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莆田会被称为东方犹太人呢?今天从莆商的文化基因,带你理解这群东方犹太人。
“莆商是一个特别的符号,也是一个特别的族群。莆田,这个三面环山,一面是海的地方,其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形成的性格,影响了当地人对商业模式的思考,也影响了人际间的交往规则。”
1:张丰和冯仑眼中的莆商
张丰:“我觉得莆田人有几个方面和犹太人很像:第一,莆田人很能吃苦;第二,莆田人比较精明;第三点,也是最重要的一点,莆田人信奉妈祖文化。”
冯仑:“莆田当地的主流思想是读书入仕,自唐代以来,福建有 2345 名进士,12 名状元;另外,莆田很多老宅的门楣风格也都明显地反映出儒家的精英价值观。由于莆田本地缺少经商资源,很多人为了生存都选择去外地做生意,其中大部分去了东南亚发展,新加坡就有一家专门做莆田菜的企业。
张丰:“莆田人口中的商业权威不同于我们认为的一纸合同,他们更看重经营者的声望。
莆田的整个社会信用体系都建立在血缘关系上。如果一个人需要 500 万元开一家医院,自己只有 100 万,可以通过当地家人的人脉,筹集到剩余的 400 万。有的人甚至可以在麻将桌上解决几百万的借款问题。”
冯仑:“每到过年时期,在外工作的莆田人,无论挣了多少钱,都会千方百计地开车回去,向乡亲们汇报自己在外的工作成果。如果开的是好车,家里房子盖得高,就表明在外面混得好。
他们在内部建立了一套信用体系的评价标准,盖高楼、开豪车、捐个庙,都被认为是建立民间信用体系的行为,如果还能够获得一些长者和政府的认可,信用等级就会更高。
莆田人通过三种载体的协调——妈祖为首的众神灵、以党支部为核心的村规民约、传统的儒家经典文化——可以解决很多问题,从而拉近关系,增加凝聚力,追求共同的信仰。”
张丰:“莆田鞋虽然产量大,销售额高,但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如果莆商无法与现代的经济模式结合,它就只是生意,不是事业。”
冯仑:“原来最有钱的「莆商」,现在已经不再具有优势,反倒是一些治理规范的、引进战略投资人的新一代莆田系迅速窜升,有一些企业甚至已经上市。
莆田系企业的经营模式和传统连接得过于紧密,因此无论莆田人在哪里工作,他们的文化、习俗、观念都不会改变,也就无法衍生出一套适合现代公司的治理体系。
优秀企业的资本是没有边界的,莆田的资本却长期局限于当地。长此以往,就无法应对社会的变化和竞争。因此,我认为在今后的 5-10 年中,莆田系将会成为历史,不会再是医疗界的主流企业。”
张丰:“莆田当地很重视教育,有的莆田系老板的儿子会出国读牛津、剑桥,他们会不会从国外带回一些新的思想,冲破传统的商业模式?”
冯仑:“这些受过高等教育的后代无法为企业带来任何的改变,因为老爸不会听儿子的。等到第二代完全主导企业的时候,可能会发生变化,不过也可能等不到那时候,莆田系就消亡了。”
2:莆商的五个特质
①能吃苦 ②人精明 ③有信仰 ④重教育 ⑤爱乡情
或许有人忍不住要说,能吃苦可不仅是莆商独有的,千千万万个成功企业家,哪个不是能吃苦?然而之所以说是莆商的特质,却是因为不仅是成功的莆商,哪怕是刚进门的,身上也不缺乏这样的恒心与毅力,莆田本土的产业,木雕、绘画……这些尤其需要耗费心力的产业,在莆田确是风生水起,从中就可以看出莆商的“牛脾气”了。
或许这样形容莆商更加贴切,莆商像是从农村刚进城学习的小孩,因为家中贫困,不像城里的孩子,早早就能在幼儿园接受教育,因此在小学的每次考试里面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但是他们的家境并不允许他们后退,于是他们只能紧咬牙关,争取在下一次考试中交出更好的成绩。
小时在山林中摸鱼抓虾,长大后在商海摸爬滚打,这是许多莆商共同的经历,他们有“小聪明”,也有“大智慧”,但是心中却牢牢记得父母的叮咛:“多读书才是出路!”,在莆田,教育是一个家庭最重要的资本,也有重理轻文的现象,哪怕成为一名成功的莆商,也总盼望着下一代能接受更好的教育,对莆商来说,这是种来自家乡记忆的、朴实而真诚的愿望。
长在农村,莆商对家乡总有剪不断的眷恋,在莆田许多地方,都能看见莆商捐建的大楼、修缮的庙堂,无论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可以说,莆商在对家乡建设上是不遗余力的,翻翻莆商们的朋友圈,家乡的一轮明月、后院的一株小草、怀乡的一篇散文,都是他们对心中或许不是很发达,却饱含情感的乡土的热爱。
3:莆商经营模式的五个特质
①人脉立足地缘、血缘②资本局限于本地③家族式的利益集合体。
由于莆田本地缺少经商资源,许多人都选择去外地做生意,莆商遍布全国,在各地都有成立商会,如今的莆田商会更是全国十大商会之一。
每到过年时期,在外工作的莆田人,无论挣了多少钱,都会千方百计地开车回去,向乡亲们汇报自己在外的工作成果。如果开的是好车,家里房子盖得高,就表明在外面混得好。其中,莆田的陈、詹、林、黄四大家族创造了遍布全国的莆田医疗,这四大家族像一串葡萄一样——大哥带兄弟、兄弟带子侄、子侄带旁系亲属——形成了一种利益纽带。
这样的模式虽然能让大家共进退,但是弹性不够,不能更好地实现资源配置。这几年,莆商在转型的阵痛中分化出不同的队伍,有的敢于走出传统文化的束缚,有的则囿于原来的经营模式。但可以肯定的是,在新经济时代,企业都必须像阿里巴巴一样,走出传统文化的约束,在互联网的“去中心化”和“再中心化”中寻找自己的立足点,形成一套符合现代公司治理的游戏规则,才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大环境,实现真正的开放和改变。
4:莆商的文化基因
①乡村情结②妈祖文化③仕途情结。
正如上文所提,莆田的地貌风情都建立在乡村的基础上,穿梭在逼仄的小巷、仰望无垠的星空,在最接近大自然的记忆中成长,面对工业化的浪潮,“乡愁”成了莆商永恒不变的话题。相对于在豪华大酒店飨客,莆商或许更欣赏“农家乐”的野趣——再一次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回到熟悉的山野之中,是他们质朴的情怀。
莆商是一群这样特别的人,团结而坚忍,但他们又十分普通,与我们一样有血有肉有情怀。我想,与其说莆商难跳出传统文化的囹圄,倒不如说他们对这片土地的眷恋在现实与理想的博弈中占了上风。
这就是莆田人骨子里的情结,因为有这些特质,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他们被称为东方犹太人。
被称为东方犹太人的有广东潮汕人、浙江温州人,还有就是福建莆田人。莆田人的崛起和潮汕人比较像,一个是地理位置,一个是人文环境。
图为莆田旧十字街的大宗伯坊,革大命之前的照片。
潮汕人下南洋的传统有几百年的历史了,和中国的闯关东、走西口并称三大移民潮,而莆田历来也人多地少,在解放前飘洋过海到东南亚谋生的人很多,也是闻名全国的侨乡,莆田200万人口来往海外的侨胞就达30万人,在改革开放之前,莆田就有“小上海”之称。
图为秀屿港口岸更名莆田港。
莆田属于南亚热带气候,一年四季如春,沿海渔场海产丰富,兴化湾内的三江口是福建省著名的港口之一,可停伯3000吨级的海轮,湄洲湾的秀屿港,更是举世闻名的天然良港,陆地上324国道和福厦高速公路贯穿其中,优越的地理位置使莆田成为一块改革开放后的投资兴业的风水宝地,在海外侨胞和莆田人民的努力下,再加上当地灵活的政策,莆田由一个农业县变成一个经济大县,1983年莆田撤县改市。
莆田有“田径之乡”之称,图为莆田第十一中学第四十三届田径运动会。
另外,莆田人思想前卫,不满足于死守土地的观念,很多人去打工、去经商、去发展养殖业等。比如有“蒸笼之乡”的忠门镇,是改革开放后最早走出田地的典型,改革开放后忠门镇上先后有5万人到全国各地做蒸笼,他们凭着独特的手工艺,开始走南闯北,到了80年代中期,福建最早的一批万元户就出自忠门,在不断积累经商经验的历程中,展展又发呢到竹木经销、五金建材等多个行业,并且生意越做越大,甚至走出国门。
图为莆田湄洲岛妈祖庙。
其实敢于去海外谋生的人都是比一般人能吃苦,胆子大,莆田人也具备这些特质,而他们在培养的后代时也是从最底层做起学习经商;另一个莆田人也很多抱团,一个村子或一个家族有擅长的产业都会带动整个族群去经营发展,我们常听到莆田系一词就是源自于这里。
谢鹰X眼邀答!
问:为什么说莆田人是中国的犹太人?
说心里话,过去对莆田人不是很了解,要不从新闻中得知全国有莆田系医院,我还真不知全国出类拔萃的人群中,还有一群名莆田人。
你在提问中将莆田人与犹太人作了比较,我只能从犹太人身上来分析莆田人的特质了。
一是聪明绝顶,对事物的领悟力特强,这也形成了他们超前的思想意识。
二是不屈不挠,没有什么阻障可动摇他们的信念,有坚定的意志品质,很坚韧。
三是吃苦耐劳,做事似乎有一种精神支撑,吃再多的苦,费再大的劲,不将事做成他们不会放弃。
四是精打细算,不想占别人的便宜,但自己也不会吃亏,与他们谈生意不要玩心眼,直接便是。
我是结合犹太人反推莆田人,不知正不正确,若对不上号,请指正。
声明:文章由网友 青岛跨境张橙 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郑和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恶意造谣抹黑国家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投诉反馈:(郑和号)提供跨境外贸周边相关经济资讯内容,资料收集自网络,文章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enghehao.cn/52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