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说。
萨沙第8735条回答。
并不一样。
其实巴基斯坦也好,印度也罢,不能单纯的以有没有种姓制度来衡量。
因为无论是巴基斯坦还是印度,都是多民族国家。
而无论是巴基斯坦还是印度,其实只有印度教的信徒才有种姓制度,其他民族是没有的。
而在印度,82%的人口信仰印度教,所以曾经种姓制度在印度很常见。
但因为印度还有12%左右信奉伊斯兰教,基督教徒占人口的2.32%,锡克教徒占1 .99%,佛教徒占0.77%,耆那教徒占0.41%,其他宗教如拜火教、犹太教的信仰者约占0.43% 。
所以,印度也有18%的人口没有种姓制度。
而巴基斯坦也是一样,该国穆斯林比率高达97%,但也有3%是其他宗教,包括印度教。
所以,巴基斯坦仍然是有种姓制度的。
原本古代印度主要就是印度教,也是国教。但随着北方穆斯林的入侵,伊斯兰教逐步开始在印度流传开。印度很多土邦的国王,甚至莫卧儿王朝皇帝都是穆斯林。
历史上,印度穆斯林也有着很多打压其他宗教的行为。
萨沙去印度旅游,看到很多印度教神庙被破坏,一些甚至被改为清真寺,就是古代穆斯林君主所为。
但是,印度教也是一种很强的宗教,具有排他性,所以印度教徒还是比较虔诚的,在压迫下也很少改变信仰。
穆斯林君主又开始引诱,出台很多政策,只要改信仰伊斯兰教就可以交税更低,还有少数特权。
同时,伊斯兰教名义上所有穆斯林平等,即便富人甚至国王在真主面前也是一视同仁。
所以,印度教最底层的贱民、首陀罗有不少改信仰伊斯兰教。
最终,出现了该国大量的穆斯林。
后来印巴分治的时候,穆斯林都独立出去形成了巴基斯坦和孟加拉。但由于历史原因,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境内也有印度教徒,所以仍然存在种姓制度。
其实,时至今日种姓制度在印度基本消亡。
当然,传统的偏见不能说完全没有,但已经非常单薄。
印度总理莫迪,属于低种姓的第三等级“吠舍”,仅仅比首陀罗较高。
在古代,吠舍是被婆罗门和刹帝利嘲笑的对象,有无数段子,类似于我国动画片阿凡提里面的“巴依老爷”。
而莫迪所在的古吉拉特邦,邦内没有首陀罗,也就是说吠舍就是最低种姓。
而莫迪在很多场合都吃过肉,而印度高种姓婆罗门、刹帝利(刹帝利在古代可以吃肉)今天几乎全部是素食。
这客观说明,莫迪确实是低种姓。
在印度,吃肉的人是被高种姓素食者鄙视的。
大家看过《摔跤过爸爸》吗?他们一家虽不富裕,但种姓是较高的,全家不吃荤。
父亲为了提高女儿的体质,要在家里吃鸡肉,一向温顺的妻子竟然大陆,坚决反对“不会让我的厨房有肉”。
莫迪的老爸是个卖奶茶的小贩,底层老百姓而已。
而莫迪可以成为印度总理,可见种姓制度在今天的印度已经无足轻重。
谁说巴基斯坦没有种姓制度?在巴铁国内确实存在种姓,只是相比于印度来说,这种情况在巴基斯坦还是相对小众的。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区别,原因就在于两国的主流的宗教信仰不同。
印度是一个宗教大杂烩,但是在印度国内信仰印度教的人相对较多,而巴基斯坦是个穆斯林国家,社会的主流是信仰伊斯兰教。而被所有人所唾弃的种姓制度,其实只存在于印度教徒中,在伊斯兰教中根本就没有种姓这个玩意儿。
在印度有80%以上的人口信仰印度教,也就是说在超过80%的印度人口中,曾经或者正在实行着种姓制度,但是由于印度本身就是一个宗教大熔炉以及民族大熔炉的特性,印度国内有着各种各样的宗教。
尽管这些宗教的信徒在印度国内只是少数,但是考虑到印度巨大的人口数量,这些信众的人数其实也不少,在印度依然有超过2亿的人口由于不信仰印度教,而没有种姓制度,这个数字绝对不小,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人口还没有这个多呢,但是这在印度只能算是小众。
而巴基斯坦作为一个穆斯林国家,该国绝大多数人口信仰伊斯兰教,你看他们国家的首都都叫伊斯兰堡,可见该宗教在巴基斯坦的盛行程度。
在巴基斯坦的上亿人口中,穆斯林一家独大占到了97%以上,包括印度教在内的其他宗教的信徒瓜分了剩余的3%,所以在巴基斯坦国内穆斯林是主流中的主流,实行种姓制度的印度教徒,人数比较少,但是绝不是没有。
其实曾经的印度和巴基斯坦是一家人,当然那时候叫做英属印度。在成为英国殖民地之前,印度只是一个地理名词,整个南亚次大陆都叫印度。原本在整个次大陆占据绝对统治地位的是印度教。
但是随着穆斯林的到来,伊斯兰教在次大陆上扎下了根,久而久之,印度一些土邦的上层人物受到了影响,成为了穆斯林,而伊斯兰教是一个排他性很强的宗教,基本上一代人入了教,几乎世世代代都入了教,所以伊斯兰教在印度迅速的传播,甚至连印度的莫卧儿王朝的皇帝都信了教。
为了让更多的人加入自己的行列,印度的穆斯林们利用各种行政资源扩大自己信奉的教派的影响力。不过好在印度教的组织也很严密,印度教有很强的粘性,印度民众中的绿化现象还好,在穆斯林的强大的压力面前,被迫改宗的人并不多。
既然来硬的一手不行,穆斯林们又使出了软的一招。这一招打在了印度人的软肋上。那就是钱!什么信仰伊斯兰教可以少交税?
正所谓人世间昔来让我无非为了利益二字,当上层用赤裸裸的利益来引诱印度人时,和金钱利益相比,所谓的宗教信仰一文不值,面对糖衣炮弹,不少印度人选择了改宗伊斯兰教。
而伊斯兰教还有一样比较吸引人的地方,那就是在本教内实现平等,各色人等在所谓的真主面前都是平等的个体。就这么一句宣传口号,就吸引了许多印度低种姓人来投。于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整个南亚次大陆出现了一定数量的穆斯林。
在印巴分治时,英国人基本就是按照宗教信仰划的块儿。信仰印度教的地区成立了印度,而信仰伊斯兰教的地方成立了巴基斯坦。但是这种分割模式只能是粗略的,大写意的,无法具体到每一块地区。
所以这样一来,在印度国内依然有穆斯林,而在巴基斯坦国内同样存在着印度教徒,两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所以目前的巴基斯坦国内依然有印度教信徒,依然存在种姓制度,这一点也不足为奇。
种姓制度不是国家赋予的,而是宗教信仰带来的。
在大英帝国统治时期,大印度包括了印度、巴基斯坦和孟加拉。在英国撤离的时候,就是以种族特征分成了印度和大巴基斯坦,以及留下未决纠纷不断的克什米尔地区。大巴基斯坦以伊斯兰教为主如同镶嵌在印度的身上的两块地方,让印度心里觉得难受无比。于是纵容东巴基斯坦独立,变成了如今的巴基斯坦和孟加拉。而且都是以伊斯兰教为主导,非伊斯兰教的比重在巴基斯坦仅为3%,但孟加拉的伊斯兰比重却是为2/3。
印度是一个多种族的国家,可还是以印度教为主导,信仰印度教的人口数量达到了82%,伊斯兰教却是只有12%,佛教更是仅1%。印度教就是一种具有种族制度的种族,主要还是根据皮肤的颜色来分类,一目了然。
印度教经过了几千年来的不断改进和完善形成了如今的四个主要阶级,即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每一个阶级在印度的社会地位、从事职业和所拥有的话语权都有天壤之别。其中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都是雅利安人,肤色较白,首陀罗则是被征服的印度土著人民,生活在种姓制度的最底层,人数极多,肤色较黑。因此在印度,只要看肤色就可以看出种族地位的高低。
总之,在南亚地区主要还是以伊斯兰教和印度教为主,伊斯兰教的是奉行真主阿拉,而奉行印度教的就是等级严格的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四大阶级的种族制度。印度的种族制度自然不会在伊斯兰教主导的巴基斯坦实行。
声明:文章由网友 跨境刘大仙 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郑和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恶意造谣抹黑国家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投诉反馈:(郑和号)提供跨境外贸周边相关经济资讯内容,资料收集自网络,文章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enghehao.cn/216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