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和巴基斯坦的问题很复杂绝不仅仅是一个克什米尔问题。
首先是宗教问题
印度是著名的文明古国,但是与大一统的中华文明不一样,印度历史受到过很多次的外来侵略,而这些外来民族对印度产生了深刻影响。
在众多外来入侵民族的民族中,雅利安人对印度带来的影响最为深刻,他们在印度创建了印度教和种姓制度,印度教至今仍旧深刻的影响绝大多数的印度人。
除了雅利安人的入侵外,印度后来又遭到突厥人的入侵,突厥人建立的古尔王朝和后来德里苏丹国,将伊斯兰教传入印度,结果印度又出现了众多的穆斯林,而在16世纪印度再次遭到来自中亚的突厥化蒙古人的入侵,这次来的是帖木儿帝国的后裔巴布尔,他几乎征服全印度,建立印度最后一个王朝莫卧儿帝国,由于莫卧儿帝国是穆斯林,因此莫卧儿帝国的建立,以为穆斯林在全印度境内统治了人数更多的印度教徒。而穆斯林和印度教的之间的矛盾则更为加剧。
莫卧儿帝国的建立意味着在全印度境内穆斯林统治印度教徒
这样的两种宗教势力的互相斗争,直接影响到后来的印巴分治,1947年被英国彻底征服近100年后,英国终于允许印度独立,但是面对印度国内穆斯林和印度教的之间的不断的冲突,英国人给出的答案就是有末代印度总督蒙巴顿提出的成立穆斯林的巴基斯坦和印度教的印度这两个国家的“蒙巴顿方案”,这也是印巴分治的来源。
但是印巴分治并没有结束冲突,两个宗教群体之间的斗争,很快变成了两个国家之间的战争。
其次才是克什米尔问题
“蒙巴顿方案”方案中除了成立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之外,还有一条就是考虑到英国殖民时代的印度各土邦的意见,这些土邦可以选择自主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还可以选择独立。于是克什米尔的大君哈里·辛格就想要独立。
可是克什米尔的大君哈里辛格是印度教徒,但是克什米尔的大部分人却是穆斯林,他们当然是要加入巴基斯坦,于是正在哈里辛格犹豫不决之时。巴基斯坦的人穆斯林已经开进了克什米尔了,这些狂热的穆斯林们要去解放克什米尔的穆斯林了,哈里辛格无力抵抗只得宣布加入印度,并向印度求援,印度于是正式出兵克什米尔,去攻击克什米尔的穆斯林武装。
第一次印巴战争后克什米尔
其实这些穆斯林武装不是巴基斯坦的政府军,巴基斯坦甚至也不能够完全控制这些武装。但是很快巴基斯坦政府军也介入克什米尔,于是乎第一次印巴战争在克什米尔开干了,结果就是1948年印巴在克什米尔划定分界线,两国停战,实质上瓜分了克什米尔。
之后由于克什米尔问题两国有在1965年发生过全面战争,这次印度吃了不少亏。结果到了1971年印度趁着巴基斯坦内乱的时候,支持东巴基斯坦的孟加拉人独立,于是肢解了巴基斯坦,这就是第三次印巴战争。
第三次印巴战争前的巴基斯坦领土还包括今天的孟加拉国也就是昔日的东巴
印度野心勃勃和外来大国势力介入也是两国冲突不断的重要原因
印巴分治后,印度的野心开吃膨胀起来,不断对周边国家提出自己的领土和政治野心,比如印度建国吞并了锡金、吞并了葡萄牙在印度的属地果阿,法国在印度的属地等等,而对于整个克什米尔印度也势在必得。
巴基斯坦和印度分别建国后,巴基斯坦一度和美国、英国关系不错,而与苏联关系不睦。甚至巴基斯坦还一度加入了美国主导的“中央条约组织”,而印度正好相反,印度与苏联交好。于是印巴在一段时间内也成为美苏势力博弈的代表。
所以巴基斯坦在一段时间内装备着大量的美制武器比如著名的F84佩刀战斗机和F4鬼怪式战斗机等,时至今日,巴基斯坦最好的空军战机仍旧美制F16,而巴基斯坦飞行员也是师承美国,保持了较高的素质和水平。而印度则成为苏联武器的主要市场,装备着大量的米高扬系列战机和T系列坦克。知道第二次印巴战争的时候,巴基斯坦在关键时刻被美国抛弃,巴基斯坦才是转向和中国交好,并成为中国武器的主要装备国。
至今F16仍旧是巴基斯坦的最好战机
所以影响印巴两国的重要因素是宗教问题、领土问题,以及相关问题引发的彼此之间的仇恨和敌视,而两国都是以宗教为纽带的国家,相比较之下两国都是多民族国家,两国之间的民族矛盾并不是主要的。
原来是一个民族,不过由于宗教信仰不同加上印度教一家独大,穆斯林为了维护自身利益,遂提出了“两个民族”理论,最终印巴分治,出现了印度教徒占多数的印度和穆斯林为主的巴基斯坦两个国家。
这个得从巴基斯坦的国父真纳说起,在1940年,世界正在饱受二战之苦时,真纳系统性地提出了“两个民族理论”,该理论认为在南亚这片次大陆上的印度教徒和穆斯林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民族,这两个民族的信仰和习惯完全不同,为了避免冲突,也为了避免人口相对较少穆斯林受到印度教徒的侵害,应该给予这两个民族各自单独的祖国,意即分治为两个国家。
以此为理论指导,穆斯林们逐渐强化了自我的民族认同,在真纳的领导下为筹建自己的国家而奋斗,或流血或和平,不一而足,在这一过程中,与同一片土地上生活的印度教徒渐行渐远。
当然,占多数的印度教徒,尤其是印度教精英阶层,非常不认同两个民族理论,在尼赫鲁等人看来,不论是印度教徒还是穆斯林,都是一家人,无非信仰不同而已,但是无力挽回穆斯林日渐强大的离心倾向。最终,当英国人退出南亚之时,也尊重了这种民族认同分裂的现实,尊重了真纳的两个民族理论,让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各自建国,也就有了后来的“印巴分治”,最终将两个民族理论变为了现实,印度教徒的印度和穆斯林的巴基斯坦出现在世人面前。
但是,好几百年的盘根错节,互相共生,两个民族理论基础上产生的两个国家并没能解决相互纠缠在一起的问题,那生活在印度教主体地区的穆斯林怎么办?穆斯林之中的印度教徒又怎么办?本来相安无事,即使不是一家人也至少是好邻居,但现在突然不是一个民族了,突然有了各族的祖国,原来不是一家人啊?!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怎么办?杀!杀!杀!于是敌视情绪骤然而其,于是灭绝性屠杀骤然发生,既出现了印度教徒整村屠灭穆斯林的暴行,也出现了穆斯林大面积没啥印度教徒的惨像,幸存的人们不断向着自己新产生的祖国逃难,这种迁徙和逃难的规模是百万级的。这种相互仇杀,为双方种下了仇恨的种子。
当然,还远不止于此,英属印度时期,南亚不是一个统一的政权,除了英国直接控制的地区,还存在大量的土邦,独立之后按主体民族就近或归并入印度,或加入巴基斯坦,但是有至少两个特例,还是大型特例,一个是海得拉巴,这个地区印度教占主体,但是土邦的王公是穆斯林,由于在印度内部,在印度的强力之下,最终归了印度。巴基斯坦虽然不爽,也没办法。另一个就是举世闻名的克什米尔,该地位于印巴之间,同时这个地方与海得拉巴相反,穆斯林占多数,但是王公却为印度教徒。按照海得拉巴的情况,印度教徒占多数归了印度,那克什米尔既然穆斯林占多数,那就归了巴基斯坦好了。但是,印度这个时候向世界充分展现了什么是双重标准,当巴基斯坦逐渐收拢克什米尔的时候,印度教王公逃亡印度,为了自保要加入印度。印度一看,好机会,迅速出兵,与巴基斯坦兵戎相见,于是乎第一次印巴战争打响,最终,双方谁也没压倒谁,在联合国的调停下,各分了一部分,巴基斯坦份分了五分之二,印度得了五分之三,而且还都是好地方。但是双方谁都不服,之后又发生了第二次,第三次印巴战争。克什米尔状况依旧,双方依旧认为自己拥有全部克什米尔,但是事实上只能各占一部分。
教派屠杀、领土的纷争和战争的仇恨构成了印巴的主要矛盾,如果有一个最主要矛盾的话,那就是领土纠纷,再具体点就是克什米尔争端。这个问题,以前没有解决,现在解决不了,未来呢?难,难于上青天,是一个死结,也注定了印巴两国会长期敌视下去,至于第四次印巴战争,现在不会发生,未来呢?难说,如果真打起来,那必定是在克什米尔。
这牵扯到一个印巴分治的问题,而且非常复杂。
首先是宗教问题,你们在印度看过这个吧
这个是泰姬陵,印度非常著名的建筑。但是这个建筑不是印度教徒建的,而是穆斯林建的,是在莫卧儿王朝时期建立的,莫卧儿王朝是帖木儿的后代,信仰伊斯兰教,但是在印度实行宗教宽容政策,印度教一直很不爽。
印度和巴基斯坦分离,核心因素就是宗教。
这是一个年迈的被遗弃的穆斯林夫妇和他的孙子在路边,大篷车已经过去了,这名夫妇已经筋疲力竭。
一个老锡克教徒的男子和他的妻子徒步旅行,长途跋涉。
其次就是印巴分治。印巴分治导致大量的穆斯林和印度教徒被互相驱逐,引发的仇杀是骇人听闻的,英国人划了一条雷德克里夫线,这个线的名字叫雷德克里夫,其实是伦敦的一个律师,这条分割线直到独立当天才公布,导致极大的混乱,居住在印度教徒地区的穆斯林逃亡到伊斯兰区,居住在伊斯兰区的印度教徒和锡克教徒逃到印度区,大规模人口流动引发极大的混乱,教徒和教徒之间互相仇杀,50万人丧生,1200万人无家可归,上面的图就是当年的教徒的大迁移,埋下了后来印巴纷争的祸根。
第三就是克什米尔地区。英国搞印巴分治的时候,给了当时的土邦三个选择,要么加入印度,要么加入巴基斯坦,要么独立建国。当时的克什米尔土邦的王公不想加入印度或者巴基斯坦,应该独立,但是问题在于王公是个印度教徒,居民信仰伊斯兰教,因此当时王公大臣认为如果克什米尔独立,那么不是被印度吞并就是被巴基斯坦吞并,后来果不其然,克什米尔地区冲突不断,印度和巴基斯坦轮番上阵,这个地区到现在还是纷争不断。
实际上印巴的问题本身是后殖民的问题,是英国殖民者留下来的恶果,在当年的大英帝国统治下,几乎每一个地区都或多或少的留下这种纷争,比如说巴基斯坦地区的巴基斯坦人和犹太人的纷争,阿富汗地区留下的杜兰线,导致同为一个民族的普什图族一分为二,到现在巴基斯坦和阿富汗依然有纷争。
声明:文章由网友 跨境刘大仙 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郑和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恶意造谣抹黑国家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投诉反馈:(郑和号)提供跨境外贸周边相关经济资讯内容,资料收集自网络,文章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enghehao.cn/223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