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冠肺炎疫情严峻,让刚刚恢复产能的外贸行业再度受到冲击。数据显示,我国目前有进出口实绩的企业约33万家,外贸带动的就业超2亿人。订单减少、货运受阻、汇率动荡……在这场疫情大考下,外贸企业如何求生?
图源:视觉中国
紧急转内销 还做起直播
“金融危机、卢布贬值、贸易摩擦,我们做外贸的,什么大风大浪都领教了。”宛家勇做了十几年的皮鞋出口,这回的全球疫情,他还是头一次见识,仓库里尖头皮鞋堆积成山,厂里机器开了又停,工人连连叹气。
今年二月底,温州巨纳鞋业正式复工。总经理宛家勇起了个大早,去车站接来了复工的工人。贵州的、四川的、安徽的,工人们一批批地包机包车赶来,宛家勇也一点点振奋起来。虽然厂子停转了两个月,海外客户订单催得急,但工人回来了,机器转起来了,皮鞋生产马上就能跟上。
三月,海外疫情的暴发出乎他的意料。几乎一夜之间,海外订单取消30%,剩下没取消的,货也运不出去。巨纳鞋业的大客户,主要在俄罗斯和澳大利亚。宛家勇每天盯着手机,关注俄罗斯疫情,“那边每天五六百个新增病例,3月30日全国封锁,政府开始限制大众活动,鞋店都歇业了。”
“光取消的订单就1-2千万,延期交货的鞋子,囤在仓库里,也在增加成本,还有人工工资、房租、水电。”宛家勇掰开来算,哪一项都不是小开销。皮鞋的出口还有点特殊,它不是标准品,款式更新换代很快,过了这个季节,老款可能一双也卖不掉了。
在号称“中国鞋都”的温州,外贸受损的境况被放大了。温州市鞋革行业协会负责人曾表示,“30%—40%甚至近50%的外贸鞋企都受到了影响。”光宛家勇所在的鹿城区,就有上百家皮鞋厂,在他眼里,大家的境况八九不离十,“都在想方设法活下去”。
要尽量减少损失,宛家勇的鞋厂,率先开始了自救。出口转内销,是最容易想到的。当然,过去90%的鞋子都是出口,转内销没有想象得容易。“款式不一样,工艺不一样,设计、打样,全要从头做起。”宛家勇打了个比方,欧洲人高大,亚洲人偏矮,脚面的幅度、围度都不一样。在俄罗斯等寒冷地区,高筒靴的销量很好,但国内除了东北,很少有人会买高筒靴。
几次试错,宛家勇总算摸到了门路。很快,公司设计出了耐磨耐折的外贸鞋,在款式上也更贴合国内消费者。3月16日,新购置的2条内销鞋生产线投产,以每天5000到10000双的数量销往全国各地。
“以前一门心思搞外贸,根本不懂线上销售,现在我们开始摸索了。”3月30日,在温州首届国际电商节上,宛家勇认识了一些知名电商,签下了合作。最近,网红直播带货、电商平台铺货,这些新花样他都试过,几百上千的销量,也让他尝到了甜头。
图源:视觉中国
维系老客户 还发现了新需求
疫情之下,一家杭州医药化工外贸企业的业务经理潘天南,讲述了一番特别的经历。
2月份,国内疫情严峻,公司业务暂停。公司70%的医药原材料销往印度,还有部分出口瑞士、南美,但大部分订单都无法交付。当时,让潘天南欣慰的是,印度、瑞士的客户非但没有催单,反而在当地采购了口罩,一批批寄往中国。
没过多久,当国内陆续复工,潘天南准备加紧发货时,海外贸易却骤然停滞。3月24日,印度政府宣布全国封城21天。“因为停工,80%的订单延期,有货到了印度的港口,却清不了关,航班、海运也减少了很多。”大部分延迟的订单,已经给上游工厂打了预付款,货却到不了客户手中,公司收不了汇,流动资金一下子收紧了。
不过,医药原材料是客户的刚需,加上是多年的老客户,潘天南没遇到取消订单的事。但他担心的是,未来新的订单受影响,拓客的难度增加了。原本每年的三月、六月,欧洲、印度都有大型的国际医药展会,他都会前去参展、洽谈新项目,现在疫情一来,展会也都搁置了。
最近的一件事,却让潘天南看到了转机。三月初,印度的客户突然来问他,能不能从中国买些口罩和防护服,寄过来给我们?潘天南意识到,海外防护物资很紧缺,产能也跟不上。他二话不说,先捐了一批口罩。“当初客户帮过我们,现在反过来了,我们一定会帮他们,甚至给出去了更多,这是人之常情。”近两周,公司陆续寄了5批,总共捐了8000多个口罩,还有消毒水、洗手液,发往印度和孟加拉国。
“这两周,连续十多个客户来咨询,向我们购买口罩、防护服,甚至请求我们采购瑞德西韦、法匹拉韦的原材料,拿去研发对抗新冠病毒的药物,”潘天南说,“这让我们看到了机会,市场的需求在变,我们的产品结构也要跟着变。”
新的商机来了,潘天南又忙碌起来。4月,中国开始执行严格的医疗物资出口新规。他在各地搜集口罩,也在网上筛选生产商,是正规资质的大公司,他才会购买。目前,第一箱口罩和防护服已经漂洋过海,到达孟加拉国,潘天南还贴心地附了一张纸条,向海外友人传授经验:出门请佩戴口罩,预防远比治疗有效。
图源:视觉中国
轮流放假 不到山穷水尽不裁员
疫情之下有人呼吁,别光救企业,还要救民生。
杭州一家老牌丝绸服装外贸企业,正面临这样的双重考验。“我们这样的服装外贸公司,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背后是基层工人,甚至是小型作坊,牵连着几千人的生计。”公司员工小许告诉记者。
疫情波及全球,这个发展了30多年、销售额超过30亿元的“老外贸”也未能幸免。公司的丝绸女装出口欧美,目前90%订单被取消,货款也暂停支付。公司尽了很大努力,才把业务量维持在20-30%,小许预计这样的情况至少还要延续三个月。
“杭州总部就500多人,公司的工业园里,还有十几家梭织工厂、3家毛衣工厂,1家数码印花厂,各种配套工厂,公司少说也有4000多人吧。”去年刚入职的小许,听说有的服装厂倒闭,有的大面积裁员,心里一度很担忧。
3月底,她收到了一封公司高层的“致员工信”,道出公司的肺腑之言:目前公司正遭遇百年不遇的困难,得益于公司的财务策略,目前现金储备充裕,即使不用任何银行贷款,也可以维持到年底。公司将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减少对各位同事的冲击,不到山穷水尽,公司绝不裁员。
这封信抚慰人心,也宣布了应对策略:“为了保存实力,以图今后东山再起,公司将采用轮流放假的办法渡过难关,今日起至6月30日,所有同事每周放假2-4天,上班日工资水平维持不变。”
“看了之后很感动,我现在放心了。员工和公司一条心、共患难,一定会挺过去的,不是吗?”小许笑着说。
很高兴回答楼主的提问。
2020年的春天,是外贸行业史无前例的凛冬。
自从2月开始,中国疫情便开始蔓延,举国进入暂停时刻。又到了3月,国内总算进入了全面复工,国外却开始上演疫情大爆发的戏码。
可以说,自2月到现在为止,所有做外贸的人都懵圈了:航路接连受阻,运费疯狂飙升,订单也接二连三地被取消。更可怕的是,随着境外输入疫情成为疫情案例增长的主要来源,从事外贸和国际交流职业的外贸人,竟成了“高危职业”。
“我国的外贸进出口形式可能进一步恶化。就算乐观估计,在这一年我国的外贸遭到的损失,也不能在2020年弥补。2020年的前两个月,外贸行业进出口同比下降9.6%,其中出口下降15.9%。”
在疫情初步爆发的时候,面对全行业萧条和管制的现状,很多外贸人第一时间想的,其实不是危机,而是机遇。
广东的某位自主创业的老外贸人说道:“在前年顶峰的时候,我的10个人的团队年入上百万不是问题。而今年年初,当我打算扩大规模时,却被疫情打了个措手不及。先是停工,然后是退单。”
事实上,诚如他所说,在这段时期,他所接到的客户电话比任何时候都要多,几乎所有客户都来电与他沟通:都是商谈退单的。
在现实面前,外贸行业的普遍的信心和乐观凸显无力——航运中断,汇率变动,利润严重受到挤压乃至于没有,以及铺天盖地的国外退单狂潮。
疫情之下,没有任何行业能够幸免。
当然,从外贸行业整体趋势来看,在疫情爆发之前,就已经出现了颓势。最典型的便是某个浙商的遭遇:千辛万苦把货运到美国,结果客户因为贸易战的影响,还未等货轮靠港便已宣告破产。
在2019年年末到2020年春天,外贸行业的这轮凛冬让外贸行业从业者显得灰头土脸。而在5年之前,在广州东莞一带的外贸业务,平均工资是5万起步。广东东莞不过是一个典型的,在过去,哪怕是房地产行业盛极一时时,外贸行业的平均收入也能和其平起平坐。
然后到了3月开始,大部分外贸公司开始业务骤减,资金链断裂。有的甚至出现了重大的危机。而这些外贸公司就是5年前如火如荼的那几家。
现在,作为中国外贸晴雨表的东莞,正面临着汹涌的崩溃与倒灌。东莞已制定员工分流就业工作应急预案,加强失业监测和失业预警,同时建立台账,跟踪走访,分化风险。
对于外贸来说,这一轮寒冬的关键并不仅仅只是因为需求的短暂下降、航班和出入境的中断以及居家隔离所造成的行业真空。如果仅仅只是因为这样,外贸的凛冬其实很快就会过去的。
问题就在于,外部全球环境也因为疫情发生了剧变。2020年世界经济活动将下降1.9%,尤其美国将下降3.3%。而在美国本土的,作为经济预测权威的高盛预测更为悲观,2020年欧元区经济收缩9%,明年将增长7.8%,但增幅显然没有填平之前的损失。
同时,摩根大通提出了更为让投资者惊惧的语言:所谓“多轮震荡爆发”的模型,认为在疫情到达感染峰值的时候,将会迎来多轮经济爆发。这期间,预想中的报复性消费不但不会到来,经济反而会在经济小幅度上扬和下降之间,来回震荡。
疫情实际上是一个经济、金融和零售等行业的观念拐点。因为持续性的经济负面趋势说教之后,市场对“跌”会更加习以为常,而对“涨”却会表现出更多的惊喜,这样他们会赚得更多。
而显然,作为乐观心态驱动的对外贸易,会受到更大的冲击。
实际上,全球的33亿劳动人口基本盘,已经有81%受到严重的影响,包括工作场所全部或部分关闭。疫情将使今年第二季度全球劳动人口总工时缩减6.7%,相当于1.95亿名全职雇员失业。而在这之中,在中国区域内,全国范围内注销/吊销的进出口外贸企业已经达到12396家。
有经济杂志将这次因疫情受损的外贸企业分为两类:
第一种是“急冻”,意指那些在疫情造成市场变化之前,迅速做出取消或暂停订单的企业。企业这样决策,会率先在经济寒冬到来自己,让自己进入“低温”状态。
还有一种叫做“悬刀”,这种外贸企业因为其主要外贸产品采购周期过长,客户无法对现有订单给出明确答复,因此只能采取观望的态度,看着订单像是悬在头顶的刀刃一般,不知道是退单还是续订。而这种外贸企业是受到环境影响最大的:因为一旦大单受挫,货物不但要折返运回,自己还需要承担运费。
也因此,很多“悬刀”企业早在2月份疫情还在国内蔓延时,就迅速转变行业,变悬刀为急冻。以及将“外贸转内销”——因为对于国内而言,大部分企业均已经复工复产,内需也在逐步恢复之中。
总之,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正如李克强总理4月7日在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说:
“我国外贸直接或间接带动就业1.8亿人以上。外贸下行,势必会对就业带来巨大冲击……我们出台这些政策,很重要是为了稳就业。只要稳住就业这个基本盘,我们做一切工作就有底气。”
声明:文章由网友 深圳跨境刘小乐 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郑和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恶意造谣抹黑国家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投诉反馈:(郑和号)提供跨境外贸周边相关经济资讯内容,资料收集自网络,文章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enghehao.cn/381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