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巴拿马运河是靠船闸通航的,下面这张图很直观地展现了运河的结构。
这图一目了然,左边是大西洋,中间最高的湖是加通湖,湖面海拔26米。加通湖和大西洋之间有3道船闸,船只在船闸中被提升26米进入加通湖,然后通过1道船闸进入湖面海拔16.5米的米拉弗洛雷斯湖,再经过2道船闸进入太平洋。
从大西洋一侧进入太平洋的路程如下:
1、从大西洋进入巴伊亚湾,这是一个自然海湾,入口长8.8公里。
2、接下来经过一条长约3.2公里的水道进入船闸。
3、连续3道船闸将船只抬升进入海拔26米的加通湖,长1.9千米。
4、船只在湖中航行24.5公里。
5、查格雷斯河从加通湖流出,长约8.5公里。
6、经过12.6公里的库雷布拉峡谷。
7、经过长1.4公里的佩德罗米格尔船闸下降到人工湖米拉弗洛雷斯湖。
8、在米拉弗洛雷斯湖航行1.7公里。
9、经过两道船闸,长约1.7公里。
10、进入巴尔博亚港,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转运货物(铁路与航线交汇),巴拿马城也在附近。
11、从这个港口再航行13.2公里就能进入太平洋(巴拿马湾)。
整个巴拿马运河长约80公里,需要约10个小时才能通过,但相比从麦哲伦海峡绕路缩短了近1万公里的航程。
所以巴拿马运河没有直接连通大西洋和太平洋,而是在巴拿马地峡分水岭的山顶用大坝拦水形成了加通湖,然后建设水道和船闸把加通湖的湖水一层一层的往下放,以实现通航,如果不造船闸,水都要全部流入大洋,根本无法实现通航。
巴拿马运河和苏伊士运河不一样,苏伊士运河没有船闸,直接沟通了大西洋(地中海)和印度洋(红海),巴拿马运河里是淡水,苏伊士运河里是海水。
原因之一是:巴拿马运河全长81千米,北端的大西洋洋面比南端的太平洋洋面高出20多厘米。苏伊士运河就不存在这一现象。(两大洋本是相通的,为什么不水平呢?有点怪)
原因之二是:世界最长的山系——科迪勒拉山系从北美洲经巴拿马直达南美洲,巴拿马运河穿过这个山脊造成了巨大的土石方开挖量。于是从经济性上考虑,建造三座船闸,抬高运河河面26米,节省工程费以百亿美元计。
巴拿马运河有两不平,一是运河两端的太平洋与大西洋海平面不平(约50厘米),二是运河与两端的海平面也不平(约26米);前者不影响航行,后者倒是对航行有较大的影响。
那么,巴拿马运河为什么会建成船闸式而与两端的海平面不一样高呢?
小本认为,巴拿马运河是人工运河,是商业化运作,肯定要考虑性价比与可行性,要实现利润最大化;其修建,必然考虑建造与运行成本、地理地势地形、商业资金筹备、施工条件与工程技术等。
其一,巴拿马运河的原理与中国两千多年前的灵渠一样,都充分考虑了水源,设计出分水岭,利用了多级船闸;巴拿马运河区是热带雨林,常年有较高的降水量,加通湖保证了船闸式运河的水源。
其二,巴拿马运河位于巴拿马地峡上,虽然只有80公里,海拔也不高,这也是当初战胜“尼加拉瓜运河”方案的原因;但是,这海拔不高的80公里能阻隔太平洋与大西洋是有道理的,这是纵贯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的一部分,花岗石地基压根儿没法挖掘。
其三,巴拿马运河是法国在19世纪末开工的,复杂的地形、恶劣的自然(气候)、坚硬的花岗石(工程量太大)很快让法国人破产;1903年美国接收这一烂尾工程,吸取法国的教训,参考当时的工程技术水平、资金投入(筹备能力)、有利的自然条件(水源),较大地回避了坚硬的岩石,充分利用加通湖,采用了三级水闸(加通湖两头各三道船闸),联通两大洋;实践证明,这是明智的,资源、资金、技术上都可行,1914年,巴拿马运河开通运行,没有再次烂尾。
其四,加通湖海拔有26米,离两头的大洋却只有几十公里,既然不能凿平,就没法自然流淌,一是落差大无法行船,二是也没那么多淡水来流动;采用多级船闸,虽然行船慢一些,但更现实。
其五,实践运行中,巴拿马对运河进行了改造,既使有资金,也有技术,仍然维持原有的运行原理,还是坚持一个湖,两头各三道船闸来联通太平洋与大西洋,没有把巴拿马运河挖掘得跟海平面一个高度;这也说明,当初的多级船闸式运河方案是最优的。
声明:文章由网友 跨境刘大仙 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郑和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恶意造谣抹黑国家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投诉反馈:(郑和号)提供跨境外贸周边相关经济资讯内容,资料收集自网络,文章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enghehao.cn/495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