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芬战争是1939年底在欧洲北部爆发的一场大规模战争。战争的起因是苏联打算和芬兰交换领土。为了让芬兰接受自己的方案,苏联提出用和芬兰接壤的奥涅加湖西北5000平方公里土地换取芬兰边境的2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从土地面积上来讲,交换方案对于芬兰来说并不吃亏,还能多赚一倍多。从战略上讲,对芬兰曼纳海姆防线的损害也不大。这个方案芬兰似乎说不上吃多大的亏,连苏联都自信的认为芬兰人会接受这个方案,不会错过这个改善两国关系的机会。但芬兰人却意外的拒绝了苏联的交换要求,最终引发了苏联的愤怒,直接导致了苏芬战争。那么苏联多给一倍的土地,为何芬兰却坚决不同意交换?
其实芬兰并非不同意领土交换,而是苏联在交换领土方案中有一项让芬兰人难以接受的附加条件。苏联想要的土地是芬兰南部的雷巴契半岛和芬兰湾附近的一些岛屿,虽然苏联补偿的土地没有芬兰南部价值大,但苏联给了两倍的土地,而且条件也不错,芬兰勉强能接受。不过苏联在此之外,还提出要租借汉科半岛。汉科半岛是芬兰的门户,如此一来就控制了芬兰的出海口。虽说是租,而且一年还给800万马克的租金,但苏联人向来不守信用,很可能一借不还。如果苏联霸占汉科港,芬兰就被苏联掐住了喉咙,所以芬兰说什么都不干,就是不同意换。
苏联人想要换,芬兰人不同意,双方谈不拢,所以苏联干脆就动手抢。就这样,苏芬战争爆发了,苏联出动百万大军全面进攻芬兰。芬兰人也硬气,当然也很能打,把苏联打的伤亡惨重,让苏联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不过虽然芬兰赢得了世界的同情,也让苏联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芬兰却是彻头彻尾的失败者。因为战争的结果是,芬兰不仅接受了原先的交换方案,而且丢掉了第二大城市维堡和卡累利阿以等大片极具战略和经济价值的土地,损失了10%的耕地,12%的人口和20%的工业,几十万人流离失所离开了家园,可以说芬兰得不偿失,损失惨重。
当然,从战争的结果来看,芬兰人似乎应该接受苏联的条件,毕竟在大国面前小国根本没有什么利益可言,尤其是苏联这种不讲信用霸道惯了的野蛮国家。不过,面对侵略,芬兰人表现出了大无畏的勇气和爱国热情,芬兰痛击苏联入侵者的行为是值得学习和赞扬的,芬兰人打出了自己的尊严,也打出了自己的独立。否则,芬兰很可能会像波罗的海三国那样被苏联吞并。当然,芬兰人也不是好欺负的,在二战中芬兰向德国靠拢,借助德国的力量狠狠的揍了苏联,还收回了部分土地。一个小国能在大国的夹缝中顽强生存,芬兰人确实做得很不错了。
芬兰在沙俄与瑞典的战争后被俄国控制,直到一战前都是俄罗斯帝国的一部分,在一战结束前,俄国暴发革命时,乘机获得独立。
芬兰的东卡雷利阿是被称为芬兰之魂的史诗《卡勒瓦拉》的发源地,在芬兰人心目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1939年,苏联为了扩大列宁格勒的防御纵深向芬兰索要卡累利阿等几处土地,但遭到芬兰的强硬拒绝。苏联随即在11月派五十万大军对芬兰发动“冬季战争”。苏联原以为可以轻易获胜,赫鲁晓夫当时曾说过:“只要我们把嗓门稍微提高一些,芬兰人就会服从。如再不行的话,我们可以放一枪,芬兰人就会举手投降。我们就是这样想的。” 可是他想错了,苏联红军踢到铁板,遭到了芬兰军队的沉重打击。在下索穆斯萨尔米战役中,红军两个精锐师被全歼,斯大林暴跳如雷,撤换了战役指挥官崔可夫。最后芬兰在庞大红军的压力下终于不支,被迫妥协,割让了百分之十的国土。但是苏联也付出了巨大代价,一位苏联将军说:“在这场战役中,咱们获得了57000平方公里的土地,但这或许还不够埋葬咱们死去的战士。”赫鲁晓夫后来也承认苏联在“冬季战争”中损失了上百万人。
1941年6月德国入侵苏联后,芬兰军队在与德军支持下夺回卡累利阿。1941年7月到1944年7月的苏芬战争被称为“持续战争”。
随着德国的失败,苏联反攻,再次夺走卡累利阿,这是这一地区自1939年以来的第三次易手。芬兰被迫屈服,承认了苏联对卡累利阿的主权。
苏联解体后,俄罗斯经济崩溃,财政极度困难,叶利钦因而萌生了出让两块土地换取资金的念头,一块是“北方四岛”,另一块就是卡累利阿。叶利钦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想法,是因为他是俄国当权者中少有的不特别看重领土的人,否则他就不会放弃大量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了。既然连乌克兰、白俄罗斯、波罗的海三国和东亚五国都可以放弃,为什么还要在乎一个卡累利阿呢?叶利钦时代的副外长费多罗夫后来透露,俄罗斯当时确实有以150美元出让卡累利阿的打算。
然而,叶利钦的计划并没有得以实施,首先是在俄国内遭到巨大阻力,尤其是军方的强烈反对,视土地如生命的俄罗斯人在经历了苏联解体,地缘空间大幅度缩小后,再也不能容忍领土的减少。同时芬兰人也不愿意接受这块土地,他们认为芬兰与苏联的领土问题早已解决,不存在争议。卡累利阿分离出去五十多年后,新一代芬兰人对这块土地的感情已经不那么深厚了,他们更关心自己的生活。芬兰已经成为一个高度发达国家,人们享有高福利的辛福安逸生活。而在俄国统治下的卡累利阿,经济水平远不如芬兰,一旦回归势必拖累芬兰经济,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因此芬兰人不愿意改变领土现状,此事也就作罢了。
该提问所指的应该是关于“卡累利阿问题”,实际根本没有正式谈判,不存在谈崩之说!
Karelian question(卡累利阿问题)也称“卡累利阿争议”(芬兰语:Karjala – kysymys)表示芬兰政坛上的一场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是否重新收复在“冬季战争”(1939年11月30日—1940年)和“持续战争”(1941年6月25日—1944年9月19日)期间芬兰割让给苏联的历史省份“卡累利阿”以及其他芬兰领土。
虽然称为“卡累利阿问题”,但实际上还包括索回曾经被割让出去的佩特萨莫、萨拉和库萨莫部分以及芬兰湾四个岛屿的回归问题。有时也使用“关于割让领土归还的辩论”(luovutettujen alueiden palautuskeskustelu)一词。“卡累利阿问题”目前在芬兰仍然只是一个公开辩论的话题 ,而不属于一个政治问题。因为在芬兰还没有一个政党明确的支持这一想法。
关于俄罗斯本有意卖给芬兰领土之说
这种说法只是一个传言,并非正真的进行了所谓的谈判。该消息最初来自2007年8月芬兰《赫尔辛基日报》上的一篇文章。当年,前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安德烈·费多罗夫在接受该报采访时表示,在1991年,俄罗斯联邦领导层曾经考虑将卡累利阿共和国卖回给芬兰。将卡累利阿卖回芬兰的想法是俄罗斯为了紧急解决货币短缺的问题。
费多罗夫说,在这个关键时刻,叶利钦和他的政府甚至算出了这片领土的要价为150亿美元,目的是把它又卖给芬兰。
文章表示,根据费多罗夫所说的,1991年俄罗斯总统叶尔钦曾经非正式地表示要把被割让的卡累利阿出售给芬兰,但是这个出售意愿并没有被芬兰接受。
然而根据许多芬兰政党领袖和当时的俄罗斯副总理的说法,实际上并没有这样的出售意愿,而仅仅是非正式的、试探性的一种想法而已。
就在前不久,这位俄罗斯前外交部副部长安德烈·费多罗夫在接受该报采访时却又表示,该协议从未透露给俄罗斯以外的任何人。他说:“俄罗斯政府的讨论是闭门进行的,他不记得曾经与俄罗斯官员讨论过这个问题。”
这位前副外长的声明真的是自相矛盾。
卡累利阿领土问题的现状
俄罗斯及芬兰官方已多次表示,两国之间并没有所谓的领土争端,不过芬兰的官方立场认为,若通过和平谈判来改变目前的边界问题还是可行的。但俄罗斯已经明确表示无意归还卡累利阿等芬兰所割让的领土。2000年,俄罗斯总统普京指出,这类讨论可能危及芬兰与俄罗斯的关系。接着在2001年他再次表示,“改变现有的框架不是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
目前在芬兰只有一些小规模的民间团体如Karjalan Liitto(芬兰语:卡累利阿协会)希望卡累利阿在将来的某个时候再次成为芬兰的一部分,但也并没有公开的提出这种要求。另一个组织ProKarelia则继续主张以和平方式寻求俄罗斯归还卡累利阿。
而在芬兰政界,普遍认为当初已与苏联签署了和平条约,因此芬兰并没有坚持要求俄罗斯归还领土的立场。
芬兰民众的立场
根据最新民调显示,大约26%到38%的芬兰人赞成,51%至62%的芬兰人反对卡累利阿回归芬兰。反对卡累利阿回归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怕将来卡累利阿回归后会提高芬兰社会的成本支出。因为俄罗斯一侧的卡累利阿境内居民的生活水平远远低于芬兰这一边。特别是芬兰的人均购买力是俄罗斯的两倍。
按照ProKarelia的研究估计,重建卡累利阿地区所需要的经费约为3000亿欧元。
【1940年根据《莫斯科和平协定》芬兰割让给苏联的斯韦托戈尔斯克。图中显示还有建于苏联时代的公寓。】
卡累利阿简介
1617年,沙皇俄国与瑞典王国之间签订了《斯托尔波沃条约》,条约规定:瑞典将卡累利阿地区中的东正教信徒居住区,包括白卡累利阿和奥洛涅茨卡累利阿地区,割让给沙皇俄国。从此卡累利阿地区开始东西分治。西部称西卡累利阿,并入瑞典,芬兰独立后属于芬兰,分为南卡累利阿区和北卡累利阿区。东部称东卡累利阿,在1939年11月30日至1940年3月12日的“苏芬战争”和1941年7月—1944年7月的“持续战争”期间曾三度易手,目前属于俄罗斯联邦卡累利阿自治共和国,首都彼得罗扎沃茨克,人口28万。
声明:文章由网友 跨境新手 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郑和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恶意造谣抹黑国家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投诉反馈:(郑和号)提供跨境外贸周边相关经济资讯内容,资料收集自网络,文章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enghehao.cn/348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