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芬战争苏联达到了战略目的,迫使芬兰割让了领土,但是却付出了惨重的伤亡,暴露了苏军的短板,让纳粹德国更加蔑视苏联,为苏联日后遭受入侵埋下伏笔,也让东欧国家更加警惕自己;所以后世很多人说,苏联是这场战争的最大输家。
芬兰是基督教国家,是圣诞老人的故乡,主要民族为芬兰族。
芬兰历史悠久,很早成立了芬兰大公国,是个独立的国家。
但是芬兰面积很小,遇到的都是强邻,命运非常悲催,总是被人欺负。
芬兰先是在十二世纪被瑞典入侵、控制,时间长达六个世纪;后又在1809年俄瑞战争被俄罗斯吞并,成为其统治下的一个自治大公国。
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国内出现动乱;芬兰趁机在一个月后宣布独立,成立芬兰共和国宣布独立。
芬兰之所以独立这么快,是因为无论是被瑞典还是俄罗斯,都没有将芬兰真正吞并,而是允许其保留相当大的自治权。
换言之,即使被灭国了,芬兰有议会、有国王,它作为一个独立的政治实体依旧存在。
俄罗斯对芬兰,不像其在其他地方一样,占领一片领土之后,用各种手段让原住民消失,这就为芬兰独立埋下伏笔。
芬兰宣布脱离俄国宣告独立后,推举从俄国返回的卡尔·古斯塔夫·曼纳海姆成为芬兰摄政。
对于芬兰独立,苏联一百个不答应,曾经在1918年出兵攻打,但是没有达到目的。
因为刚刚建立起的苏联,内部还没有完全稳定,外部跟波兰有领土纠纷,根本无法集中精力跟芬兰进行一场战争。
而芬兰摄政曼纳海姆,又是一个天才的军事家,他非常能吃苦,为了给沙皇收集情报,他曾经在中国待了两年,足迹遍布8个省份,行程上万公里。
靠着惊人的毅力和军事天赋,他从一名默默无闻的士兵步步高升,当上了中将,备受沙皇信任。
但是他骨子里流淌的是芬兰人的血,始终没有认同沙俄的统治,一直在暗暗运作,等待机会,争取芬兰独立。
俄国爆发革命后,机会终于来了,芬兰宣布独立,曼纳海姆成为芬兰摄政。
战争经验欠缺的苏联红军根本不是曼纳海姆的对手,所以被打得落荒而逃。
1919年,苏联就和另一个邻居波兰爆发战争,无力同时进行两场战争,所以芬兰与苏俄于1920年签订了《塔尔图条约》,将两国边界确定下来。
但由于当时苏俄正与波兰恶战,边界划定并不合自己的心。
比如南部卡累利阿地峡的边界,紧邻沙俄首都圣彼得堡(后改名为「列宁格勒」)仅32公里,这对苏联人来说是无法容忍的。
而北部与东部边界也被认为超出了芬兰大公国时期,也让苏联人耿耿于怀。
所以苏联内心里并不认可这个边界划分,条约不过是权宜之计,开战是迟早的事。
因此,苏联并没有跟芬兰签订正式的停战协定,一旦腾出手来,非要收拾芬兰不可。
在那段时间里,苏联一直在大造舆论,把芬兰说成是敌对国家,是列强的走狗,迟早会勾结苏联的敌人德国和英法进攻苏联。
对于一个强大邻国的战争威胁,弱小的芬兰并没有忘乎所以,夜郎自大,而是非常清醒,战战兢兢。
他们明白,一旦和苏联交战,肯定会被碾得粉碎。
早在芬兰宣布独立的同时,就同时宣布自己为永久中立国,表示不与苏联为敌,不跟任何一个国家结盟对付苏联。
但是历史经验表明,所谓的中立对德国和苏联这样的强势国家根本就是摆设。
1939年苏德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两国瓜分波兰之后,芬兰的厄运到了。
1939年10月5日,苏联外交部邀请芬兰代表前往莫斯科进行谈判,要求芬兰把卡累利阿地峡的苏芬两国边境向北移40公里,把芬兰湾内的几个岛屿和雷巴契半岛的领土割让给苏联;将汉科半岛以每年800万芬兰马克的代价租借给苏联,为期30年。
苏联人表示,这些领土我们也不白要,可以把奥涅加湖西北两倍于芬兰所割让地区的土地交给芬兰,作为补偿。
表面上看,苏联人提出的条件很诱人,但仔细一想不对劲。
汉科半岛是芬兰防御苏联的天然屏障,租给苏联人就等于让对方住到自己大门口,睡觉都要提心吊胆,这事绝对不能干。
而且苏联还提出两个匪夷所思的条件,一是芬兰必须拆除曼奈海姆防线;二是苏联觉得自己将要被他国入侵的时候,苏军可以进入芬兰领土进行“自卫”。
第一个条件是要拆掉自己的院墙,更不可接受。
第二个条件等于是跟苏联结盟,芬兰觉得这样就违背了自己的中立原则,在大国较量中自己永远是牺牲品,会把坛坛罐罐打烂,不符合芬兰的利益。
于是,芬兰人没有答应。
苏联正等着拒绝,不然开战找不到理由。
早在1938年他们就制定好了入侵芬兰的计划,苏芬边境的公路与铁路也已经修好,苏联间谍也将芬兰地图交了出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就是《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苏联认为德国跟芬兰关系密切,担心入侵芬兰的时候德国作梗,入侵条约签订,苏联可以放开手脚,不用担心希特勒反对。
苏联领土面积相当于60多个芬兰,人口是芬兰的50倍左右。
1939年时苏联拥有500万大军,是芬兰军队(正规军3.3万)将近150倍。
而且苏联在20年代得益于西方国家经济危机,引进了列强大量工业设备和资金、技术,重工业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国力蒸蒸日上,军事工业一日千里。
不仅如此,由于俄国对芬兰统治两个世纪,也有不少芬兰人支持苏联人。
比如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主席团委员、书记处书记兼东方部部长的奥托·维里格里莫维奇·库西宁就坚决欢迎苏军进入,将水深火热的芬兰人民解放出来。
因此苏联认为自己占据了天时地利人和,征服芬兰是探囊取物,不费吹灰之力。
苏联高层乐观地认为,要不了半月,苏军就能占领芬兰全境。
就像两个不在一个重量级的拳手较量一样,占优势的拳手让对方一只手也能轻松取胜。
所以苏联举国上下十分轻视芬兰,弥漫着一股轻敌情绪。
相反,芬兰人却做了充足的准备。
1938年苏芬和谈破裂之后,芬兰人明白苏联入侵不可避免,克里姆林宫的铁拳随时都会打过来。
1939年春天,芬兰就开始摩拳擦掌、积极备战,并且在同年10月进行全国战争动员。
为了避免刺激苏联,成为对方侵略自己的借口,芬兰小心翼翼对苏联人解释说,我们这是在“训练”部队,可不是针对你们的。
但是实际上,他们就是把苏联当做假想敌,开展积极防御。
由于拉多加湖以北的苏芬边界多为森林、沼泽,机械化部队难以通过,事实上形成天然屏障,基本不用部署重兵。
芬兰人担忧的,是地势平坦的、临近苏芬交界处的卡累利阿地峡,所以就把有限兵力放在那里。
芬军兵力只有3.3万人,动员后可增加将近10倍,但武器装备落后,火炮与坦克更是少之又少,根本无法跟苏军钢铁洪流对垒。
不过芬兰人是在保家卫国,进行的是正义的战争,他们同仇敌忾,斗志高昂。
而且芬军拥有“主场”之利,得到人民支持,又熟悉地形,可以采用机动灵活战术。
芬军还装备了大量滑雪板、白色野战服、以及加热帐篷等,在低温严寒环境下作战进退自如。
1939年11月,苏联为了入侵芬兰制造了“曼尼拉炮击事件”,说芬兰军队打死了苏军士兵,随后以此为借口,调集五十多万大军入侵芬兰。
苏军调集大量机械化部队,企图克隆纳粹对波兰的闪击战,在半月内拿下芬兰。
芬兰中北部的芬军则利用有利地形,采取游击战术,敌疲我打、敌进我退,敌困我扰,频繁袭击苏军,将其打得焦头烂额。
卡累利阿地峡的芬军则依托曼奈海姆防线,将苏联钢铁洪流阻挡在防线之外。
总之,苏军进展缓慢,大大出乎意料,本来在半个月结束的战争,打了一个月还没有结束,拖到了严冬。
苏军打算速战速决,根本就没有持久战的打算,武器没有防寒设施,官兵没有御寒衣服,加上各部队之间缺乏协同,使得苏军遭遇重大损失,伤亡惨重。
而芬兰人的日子也不好过,本身综合国力就弱,根本打不起持久战。
芬兰的外部环境也非常恶劣,希特勒正利用苏联,对这场战争默不作声、冷眼旁观。
美国因为孤立主义,也对芬兰发生的一切视而不见。
英法虽然谴责苏联发动侵略,将其开除国联,而且声称出兵援助芬兰,但是雷声大雨点小,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派出一兵一卒。
挪威、瑞典担心引火烧身,也停止了对芬兰的援助。
在此情况下,芬兰被迫求和。
1940年3月,苏芬签订《莫斯科和平协定》,芬兰被迫割让芬兰湾岛屿、卡累利阿地峡、拉多加湖畔卡累利阿、萨拉、雷巴奇半岛等地给苏联并租借汉科半岛。
至此,苏联人的目的全部达到。
但是为什么说,这场战争苏联虽胜犹败?
因为苏联人口、领土面积、军队和综合国力是芬兰的几十倍,战争中苏联出动120万兵力跟芬兰20万军队较量,苏军伤亡38万,还是保守估计;而芬兰军队的伤亡只有10万人。
除了天气原因外,苏军的伤亡是因为指挥不力。
在之前的大肃反中,90%的集团军司令和军长、70%师级将领被清洗,优秀指挥人才严重缺乏,幸存高级将领人人自危,不能放手打仗。
最后苏军靠人海战术赢得了战争,却失去了各国的尊重。
最直接后果就是让希特勒觉得苏军并不像传说的那么可怕,而是战斗力低下,根本不堪一击。
而德国入侵苏联的巴巴罗萨计划,就是苏芬战争结束不久制定的。
也可以说,正是苏军在苏芬战争中的糟糕表现,让希特勒自信满满,产生了入侵苏联的念头。
而且苏联建国后面对西方国家的妖魔化宣传,一直声称自己爱好和平,将自己打造一个和平使者形象,但是由于这场战争前功尽弃,成为了西方民间舆论声讨的对象。
甚至芬兰国内一直被政府视为敌对势力的芬兰共产党人和社会主义者们也没有多少人声援苏军,而是谴责、反对苏联的侵略。
而东欧国家的政府和人民因此对苏联产生成见,保持了高度的警惕,负面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
总之,苏联赢了军事却输掉了政治,更何况是在巨大优势下惨胜,实在不能说是一场胜利。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苏联此战打的自然是很不好。
芬兰是个小国,人口仅有300万人,以农业为主,工业并不发达。
相反,苏联是个人口1亿多的大国,在沙俄时期就是欧洲的农业和工业强国。
苏芬战争爆发前,苏军已经高达400万规模。
也就是说 ,苏联红军的兵力超过了芬兰全国人口,这么看来红军还有什么可怕的呢?
苏联就算一人一口吐沫,也能弄死芬兰。
芬兰在1918年借助沙俄崩溃,宣布独立。
到了1932年,苏联认为主要的敌人还是欧洲强国,同芬兰签署了《苏芬互不侵犯协定》,有效期限自1934年起维持10年。
随着欧洲局势的变化,斯大林认为欧洲战争可能在1939年前后爆发。
英美列强忙着同德国为例,难以去兼顾小国芬兰。
在斯大林看来,芬兰是资本主义国家,民族性还悍勇善战,是一个军事威胁。
最重要的是,芬兰同苏联边境,距离苏联第二大城市列宁格勒仅有30多公里。
包括苏军参谋总长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在内的高级将领,认为苏德必然会发生大规模战争。
如果芬兰被德国控制,德军可以从侧翼猛击近在咫尺的列宁格勒。从军事上来说,对苏联是极为不利的。
于是,斯大林认为应该趁着这种有利时机,一举打垮芬兰白色政权,建立一个红色至少是真正中立的芬兰政权,解除苏联侧翼的威胁。
从1935年开始,苏联强迫芬兰在外交上做出让步,放弃部分领土,借口是保护列宁格勒的安全。
此时苏联根本没有把芬兰放在眼里,驻赫尔辛基苏联大使艾力克·阿斯穆斯告知芬兰总理托伊沃·米卡埃尔·基维麦基:“如果德国与苏联爆发战争,红军将会秉持“前沿防御”的原则,于一周内占领芬兰。”
芬兰小国寡民,无力同巨无霸苏联抗衡,只能拼死拉拢英法列强提供援助,另外还同斯堪地纳维亚国家保持军事合作,同时进行扩军备战。
1939年8月,纳粹德国与苏联签订了《莫洛托夫-里宾特洛甫协定》。其中的秘密协定中,德国承认芬兰与波罗的海国家为苏联的势力范围内。
在1939年9月德军和苏军联手打垮波兰,瓜分了这个国家。
随后苏联压迫波罗的海三国屈服,同意接受苏联的“保护”。
由于这一系列军事行动都非常顺利,波罗的海三国更是直接不战而降,让苏军有着极度的自大心理,对芬兰军队也非常轻视。
开战前,芬兰一方面全力外交斡旋,表示芬兰愿意割让部分岛屿,但无法接受苏联提出割让5529平方公里领土(包括芬兰第二大城市)的要求。虽然苏联愿意用5500平方公里领土交换,但这个地区全部是原始森林,没有任何经济和军事价值,芬兰自然不可能同意。
双方多次协商,芬兰做出很多让步,比如割让较多的领土,但不可能达到苏联的要求。
斯大林认为自己打垮芬兰不费吹灰之力,果断停止谈判,命令苏军发动进攻。
苏军第一波进攻兵力就高达45万人!
在外交斡旋的同时,芬兰也在迅速准备战争,将所有适龄男性编入军队,芬兰军队迅速扩大了7倍,达到30万规模。
对于芬兰来说,虽然是个弱小民族,国家实力虚弱,但芬兰的民族性凶悍,男人尚武好战,并不容易对付。
由于苏联是传统敌人,芬兰早在20年代开始就备战,依靠复杂地形修建了永久性防御工事,曼纳海姆防线对付苏联。
在战争爆发前半年,芬兰征召7万多工人对防线进行最后的强化,其中有2500名是自愿工作的芬兰女人。
芬兰长期被沙俄入侵,也曾被俄国人反复屠杀、攻略,将俄罗斯民族视为野兽和暴徒,双方有着深刻的民族仇恨。
此次苏军入侵激发了芬兰人的爱国热情,连老人和妇女都自愿扛枪参加战争。
芬兰军队兵力少,但装备尽量,训练有素,熟悉本国地形,又有民众支持,战斗力不可小视。
相反,苏军虽然数量众多,武器装备并不适合芬兰野外森林和湖泊等高寒地区的作战。
加上斯大林搞大清洗,杀死了5位元帅中的3位、264位师级以上的指挥官中的220位和36,761名各级军官,导致苏军指挥系统受到严重影响。
同时,苏军上下都极为轻敌,认为只要一发动进攻,芬兰就会屈膝投降,同意苏联的任何要求,根本不会有激战。
结果就是,苏芬战争持续了3个多月之久,苏军以40万人的巨大伤亡代价,打败了芬兰人。
芬兰军队伤亡7万多人,仅为苏军六分之一左右。
实战中也不能说芬兰人打得很好,而是苏军打得太烂。
一些战斗中,芬兰人根本不需要打击苏军,只需要切断他们的补给线,缺乏严寒装备和燃料的苏军就会大量冻死冻伤。
芬兰野外零下40度的严寒中,苏军严重冻伤者就有17867人,冻死者也很多。
苏军有39369人失踪,其中很多就是冻死以后被埋入雪中,尸体都找不到了。
苏军表现最好的就是空军,因为芬兰空军力量非常薄弱,只有114架战机可以使用。
即便如此,芬军飞行员常开着机型多样的战斗机冲入数量10倍、甚至是20倍的苏军编队,以寡击众。
面对如此弱小的敌人,苏军竟然损失了521架飞机,其中207架被芬兰战斗机击落,其余都是被高炮或者高射机枪击落,芬兰损失62架战机。
希特勒得到苏芬战争的情报以后,轻蔑地说:苏军的素质太低劣了。如果苏联人尚且打不过芬兰,德军就可以毫不费力地击溃他们。
此战苏联损失巨大,打得极差,他们还是有重大收获的。
在1940年3月,苏联强迫芬兰签订了《莫斯科和平协定》。
芬兰被迫割让大量领土,一共失去了战前11%的领土、30%的经济资产、12%的人口。
事实证明,小国就算再强悍,也是难以同大国抗衡的。
一般认为苏军拙劣的表现,让希特勒下定决定先攻打苏联,他认为可以速战速决击溃战斗力低下的苏军。
这一仗影响了后来几十年。不久苏德战争爆发,芬兰加入纳粹一边,但战后仍然得了包抬美英法等同盟国的同情,苏联也不敢报复,因为他们还对芬兰人的彪悍心有余悸。芬兰人在北极熊面前成功捍卫了自己的主权,也赢得了世界的尊重。连赫鲁晓夫都反思过这场战争,他说苏联占领的领土不够给烈士修墓地。苏联的实际伤亡数字可能比公布的还大得多,称得起惨胜。
声明:文章由网友 深圳跨境刘小乐 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郑和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恶意造谣抹黑国家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投诉反馈:(郑和号)提供跨境外贸周边相关经济资讯内容,资料收集自网络,文章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enghehao.cn/344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