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先看一下李陵到底是何许人也,不知道大家是否记得,王昌龄写的这样两句诗,“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飞将指的就是飞将军李广,而李陵就李广的长孙。
公元前134年,李陵出生于陇西成纪,现在的甘肃省秦安县,长大后,成为西汉的一员猛将,李陵善骑射、爱士卒,后人给他的评价很高,在评书《杨家将》中,李陵也曾被提及过,老令公杨继业含恨撞死在李陵碑前,可在临死前,他却为自己感到悲哀,没想到竟然和一个叛徒死在一死,李陵竟被杨继业骂为叛徒,这是怎么回事呢?
公元前99年10月,汉武帝任命李广利为大将军,带队征讨匈奴,李广利是汉武帝的宠妃李夫人的哥哥,汉武帝鬼迷心窍,放着李陵这样的能人不用,却非要用李广利这样的贰将军,确切地说李广利当时称号是贰师将军,按说李广利也不是无能之辈,只是让他打打大宛,征征西域还行,但让他去打当时还很强大的匈奴,就真是力不从心了,结果当然是屡战屡败,第三次兵败后,李广利投降匈奴,后来在匈奴被杀。
说李广利,是为了引出李陵的故事,公元前99年,李广利去攻打匈奴之时,汉武帝本想让李陵押运粮草,李陵却主动请缨,要到前线杀敌,因为没有战马,汉武帝就让他带着5000步兵去进攻匈奴,李陵的军队到浚稽山时,与匈奴单于的三万骑兵主力遭遇,双方展开大战,李陵沉着应战,杀敌数千人,后来匈奴的右贤王,又带着八万多骑兵来支援单于,李陵带兵且战且退,三万支箭全部射完,杀敌上万,最后被迫投降,他的手下仅有400多人逃了回来。
李陵投降,因为司马迁替他了几句公道话,汉武帝勃然大怒,把司马迁下了大狱(后来还被处了宫刑),武帝冷静下来以后,感觉司马迁说的也很有道理,李陵说不定是迫于形势诈降,于是就派汉将公孙熬去接李陵回来。
公孙熬去了以后,通过道听途说,得知李陵正在为匈奴练兵,准备攻击大汉,回来后,就把这个消息汇报上去了, 汉武帝一怒之下,就杀了李陵全家,后为才知道,为匈奴练兵的,其实是一名叫李绪的降将。李绪在塞外带兵,驻守在奚候城,匈奴攻过来时他就投降了,单于也很器重他,而且坐次还排在李陵前面,李陵恨他为匈奴练兵,给自己全家惹来杀身之祸,于是派人将他刺杀。
当时,单于很看重李陵,对于李绪的死,并没有计较,大阏氏(相当于皇后)要杀李陵,他还把李陵藏了起来,后来还把女儿许配给李陵,并封李陵当了右校王,李陵最初肯定不是真心投降,公元100年,也就李陵投降的前一年,苏武被扣押在匈奴放羊,李陵投降以后,单于让他去劝说苏武,李陵就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都和苏武说了,后来在汉朝来攻匈奴时,李陵带着3万匈奴主力,还故意败给了军力远不及匈奴的大汉军队。
李陵被封为右校王后,在匈奴负责管辖坚昆等地区,居住在坚昆的一个少数民族,在当时也被称为坚昆,李陵的后代,后来就融入了坚昆人之中,坚昆人在唐代被称黠戛斯,公元648年,黠戛斯人在其酋长失钵屈阿栈的带领下,自称是汉朝李陵的后裔,来到唐朝的首都长安认祖归宗。
据史料记载,黠戛斯人大多是红头发、兰眼珠,而自称是李陵后裔的那些黠戛斯人,却是黑头发、黑眼珠,明显具有与汉人混血的特征,因此,唐朝最终接受了他们的认亲。
黠戛斯在元代被称为吉尔吉斯,而境外的吉尔吉斯坦国,主体民族正是吉尔吉斯族,经专家考证,中国的柯尔克孜族,和吉尔吉斯坦国的吉尔吉斯人,是同根同源的一个民族,都是黠戛斯人的后代,他们的祖先之一,很可能就是汉朝降将李陵。
答:吉尔吉斯人是一个跨境居住的民族,他们主要分布在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其余分布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哈萨克斯坦及阿富汗斯坦等地。
当然,在我国境内也有,但我们习惯用柯尔克孜族来称呼。
吉尔吉斯人的起源现在还搞不清楚,主流思想认为,他们的先民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流域,后来逐渐向西南迁至天山地区,在中国古书中记载为“黠戛斯”。
为什么会认为吉尔吉斯斯坦人的祖先是汉朝名将李陵呢?
原因就出在《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五》记载的“黠戛斯自称李陵之后,与国同姓”这句话上。
唐太宗李世民时代,大唐帝国如日中天,四海臣服,万国来朝。
李世民被突厥、高昌、薛延陀等游牧汗国称为“天可汗”。
这个时候,黠戛斯的酋长失钵屈阿栈不远千里前来长安朝见李世民,自称汉将李陵后人,与李唐皇室攀亲。
如果黠戛斯酋长真是李陵后裔的话,那么他就是唐朝皇帝的宗亲了。
因为,李陵是陇西成纪(今甘肃静宁)人,西汉名将李广的孙子。而唐朝皇帝的先祖也出自陇西成纪,也自称是李广之后。
考虑到李陵远征匈奴兵败投降后,被匈奴且鞮侯单于封为右校王,慷慨嫁女,成金刀驸马,负责管辖当时被匈奴征服的坚昆一带地区。
恰巧,坚昆就是黠戛斯的古称。
而纯种的黠戛斯人为赤发绿瞳,而自称是李陵后裔的黠戛斯人却是黑发黑瞳,具有同汉人混血的特征。
当然,最重要的是从政治上的角度考量,唐太宗欣然认可了黠戛斯酋长的攀亲,热情款待。
回头,唐太宗在黠戛斯辖地设立坚昆都督府,隶属燕然都护府,封黠戛斯酋长俟利发为左屯卫大将军、坚昆都督。
黠戛斯纳入了唐朝行政体系后,同唐朝保持了上百年友好关系。
到了唐宣宗时代,随着契丹崛起,黠戛斯人的生存空间受到挤压,不断迁徙,流散到了帕米尔高原、中亚费尔干纳等地。
如果现在的吉尔吉斯斯坦承认他们就是黠戛斯人的后代,又相信了我国史书《旧唐书•列传第一百四十五》里关于黠戛斯的酋长失钵屈阿栈不远千里来长安认亲成功的记载,同意他们就是汉朝名将李陵的后人,那么,我们也会把他们当成兄弟之亲对待,两国和平共处,平等相处,为什么不呢?
不过,用现代人类分子学来看,吉尔吉斯人父系和汉人父系并没多少关系。
通过是吉尔吉斯人的人类分子学 单倍体统计来看,其印欧系的R1a占比最大,达到63.86%。
可以这么说,吉尔吉斯人的R1a单倍体单一性甚至高过哈萨克人。
而R1a正是源自雅利安东扩(斯基泰)。
另一支印欧系的单倍体R1b(占4.36%),吉尔吉斯人占比接近70%。这个比例比乌兹别克族人和土耳其人的R1比例还要高。
当然有人会感到奇怪,说为什么今天吉尔吉斯人的印欧人种外貌特征并不明显,他们的外貌看起来更接近于蒙古人?
这是因为当初的黠戛斯人在蒙古草原西部、阿尔泰山一带长期和N系、C系等黄种游牧部落经过长千年通婚融合的结果。
认祖归宗这事儿,不仅仅是咱们的专利。李陵虽然在汉朝声名扫地,可在许多游牧民族中,还是有着很大影响的。据说,唐朝统治者和鲜卑拓跋氏的祖先,都或多或少地与李陵有关,而今吉尔吉斯斯坦的祖先黠戛斯部,更是以李陵后人自居,甚至派人到唐朝来认祖归宗。
汉武帝时,李陵奉命出兵打击匈奴,但因寡不敌众,在力战后被迫投降。李陵投降后,原本并未想着归附匈奴,可汉武帝做得实在太绝,李陵失望透顶后做起来匈奴的右校王(即“右贤王”),还取了单于的女儿。由于李陵出身名门,自己也颇具军事才能,所以在草原上也算混得风生水起。
不过,由于李陵投降了匈奴,使得许多记载也多是据传闻而录,很难考证真伪。李陵投降匈奴后,曾帮匈奴人练兵,而且也生育了子嗣。就他在匈奴政权的地位来说,应该也算是开枝散叶了。
在唐朝时,突然有个叫黠戛斯的部族派人到中原“认亲”:
黠戛斯既破回鹘,得太和公主;自谓李陵之后,与唐同姓,遣达干十人奉公主归之于唐。——《资治通鉴》卷246
这段文字在《唐会要》和《旧唐书》等史书中也有记载,大致意思是说,黠戛斯部打败回鹘时,俘获了和亲的太和公主,于是便派人将大唐公主送回,并遣使者到唐朝认亲。来使自称,黠戛斯人是李陵的后裔,与唐朝有着共同的祖先。
此事既然被记载于多部史书,自然不会是凭空杜撰的。不过,黠戛斯来使是否为李陵后人,则很难考证了。毕竟,当时唐朝强盛,作为中亚游牧部落的黠戛斯人,打着李陵后人的幌子来认亲,也不是没有可能。
由于黠戛斯人是今吉尔吉斯斯坦的祖先,所以有人称吉尔吉斯斯坦的祖先是汉代名将李陵。然而,黠戛斯人是否为李陵后裔还有待考证,过早给给这个中亚民族贴上汉代名将后裔的标签,似乎也不太合适。
声明:文章由网友 跨境刘大仙 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郑和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恶意造谣抹黑国家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投诉反馈:(郑和号)提供跨境外贸周边相关经济资讯内容,资料收集自网络,文章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enghehao.cn/233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