章由网友 小郑 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郑和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恶意造谣抹黑国家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投诉反馈:(郑和号)提供跨境外贸周边相关经济资讯内容,资料收集自网络,文章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enghehao.cn/213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