圭亚那人口77.3万(2016),属族裔多样化国家,这要“归功”于英国的殖民统治,如今,族裔比例大致为印度裔51%、非洲裔及非欧混血43%,再有印第安人、欧洲人、华人和葡萄牙马德拉人。几个世纪里,六个族裔共同在多水之乡建设家园,圭亚那由此被称为“六族之邦”。它以英语为官方语言,同时使用克里奥尔式英语,印度裔和印第安人中一定程度保留母语。居民中半数信仰基督教,1/3为印度教徒,再有穆斯林或其他宗教信仰者。族裔多样之外,圭亚那在文化上仍然是“英国式”国家,其政法制度、教育体系等均有英国渊源,同英国的联系也是社会上层地位的一个标志。
非洲裔人是英国殖民者输入到甘蔗园工作的奴隶之后裔,他们曾是该国主体居民。1834年废除奴隶制后,一部分黑人从农场转入城镇,从事公务和低等专业工作。印度裔居民可以追溯到1838—1917年24万南亚契约劳工,他们主要来自印度北部,现从事农业劳动,一些转入零售和政府部门,他们保持原有的宗教信仰,种姓制早被劳工制度打破,印度教徒和穆斯林和睦相处,他们与非洲裔构成该国两大族群和政治集团。史上英国人分而治之使得两大族群产生矛盾甚至敌对,像印度人契约期满分得土地,而50年前获得自由身的黑人却不得,印度人在同黑人争夺政府部门职务时亦占先,英国人从未保护过黑人的家庭、社群,并不断以传教影响他们,而印度裔的自成一体从未受干扰,包括宗教信仰。英国人还有意无意制造二者的刻板形象:黑人强壮而懒惰,印度人勤奋但贪婪……圭亚那独立后,两个族群的对立曾引起短期政治动荡,此后,二者的分歧一直通过选举(他们支持不同的政党)解决,社会阶层和族裔认同是划分社会地位的主要标准。
其他4个族裔具备与主体族裔同等的地位。印第安人分属南、北约10个族群,北部更多融入社会,主要从事采矿、畜牧和一些工资劳动。华人前来的时间和地位与印度人类似,现主要从事零售、餐饮等职业,早期抵达的华人及后裔已被同化,为数不多的新移民与中国联系较紧密。葡萄牙马德拉人是英国引进的第一批劳工,现多在城镇经商。“其他欧洲人”以英国人为主、包括法、荷、德裔,他们在该国政治经济生活中有过重要影响,现多为上层。
史上的圭亚那一直是几个欧洲殖民者激烈争夺的对象。1498年,哥伦布第三次美洲之行中来到这里。此后百年左右西、葡势力均未涉足,原因是没发现黄金和林密水漫难以深入。16世纪起,“黄金国”的传说引来荷兰、英国与法国冒险家。17世纪早期,荷兰人在该地几个河口建起移民点。1648年,西班牙以条约承认该地为荷兰殖民地,后者从西非运来黑奴,在圭亚那开辟300多个甘蔗、咖啡和棉花种植园。1763年2月23日该地爆发黑奴柯菲领导的起义(在起义207周年纪念日该国改制共和,定其为“国庆日”),荷兰人的统治持续到1796年,英国人夺得荷兰地盘。又经过十几年荷、法、英之间反复争夺,1814年英国通过《伦敦协定》成为该地新主人,荷兰获得1400万美元补偿。1831年,英国将3块原荷属地合并称“英属圭亚那”,开启英国在该地135年的统治。
1834年废除奴隶制后,黑人作为自由人大批离开种植园,劳动力缺乏让契约劳工应运而生,1835—1917年,共有34.1万劳工进入圭亚那,印度人占70%,葡萄牙人占9.2%,华人占4.1%,他们对该地种植园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并使圭亚那社会演变为多族群的集合体。1966年,圭亚那独立。1970年,它以共和制取代英联邦下的君主立宪,并以鲜明的“合作”特性蜚声拉美。
声明:文章由网友 小郑 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郑和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恶意造谣抹黑国家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投诉反馈:(郑和号)提供跨境外贸周边相关经济资讯内容,资料收集自网络,文章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enghehao.cn/519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