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开启两次世界大战的真实目的,要说都是为了扩充地盘也并不为过。两次世界大战的目的虽然并不完全相同,但对于发动战争的德国来说,其主观要求非常相似:国土、资源、势力范围。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主要是德国工业化进程迅速,在短时间内超越了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一越成为了欧洲主要工业国家,从而对当时的英法等主导的世界秩序日益不满,欲望促使之下最终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早在19世纪中期,普鲁士王国发起德意志统一战争时期,就与当时欧洲霸主法国发生了冲突,进而引发了“普法”战争。这场战争本是一次自卫战争,但后来转化成为入侵战,法国大败后,把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了德国,还赔偿了50亿法郎。正是经由这次战争,德国才真正转变成为欧洲主要工业大国,更建立起了第二帝国,在国主与国民的雄心壮志和野心膨胀之下,终于在20世纪初期发动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在大战前期,也就是1914年8月,整个德国人民都欣喜若狂,甚至包括当时的阿道夫·希特勒在内的德国士兵们都极其兴奋。德皇甚至骄傲的宣称整个德国国内的各党派斗争已经结束,他说:“我不再认识党派,我只认识德国人民”。
他的这些话无疑是在告诉当时全德国人民:你们的伟大德国,已经完全告别了内斗,全国上下一致对外,而我们已经准备好了征伐欧洲,战争很快就会结束,也许会在圣诞节前就能结束,我们的战果将会遍布整个欧洲,甚至于整个世界。虽然德皇的话并没有如此直接,但已经或明或暗的表达了这样的意图。值得注意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罪魁祸首希特勒就在这批兴奋的士兵之中,冥冥中已经为第二次世界大战埋下了精神的种子。
但是,德国人的美妙梦想很快就遭遇了残酷的现实。这场源自欧洲的大战并没有如德国所愿的那样顺利,恰恰相反,快速的闪电战变成了拉锯战、消耗战,战火从欧洲扩展到了全世界,参战国家多达33个,遍及五个大洲。惨烈的大战催生了飞机、坦克、潜艇、毒气等新型武器首次投入战场,整个一战共有7400万人参与,最终超过1000万人阵亡,2000万人受伤,500万人直接或间接失踪。
一战爆发之后,美国一直处于中立的态度,向各战国出售武器装备,在所有国家看来,美国不会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更不会对其他国发动攻击,毕竟大家都够买了他的武器,可谁会想到,在几方打到精疲力尽之时,美西方国家直接翻脸,在1917年4月6日以借口德国潜艇攻击美国商船为名,直接对德国发动了攻击,在国内经济,工业,武器都陷入举步维艰的时刻,德国的败局已经注定,终于在1918年11月11日,德国主动投降,而同时也对外宣布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全面结束。
实际上,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时,就已经埋下了二次世界大战的种子,地点就在法国巴黎的凡尔赛宫。
当时的德国战败之后,与协约国签下了许多不平等条约,其中就包括《凡尔赛和约》《圣日耳曼和约》《纳依和约》《特里亚农和约》《色佛尔和约》等,这些凡尔赛体系下战胜国与战败国的一系列条约,实际也是列强重新瓜分世界的真实记录,只不过德国既有的利益遭受了严重损失。
此后不久,西方国家于1929年爆发了经济大危机,终于为“一战埋下的种子”提供了生长的一切条件。
这次经济危机是资本主义发展中最长的一次,从1929年起直到1933年才结束。此后,经济危机也并没有真正结束,经济阵痛带来的连锁反应,不久之后更是直接点燃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也可以认为,这次经济危机加速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到来。
为了摆脱英、法等国的束缚,当上总理的希特勒在1933年10月宣布退出由英国、法国控制的国际联盟。到了1934年8月,希特勒又被选为国家元首,开启了第三帝国的独裁统治。
在1937年5月,尼维尔·张伯伦出任英国首相。他上台后,全面推行“独断专行”的作风,亲自主持外交事务,为讨好希特勒推行的政策,他曾对自己部下说:“德国重新武装是由于《凡尔赛和约》中有关领土不公正条款所造成的,只有从根本上修改这些条款,才能保障欧洲和平。我们应当承认德国有权通过自决原则解决奥地利、苏台德区、默麦尔和但泽等问题。我希望与德国领导人建立起紧密的联系,以便更好地了解他们的想法。”
张伯伦的言行进一步鼓舞了德国的士气,更是助长了希特勒的雄心壮志。在1937年11月,德国柏林威廉街总理府内,希特勒召集了他的主要军政头目,在此秘密开会,就德国“扩大生存空间”进行了讨论,做出重要决策。
希特勒称:德国的政策旨在民众的安全、生存和繁衍,因此,就有一个生存空间的问题。为了解决掉这个问题,他认为资源短缺的德国仅靠现有国土来养活自己是完全行不通的,只能用武力来解决问题。就如他之前说的:“必须以最小的代价,夺取最大的战果,也就是以武力征服的办法来扩大生存空间。”
看得出来,野心勃勃的希特勒早就开始谋划对世界的进攻了!而刚刚上任的英国首相张伯伦还在为讨好希特勒而溜须拍马,殊不知“养虎为患”的道理。因为但泽被英、法割给了波兰当做出海口,德国把此事看成自己的一块心病,也正是以此为由,德国首先对波兰发动了“闪电战”,名义上就是夺取自己的但泽出海口。
德国的这一举动才彻底惊醒了英、法等西方国家,这毕竟是武力夺取自己的既得利益,并威胁了这些传统强国的地位,焉有不战的道理。于是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战火又一次从欧洲肆虐!
二战是一战的延续,而一战的起因,却并非德国一家所挑起,只是因为战后英法美等国家利用国际舆论把德国妖魔化成战争策源地,所以才给后人留下德国开启两次世界大战的错误印象。
而德国之所以助推了一战的爆发,很大原因应归因于当时世界版图利益格局的划分。作为列强中的后发国家,当时世界已被英法西等国瓜分完毕 ,德国和美国、意大利这些后期之秀只能见缝插针才能获得一点点前发达国家不愿费劲占领的不毛之地,因此,想推翻英法主导的世界秩序。而当时德美在经济和科技实力上早已远远超过了英法这些老牌列强 。因此德国希望能通过一场战役,打败英法, 好重建世界政治经济格局。
德国有什么?德国位于中欧地区,西部可以辐射西欧,北部辐射北欧,东部可以辐射到俄国,南部可以辐射亚平宁和巴尔干。作为欧洲大陆的中心,德国的地缘环境很好,因为如果德国能成为欧洲经济的发动机,那么德国完全具备成为欧洲大陆领导者的角色。德国当然也很麻烦,在统一后仍然需要面对法国、英国、奥匈、沙俄的挑战。
德国崛起和发展需要原始资本、需要势力范围,如果德国当时能够依托俾斯麦的大陆政策,缓慢地、有步骤地整合欧洲资源,那么德国的崛起就很难为地缘位置没那么好,而且本国又面临重重问题的法国所能阻止,更不必说发展程度更低的奥匈和沙俄。如此一来,德国可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后整合欧洲大陆的经济乃至军事能力,从而获得与控制全球秩序的英国一争高下的资格。然而,威廉二世因为各种原因放弃了俾斯麦以压制法国为主轴的精巧外交体系,转身投入了海权、海外殖民地的争夺和扩张,这种过早的政策转向引起了英国长期压制法国的战略注意,德国开始向非洲、中东渗透,也引发了英国对于其殖民体系安全的担忧。从而逐步形成了法俄、英俄、英法为一方,德奥为一方的竞争性格局。
所以,其实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开启过程本质上就是德国战略思维缺陷的意外事件,当然如果要说得结构性一点则是德国崛起并且可能突破欧洲传统均势体系和全球殖民体系的结果,不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德国并没有真正达到可以突破欧洲大陆均势体系的程度。加上一战前普遍盛行的进攻崇拜,而技术却有利于防御的认知错误,本来计划打个数周的战争硬生生打了4年多,也打掉了欧洲一整代年轻人。
而二战事实上是一战的续战。一方面德国在一战后被凡尔赛体系压制,而另一方面英国回到了光荣孤立,法国则有心控制欧洲但无力实践,权力真空出现。纳粹党一方面利用德国国内对凡尔赛体系的不满和魏玛共和国的无力而上台,另一方面需要大量的资源实现自身较低效率体系的运转以及重新军事化。而从进军莱茵到吞并苏台德以及最后吞并奥地利和捷克,希特勒的战略冒险不断在英法绥靖之下成功,最后发动了二战,开始试图统一欧洲大陆。
声明:文章由网友 小郑 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郑和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恶意造谣抹黑国家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投诉反馈:(郑和号)提供跨境外贸周边相关经济资讯内容,资料收集自网络,文章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enghehao.cn/320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