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实在是多得很,就介绍几个吧。
首先是最著名的匈奴。
关于匈奴起源,说法很多。司马迁在《史记匈奴列传》当中称匈奴人是夏后氏(也就是夏朝统治者)的后代。当然也有人不赞同这种说法,认为匈奴应当是来自西方草原的游牧民族,当匈奴出现在中国史籍当中的时候,也正是匈奴从西向东游牧到蒙古草原的时候。
得益于战国时期北部几国对北方少数民族的大反击,匈奴在战国崛起。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蒙恬领十万大军北伐匈奴,把黄河以南的土地全都收复,并修筑了万里长城。而到了这时候,匈奴终于有了较为明确的历史记载。这时的匈奴单于名叫头曼,他被蒙恬击败后暂时北迁,而秦末天下大乱,头曼单于趁机再度夺回了河南地区(古代的河南地区是指黄河以南,与今天的河南省不一样)。头曼的太子名叫冒顿(音mò dú),但是后来瘀氏又给头曼生了个小儿子。头曼就想废除冒顿而立小儿子为太子,冒顿杀父自立,匈奴一代杰出单于冒顿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 冒顿继位后,击败了强大的东胡,并完全收复了秦派蒙恬从匈奴人那里夺去的土地,与汉朝以原来的河南塞为界。这时正值楚汉战争,中原疲敝,冒顿就这样称霸北伐草原,拥有军队三十余万。后来,冒顿又征服了更北方的浑庚、屈射、丁零、鬲昆、薪犁诸国。冒顿为匈奴设置了复杂严谨的制度,匈奴文明逐渐成熟起来。
汉高祖建立汉朝后,白登山一战,迫使汉朝和亲。 高祖死后,一直到武帝继位,汉匈时战时和。
汉武帝继位后,改变了和亲政策,连续发动了三次大战役,将匈奴驱逐出了漠南,匈奴衰落。
后来匈奴分裂为南北两部,南匈奴内迁,逐渐汉化,成为了今天汉族人的祖先之一。北匈奴在东汉时期再度遭到打击,窦宪北伐,燕然勒功。无奈之下,只得西迁。北匈奴最后的记载是进入了康居境内,之后便消失在了历史长河中,下落不明。
说完了北方的匈奴,再来说说南方的百越。百越并不是某个民族的名字,是南方古越族的泛称。其来源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来源于华夏族,一种是南方土著自成文明。汉武帝灭南越、瓯越、闽越后,百越之地被彻底纳入中央版图,一直到东汉末年,“越”还曾被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起,但之后再无提起。古越族是今天很多民族的祖先,今天起码两亿汉人都是越族后代。我国境内其他数个民族也都有越族血统。而今天遍及海外的南岛居民(包括所谓的台湾原住民),都是古越族的直接后代。
再说一个西北地区的,超级有名气,大月氏。月氏本来是塞种人的一支,生活在我国的河西走廊。西汉时期,遭到了匈奴与乌孙联军的两度打击,无奈西迁。张骞通西域,最初就是为了寻找大月氏。虽然月氏在我国境内混的不咋地,但是自从西迁,居然统治了巴克特里亚王国,建立了中古四大强国之一的贵霜帝国(没错,把三哥给统治了)。虽然如此,但贵霜后来又被大汉给揍过。。。
还有一个至今仍然不敢轻易提起的——突厥。今天的国内维吾尔、回等族、国外乃至土耳其等,都是突厥的后代。就不多说了。
这里没有强调说是中国历史还是世界历史,笔者就单纯以中国历史上外迁的少数民族做一简单的总结吧!
1、萁子朝鲜
这事发生在大约公元前2世纪左右,萁子、微子与比干并称“商朝三贤”,辅佐纣王。开始纣王还比较能干,尽帝王本分,后来开始变得昏庸残暴,满朝文武大臣死的死,跑的跑,比干挖心的的故事就发生在这一时期。
而微子则选择逃跑明哲保身,萁子则采取了装疯卖傻的妙招,不过纣王对他仍不放心,坚持把他放到了监狱里!
周武王伐纣,萁子获释,本着一臣不事二主的原则,萁子对于周武王把他从监狱里放出来非常生气。
后来萁子去朝鲜北部,周武王也不难为他,便把朝鲜封给他食禄,便有了萁子朝鲜。
2、缅甸果敢族
直白点说缅甸北部山林的果敢族,就是中国境内的汉族,他们说汉话,写汉字,甚至连手机信号都是中国移动的!
他们移到缅甸背部生活,与两次大的政治事件有关,一次是明末清初的永历皇帝南窜事件;一次则是解·放·战·争时期残留的没有去台湾的国·民·党部队。
这些人在缅甸生活的并不尽如人意,反而由于收到缅甸政府民族政策的束缚,受到不公平待遇!
3、卡尔梅克族
说到卡尔梅克族,其实知道的人不多,但提到大名鼎鼎的土尔扈特部,提到著名的民族英雄渥巴锡,恐怕很多人就不陌生了。
这卡尔梅克族就是土尔扈特部没能不远万里回归祖国的那一部分人,为什么不一起回来?当时的土尔扈特部在俄罗斯伏尔加河两岸游牧,双方的交流基本上是在冬季伏尔加河结冰之计。
当年土尔扈特部回归祖国,启程时伏尔加河还未结冰,沙俄已经获知土尔扈特部的逃离意图,形势紧迫,不待等到伏尔加河西岸的族众,渥巴锡便率领族人先踮了!
当然还有如今土耳其的匈奴,印度的巴布尔,都是中国历史上存在过的少数民族!
我是近猪者痴,边缘历史爱好者。
看了几个回答,感觉遗漏了近代最重要的一支外迁少数民族,十万东干人,他们是清代同治年间,陕甘回族暴动被左宗棠击溃后流亡俄国中亚地区的陕甘回族后裔,今天仍然讲着清末的陕甘方言,多数生活在吉尔吉斯斯坦、哈萨克斯坦,少数分布于俄罗斯、蒙古、乌兹别克斯坦境内。
东干人的由来
清朝咸丰年间,国内陆续爆发太平天国、捻军、云南回族起义,清朝军队调往南方,以至关中防务空虚。陕西甘肃等地回族趁清政府腐朽软弱、忙于镇压各地起义的机会,在西北地区发动覆盖陕甘宁青等省、席卷数百万人口的暴动。在左宗棠的镇压下暴动失败后,这些回族从中国逃亡至中亚。这其中有两次较大的迁徙。
一次是暴动领袖、回军十八大营的元帅之一的白彦虎于1862年至1870年发动的变乱被左宗棠击溃后,余部便窜逃至当时俄国七河地区;另外一次是,左宗棠收复新疆大部后、1881年曾纪泽改签《中俄伊犁条约》将俄国侵占的伊犁地区收复,大批回族人担心清政府追究其参与暴动,陆续迁入俄国境内。这两次迁徙近万余人。
1924年,苏联使用“东干”命名这个组群,东干人成为全世界唯一一个使用汉语但不使用汉字的组群
东干人在西安扣门探亲
东干人的语言还保留着古汉语的说法“衙门”、“大人”、“衙役”、“学堂”、“使唤”、“路数”、“营生”,这是东干人每天都要说的词。他们称总统为“皇上”或“皇帝”,称商店为“铺子”,称银行为“钱庄子”,称货币为“贴子”,称朋友为“联手”,称理发师为“待诏”,把“签名”叫“画押”,把结过婚的妇女叫“婆娘”,等等。
100多年来,东干人与周边民族友好相处,适应当地的风土民情,又能将中国文化中的习俗、语言保留下来。如喜食面食,仍用筷子吃饭,食品也保留原来名称,如莲花白、黄瓜、凉粉、卤面、面片儿、馍馍、胡椒等。大多数东干人都讲东干语(即汉语),语调中仍有纯朴浓重的陕西、甘肃方言和一些北方汉语成分。结婚时讲究嫁妆、彩礼、闹新房。
声明:文章由网友 张峰 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郑和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恶意造谣抹黑国家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投诉反馈:(郑和号)提供跨境外贸周边相关经济资讯内容,资料收集自网络,文章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enghehao.cn/531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