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国家巴拉圭为什么一夫多妻?
南美国家巴拉圭为什么实行一夫多妻制?这个要从巴拉圭与巴西丶阿根廷丶乌拉圭的战争谈起。
巴拉圭的“一夫多妻制"施行了100多年,已经成为“过去式",这种“一夫多妻制",于上世纪60年代终结,如今的巴拉圭,实行的是“一夫一妻"制,城市已经被现代化的婚姻观取代。在边远的乡村,据说还有少之又少的一夫多妻现象残留。
下面简单的谈一谈巴拉圭“一夫多妻制"的由来。
※现在的巴拉圭地理图
※巴拉圭战争前的地理图
三国同盟的巴拉圭战争。
巴拉圭战争俗称三国同盟战争,还有人称是“三国灭绝一国“的战争。
战争时长:1864年10月一一1870年。
参战同盟国:有巴西帝国,阿根廷,乌拉圭三国;对战国家巴拉圭。
战争的原因:对领土领海及资源的争夺。当时的巴西帝国,要夺起巴拉圭东北邦盛产黛茶的马托格罗索地区,并获得巴拉那河和巴拉圭河通往大西洋的通道。阿根廷不承认巴拉圭的独立,并向其提出了领土要求。巴拉圭则向阿根廷提出巴拉那河到大西洋的航行权。
※巴拉圭战争图
在各方利益之争达到不可调和时,战争由此爆发。
拉美独立运动的爆发,拉美各国纷纷独立;被西班牙殖民的巴拉圭,于1881年6月宣布独立。
西班牙殖民时期留下的领土争端后遗症,巴西帝国和阿根廷中央政府,政权巩固后,将扩张的野心延伸到了巴拉圭和乌拉圭。当时的巴西和阿根廷政府极力妖魔化巴拉圭洛佩斯。当时的邻国乌拉圭发生了内部党派之争,巴西支持当时的乌拉圭红党叛乱,巴拉圭指责巴西对乌拉圭的“帝国主义"政策,向巴西政府发出最后通牒,巴西不顾巴拉圭的警告,出兵乌拉圭,干涉乌拉圭的内政。
1864年12月13日,巴拉圭选择向巴西宣战,出兵马托格罗索地区。阿根廷政府拒绝巴拉圭从阿根廷领土上经过,1865年3月18日巴拉圭又向阿根廷政府宣战。从而拉开了战争的序幕。1865年5月,巴西丶阿根廷丶乌拉圭三国组成联盟,向巴拉圭宣战。
战争结果:经过3年多多回合的拉锯战,以巴拉圭的彻底失败而告终。巴拉圭在这次战争中,从战争之初的53万人,到战争结束只剩下22万人。
战争结束后,巴拉圭还向巴西丶阿根廷丶乌拉圭三国赔付了巨额的战争赔款。三国联盟的死伤人数也达到10万人以上。
此次战争,巴拉圭被巴西丶阿根廷瓜分了15.4万平方公里的土地,约占巴拉圭国土总面积的40%,巴拉圭也成了一个没有出海口的彻底的内陆国家。
据战后1871年的乌拉圭资料统计,1865年战前,乌拉圭有人口52.5万人,1871年,剩下221079人,其中女性106254人,儿童86079人,战伤战残成年男性28746人。
巴拉圭战后的人口和男性人口为什么这么少?
※巴拉圭的一夫多妻制
在战争最紧迫的年代,巴拉圭将募兵的男性年龄降至12岁,10岁也可应征,上至60岁以上的老年男性。巴拉圭顽强的战斗精神,宁可亡国,也不投降的不屈作风,使男性达到前仆后继的程度。
战争结束后,男性严重缺乏,男女比例严重失调,乱伦滥性的情况增加,女性为争夺男性,经常发生打斗现象。为了增加人口,巴拉圭政府不得不执行新的婚姻法,新的婚姻法规定,男性必须“一夫多妻",不执行者,有牢狱之灾(将被判刑)。
这一婚姻法,在巴拉圭的历史上沿续了100多年,也使巴拉圭成为“男人的乐园"。
※巴拉圭的一夫多妻
随着巴拉圭人口的增长,男女比例的逐渐平衡,巴拉圭国民呼吁取消“一夫多妻制"的呼声日高,早在上世纪60年代,巴拉圭已经修正了新的婚姻法,实行了“一夫一妻"制。如今巴拉圭的人口已经发展到700多万。
到目前为止,南美大陆共有12个被国际社会普遍承认的主权国家,其中绝大多数都跟中国建立并保持着外交关系,只有巴拉圭逆潮流而动,始终没有跟中国建交。那么,巴拉圭究竟是一个怎样的国家?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它迟迟不肯跟中国建交?今天,我们就来聊聊这个“奇葩”的国家。
巴拉圭是南美洲中部的内陆国家,南部边境全部与阿根廷接壤,东北部与巴西毗邻,西北部则与玻利维亚交界,国土面积约40.7万平方公里,人口总数为705万,首都为亚松森。巴拉圭是个多民族混居的国家,其中95%为印欧混血种人,其余为印第安人和白种人,官方语言为西班牙语和瓜拉尼语,绝大多数居民(89.6%)信奉天主教。
在16世纪之前,巴拉圭原是印第安人居住地,主要分为瓜拉尼族、圭库鲁族两大支,主要从事农业和渔猎活动。1537年,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并在境内陆续建立起亚松森等据点,此后巴拉圭逐渐沦为殖民地。起初,巴拉圭隶属于秘鲁总督区,后来又划归拉普拉塔总督区(管辖今天的阿根廷、玻利维亚、巴拉圭和乌拉圭)。在美洲独立运动的影响下,巴拉圭于1811年5月14日宣布独立。
巴拉圭独立之初,面临的形势极其严峻:阿根廷独立后,一直梦想统治原拉普拉塔总督区,因此拒不承认巴拉圭的独立;巴西对巴拉圭怀有领土企图,希望能吞并该国盛产马黛茶的马托格罗索地区;玻利维亚虽然实力虽弱,但也想占据巴拉圭西部部分地区。从内部来看,巴拉圭独立之后,长期处于军阀混战当中,政局长期动荡不安。
在弗朗西斯科·索拉诺·洛佩斯·卡里略的统治下(1862-1870年),巴拉圭迎来全盛时期,在经济、军事、教育等方面取得的成就斐然可观,成为可与阿根廷、巴西相抗衡的强国。凭借着强大的国力,洛佩斯对巴西、阿根廷两大邻国发起先发制人的打击,以求摆脱长期以来它们对巴拉圭的欺压。然而,洛佩斯挑衅两大邻国的行动终以惨败告终,而他本人也在抵抗活动中被杀。
巴拉圭战败后,被迫签订丧权辱国的条约,由此丧失了出海口和15.4万平方公里的领土。不仅如此,战争还给巴拉圭带来极为惨重的伤亡,使其人口总数由战前的52.5万锐减到22.1万,损失率高达58%!幸存者中,包括妇女10.6万、儿童8.6万,而成年男子则仅为2.9万。为缓解男女比例严重失调的难题,巴拉圭只好默许民间实行“一夫多妻”制,直到今天依旧如此。
1932-1935年,为争夺北查科地区丰富的石油资源,在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和阿根廷的支持下,巴拉圭与玻利维亚(受美孚石油公司和智利支持)兵戎相见,史称“查科战争”。经过长达3年的惨烈战事后,巴拉圭虽然获得最终的胜利,并夺取玻利维亚约18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但却牺牲掉4万多名青壮年的性命,同时还导致经济的全面崩溃,真可谓得不偿失。
战后的经济破产导致巴拉圭出现大规模失业潮,加剧了社会的动荡不安和民众的不满,在这种情况下,军人干政的现象“死灰复燃”。1954年5月,武装部队总司令斯特罗斯纳通过政变上台,此后连选连任7届总统,统治巴拉圭长达35年时间,直到1989年才被部下发动的政变推翻。斯特罗斯纳下台后,巴拉圭重归民主政治,但此时国家的经济形势却已是极为严峻。
斯特罗斯纳执政时疯狂敛财,个人资产高达50亿美元,但国民经济在他的治下,却是每况愈下、长期低迷。时至今日,巴拉圭仍是一个相当贫穷的农业国家,农牧业、林业是国家的支柱型产业,但工业基础却非常薄弱,科技水平极其落后,经济发展的后劲明显不足。根据世界银行的统计数据,巴拉圭人均GDP仅有4366美元,还不到中国的一半,是拉美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
作为美国长期以来的“跟班”,巴拉圭在外交事务中一向美国唯马首是瞻,但在中美实现邦交正常化后,该国却并没有适时跟进,而是仍与台湾保持着官方往来。时至今日,巴拉圭仍然是南美唯一没有和中国建交的国家。不过,随着中巴之间经贸、人员往来的日渐密切,相信用不了多久时间,两国终会实现关系正常化。
资料来源:《列国志:巴拉圭》、《巴拉圭史》
大陆呢?老三老五都排成了行。
声明:文章由网友 外贸李老师 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郑和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恶意造谣抹黑国家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投诉反馈:(郑和号)提供跨境外贸周边相关经济资讯内容,资料收集自网络,文章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enghehao.cn/541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