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外落选双一流看语言类院校的未来发展方向】
(首先澄清一下:本文意在与大家探讨语言类院校的未来发展方向,985/211和双一流有关系,但不是重点。广外落选双一流,只不过是这个话题的起因,但如我文中所谈,即便没有985/211和双一流,语言类院校也会归于平淡。探讨语言类院校的未来发展方向,才是重点。)
原国家教委直属的三大外语学院之一广州外国语学院,原外经贸部直属的四所外贸院校之一广州外贸学院,1995年合并后起了个民营野鸡大学的名字,原来的贵族血统荡然无存。这是原外语学院老校友心中永远的痛!原分管教育的国务院副总理也忍不住调侃:别的学校校名都是越改越短,你们怎么越改越长?
名称难听不说,江湖地位亦是每况日下。80-90年代,广州外国语学院的录取分数线很高,外语类超过中大,整体绝对超过华师、暨南。广州外贸学院虽然是第二批招生,但录取分数线却超过很多第一批招生的学校。
合并后的广外,从单科性大学往综合性大学发展,方向其实还是对的。但奈何光是外语和外贸,撑不起一个综合性大学的架子。合并后改为省属,大肆扩招,本省学生占8成以上,生源质量急剧下降,已经埋下广外衰败的主因之一。自从落选211,就更是江河日下,录取分数线一年比一年低。这次再落选双一流,可谓雪上加霜,广外未来的路在何方?
客观来说,广外当时的高分数,得益于那时侯的外语热和外贸热。即便没有985/211,广外也会慢慢回归平淡。外语只是一门工具。广外的高级翻译,在全国排名算是领先的,但也只限在几个文科领域。让你去做工程、通信等技术领域的翻译,你做得了吗?北外、上外,也好不到哪里去。
六、七十年代,中国外语人才奇缺,尤其是南方。所以才会把中大、武大等大学的外语系全部集中起来,组建专门的外语院校。经过几十年的全民外语教育,加上大量学生留学海外,中国的外语水平有了很好的发展,专门的外语院校就显得没那么重要了。另一方面,外语院校学生懂外语、不懂专业的问题却日渐突出。
长远来说,语言院校未来的路越走越窄,广外是否应该谋求和中大或是华工合并?
先说中大。广外和中大外国语学院算是同根同源。广外的底子其实是中大外语系。1970年,中山大学外语系、暨南大学外语系、外贸系以及广州外国语学校都并入当时的广州外国语学院。等于中大整个外语系都调到广外了。广外的几任院长和很多知名教授,其实都是中大外语系的。
而当时的中大外语系,又是由华南和中南地区的外语系合并而成的。当时武大外语系的学生和部分 教授,和中南区的几所高等院校的外语系都一起合并到中山大学外语系。这些老师最后都被随中大外语系到广外了。比如戴镏龄、梁宗岱、桂诗春、黄建华。可以说,那时的广外,集中了华南和中南地区最好的外语教授。
在《中山大学外语学科90年史稿(1924—2014)》中,曾做过这样的记载:(1970年)9月,除少数教师留在中山大学担任公共外语教学任务外,外语系其他教师连同行政人员一起,全部调往广东外国语学院(广外当时的名称)。
中大外语系最终共77人被调往广外,其中教授、副教授17人。大批设备及图书均随人员同时调出。
戴镏龄教授在整个华南外语界的资格很老,是中国翻译界的泰斗。戴镏龄翻译的莎士比亚十四行诗,至今仍然被公认为是最好的莎翁十四行诗译作之一。20世纪30年代,他从英国留学回到中国,在武汉大学任教10几年,50年代初随武大外语系一起被并入中大外语系,又随中大外语系到了广外。中大后来重新设外语系,戴镏龄又回到中大,担任中大外语系主任,1981年经国务院批准为英语语言文学专业首批博士生导师,接着便培养出中国第一位英语语言文学博士。如果戴镏龄留在广外,这个博士点就是广外的了。
梁宗岱、桂诗春、黄建华则留在了广外。
梁宗岱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位集诗人、理论家、批评家、翻译家于一身的罕见人才,可谓名满文坛。莎士比亚、歌德、里尔克、瓦雷里等世界文学大师的诗歌作品之所以能在中国风行,与他的大力译介息息相关。28岁从法国留学归来,出任北京大学法语系教授和系主任,先后执教过北大、南开、复旦。1956年,他在中山大学筹办法语专业。1970年随中大外语系转至广外,任广外法语教授,之后广外便成为他最终的栖息地。
广州外国语学院和广州外贸学院合并后的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首任校长黄建华,就是梁宗岱的学生,确切地说是梁宗岱在中大任教时的学生。黄建华在中大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梁宗岱的同事,1970年也随梁宗岱调入广外,1989年做了广外的院长。
广外另外一位老院长桂诗春,1950年考入武汉大学外语系。在院系调整后,随武汉大学外语系进入中山大学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70年,中山大学外语系并入广外,彼时已在中大英文系有15年教龄的桂诗春,也随同该系一起来到了广外。
桂诗春在广外创办了全国第一个外国语言学和应用语言学专业。到现在为止,这仍然是广外在全国最有影响力的学科,在全国排名第一。高考的英语标准化考试,也是由桂教授主持,从广东开始实验,最后推广到全国。
广外并入中大,也算是回归本源。但中大后来自己重新办了外语系,现在的发展也很好。虽然广外的外国语言文学,2012年在教育部学科评估高校排名第五,中大排名第17,但中大的外语学院自带名校的光环,是广外无法比拟的。广外回归中大,也不会受到多大的重视。
更好的选择,可能是并入华工。华工有相当一部分也起源于中大。广外和华工也另有渊源。广外刚创办时,校址就在华工华农隔壁。后来广外搬到白云山后,原校址移交给了华工,现在是华工的工商管理学院。
华工作为工科名校,文科相对薄弱。仍以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为例,2012年教育部学科评估,全国具有“博士一级”授权的高校共34所,有30所参评;还有部分具有“博士二级”授权和硕士授权的高校参加了评估。参评高校共计92所。广外排第五,中大第17。榜单中不乏工科名校:上海交大排第10,华科第37,连太原理工、长春理工都榜上有名。而华工外国语学院没有博士点,仅有几个硕士点,没有参评。
广外的外语优势,可以补足华工在文科方面的弱项,再加上华农的农学,三家从中大分出来的专业院校,可以再加上原来的第一军医大学、现在的南方医科大学,四校优势学科互补,可以互相促进,合并组成新的综合性大学,校名:华南大学。假以时日,在双一流大学建设中应该可以占据不错的名次,与中大可以比肩。
当然,新的双一流大学发展方向,更注重一流学科的培育,而不是像原来搞985/211一样,合并成为巨无霸。四校合并,旨在重新整合跨学科优势,打造更多世界一流学科,在5年后的双一流重新评估时,有更多学科进入双一流名单,提升广东在全国双一流大学版图中的地位和影响力。(这里不得不离题吐槽一句,广东的高等教育,与广东经济大省的地位严重不符啊。广东进入双一流的学科,实在太少了。华工也只有4个学科入选。)
各校的原有学科,都应该深度融合到新的大学。以广外为例,在新的华南大学下,做以下整合:
1、组建新的外国语学院,名字可以考虑“华南大学广州外国语学院”,在某种程度上保留原广外的品牌,留下广外的历史和传承衣钵。以广外现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排名全国第五、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1个二级学科博士点的水平,与全国各大高校比都不逊色于谁。新广外应该以研究生教育为主,以高精尖为特色,培养顶尖外语专业人才,减少专业外语人才培养规模,特别是减少本科规模。专业的外语研究人才和翻译人才本来就不需要多少。
1)保持原来在应用语言学的全国领先地位。
2)提升英语、法语等原有外国语言文学优势学科在全国的排名,并以东南亚小语种为突破口,借助国家一带一路倡议,整合政治学、法学、社会学、外交学等学科群,加强对东南亚政治、法律、文化的研究,打造在全国领先的东南亚研究学科群。
3)结合华工的理工科优势,打造新的高级翻译学科群,特别是满足国家一带一路倡议的外语+建筑、外语+通信、外语+法律、外语+商务、外语+金融等高级翻译人才。
2、发挥广外的外语优势,全面提升新的华南大学所有学科的公共外语水平,打造新型“专业+外语”国际化人才。外国语学院以高精尖为特色,减少专业外语人才培养规模。富余的外语师资分流至全校的公共外语教学。
分流的老师也不用自卑。因为提升全校所有专业的公共外语水平,甚至比培养专业外语人才更重要!
复旦大学教授、全国学术英语教学研究会会长蔡基刚极力反对扩大翻译专业,他认为:中国要全方位地实现走出去,要真正推动“一带一路”的建设,靠翻译人才、靠英语精英是要误大事的,带来的只能是更多的被动和遗憾。我们可以这么说:什么时候我们的科技文献翻译人员找不到工作了,世界舞台活跃的是由科技、工程、军事和法律专业的毕业生而不是翻译和英语专业毕业生,就是我们科技经济外交真正崛起的时候了;什么时候停止大规模翻译招生、停止语言服务了,就是我国英语教育走上真正健康发展道路的时候了。只要我们调整英语教育方向,把主要的教学资源从英语专业和培养翻译人才转到公共英语,致力于培养大学生用英语从事专业研究和工作的能力,他们一定能在较短时间里成为活跃在各自专业领域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科学家和技术工程军事人员。
我赞同蔡教授的观点。中国正在崛起,中国的跨国企业正在成长,急需懂外语和外国文化的专业人才。华工要提升在双一流大学建设中的地位,需要发挥广外的外语优势,提升所有专业的公共外语水平,培养真正的国际化人才。
教育部设有“外国语言文学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其中,英语专业分委员会由广外担任主任委员,对全国高等学校英语类本科专业(含英语、翻译、商务英语)的教学和人才培养提供理论研究、咨询、指导、评估。作为全国英语专业教学的主委单位,广外对提高华工各专业的公共外语教学水平,应该是绰绰有余的。
3、其他经管等学科,全面与华工华农现有学科融合。
现在大学都很浮躁,都喜欢高大上,原来的学院都要改为大学,甚至有些改名改到都不知道父母是谁了,最著名的如泸州医学院,开始改名为四川医科大学,不久又改成西南医科大学。广外原来也是两个学院合并后改名大学的,自以为高大了不少,后来的985、211都没评上,现在的双一流也没戏就又想大树底下好乘凉,想合并到双一流大学里面去,也不想想这样一来广外就消亡了世上再没有广外,这不是更悲哀?要说双一流没评上感觉冤的可不止广外一家。难道要所有高校都评为双一流才开心?
声明:文章由网友 跨境刘大仙 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郑和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恶意造谣抹黑国家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投诉反馈:(郑和号)提供跨境外贸周边相关经济资讯内容,资料收集自网络,文章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enghehao.cn/3062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