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我们可见简单的进行一个对比。
1942年2月,德国军备弹药部托特部长因飞机失事而去世,他的意外离世把军备弹药部长这个“肥缺”空了出来,而当有资格竞争这一职位的纳粹党高层还没有准备好竞争这个职位的时候,希特勒却火速任命了他的好友,斯佩尔出任该职位。
斯佩尔是一个天才组织大师。
斯佩尔后来不无得意地指出:尽管空袭不断,工业生产的上升势头依然保持到1944年秋季。这一年,新生产的武器足够装备200万人,包括130个步兵师和40个装甲师。德国经济研究所算出的数字更高:仅1944年生产的军火,就可以装备225个步兵师和45个装甲师。
大家知道,1937年中华民国武器产量是什么?
重武器基本是0,轻武器来说也是很少。
其实我们也不要盯着1937年,按照整个8年抗战来说。
重庆第21工厂研制的24式马克沁重机枪、82迫击炮等武器,性能精良,享誉兵工界,在中国抗日将士手中发挥了巨大作用。
整个抗战期间,第21工厂为前线抗日将士提供各种型号的机枪27900余挺、迫击炮9960门、步枪293300余支,还有其他10余种轻武器和大批弹药,武器产量达全国轻武器的一半左右。
大家注意,这个轻武器产量占全国一半的21工厂,8年生产30万支步枪、9000门迫击炮、2万多挺轻机枪。
大家知道这是什么概念?
且不谈纳粹在1944年生产了270个师的重武器。就算最基本的毛瑟98k步枪,也是30年代开始生产,到1945年停产,生产时间同21工厂差不多。
然而,德国一共生产了1200万支毛瑟98k步枪,是21工厂的40倍!是全国中步枪生产总数的20倍!!
大家可以想一想这是什么概念?
德国军工拔根毛,也比中华民国军工的腰还粗。
毫无疑问,当然是德国还是要更强,农业国VS工业国没有可比性。
所谓“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就是这个意思了,民国政府当时除了有人,他还有什么,各种武器装备都是从美国购买,或者是美国支援的。
而德国人家是是实实在在的工业话国家,就算是战败了,但是人家国内的工业体系都还在,技术水平也没有落下,你看看现在德国很多大公司都是从二战以前就存在的,人家底子还在。
只要1945年,各国如果都不再限制德国的话,德国咬咬牙还是能拉出一支机械化的部队的,毕竟德国战败时还有250万的军队。
而同时期的国民党当时的军队虽然有430万,但是国民党没有基础啊,如果美国各个国家支援美国的话,估计民国的海、空力量都可以不用计算了。
仅凭一支没有强大后勤力量作为补充的陆军,说实话肯定是要被德国机械化部队按在地上摩擦的。德国当时的工业产量超过民国二十倍,这个不是开玩笑的,而且民国不具备生产重性武器的能力。
机械化部队一天可以急驰几百公里,基本上是可以轻轻松松的突破国民党的防线,而且还不用说突破,我怀疑都可以直接横推过去了。
多谢邀请。
关于这个问题,答案很简单,还是德国强。
1945年初尽管德国处于崩溃边缘,不过武装力量总兵力依然还有942万人,装备13200辆坦克和强击火炮、11.01万门火炮和迫击炮、7000余架作战飞机,主要作战舰艇434艘(2艘旧式战列舰、8艘巡洋舰、30余艘驱逐舰、近400艘潜艇)。
经济上来说,煤产量1945年1月下降到1180万吨,军工生产根据统计,德国1945年1-4月共生产步枪和卡宾枪66.5万支、冲锋枪7.8万支、机枪11万挺、火炮2.7万门、迫击炮2800门、坦克和强击火炮4400辆、作战飞机7200架和主要作战舰艇93艘。
而1937年的中华民国即全面抗战爆发前钢铁产量4万吨、煤产量2800万吨(外资55%),无法自己生产坦克、大口径火炮、汽车和飞机。总兵力210万人,拥有600架飞机(作战飞机305架),舰艇66艘总吨位5.9万余吨。
由于自身缺乏军工生产能力,1934-1937年从德国订购83辆坦克、96门105毫米榴弹炮、16门40毫米/90门37毫米/192门20毫米高射炮、138门37毫米反坦克炮。然而由于工业落后、技术羼弱,国内兵工生产“一切必需之重金属木材以及硫酸、酒精诸宗,悉仰给自外来,所用机器,且多赖于外购”。“各兵工厂制造步枪及轻重机枪所用钢料向系购自外国”。
军工厂所能提高产量与质量的只能是步枪、重机枪、迫击炮等一些已有相当生产基础以及防毒面具等技术含量相对较低的步兵常用兵器,而对于光学器材、通信器材、军用车辆的生产则是无能为力。即便是枪械类的生产,与对手日本相比,所造的机关枪不仅没有间瞄设备,连安置瞄准镜的底座都没有;生产能力更是“逊色尤多”:1937年头3个月机枪的产量为2,460挺,而日本在同一时期的产量据保守估计也当在37,500挺以上。
从以上数字对比不难看出,1937年的中华民国依然不是即将崩溃1945年初德国的对手,完全不在一个比较层次。
声明:文章由网友 张峰 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郑和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恶意造谣抹黑国家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投诉反馈:(郑和号)提供跨境外贸周边相关经济资讯内容,资料收集自网络,文章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enghehao.cn/333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