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日尔(欠发展国家)
目前国内状况
尼日尔基础设施落后,工农业基础薄弱,对外来投资依赖较大,仍处在经济发展的起飞阶段,同时也意味着在广泛的领域里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机遇。2013年以来尼日尔政局逐渐趋稳,政府致力发展经济,积极实行吸引投资政策。受自然条件恶劣、市场容量狭小和先期资本投入较大等因素限制,该国发展经济和吸引外资存在一定困难。
历史
8~18世纪,东部属博尔努帝国;18世纪末,颇尔人在中部建立了颇尔帝国。
1922年沦为法国殖民地。
1958年12月成为“法兰西共同体”内的自治国家,称尼日尔共和国。
1960年7月退出“法兰西共同体”,同年8月3日正式宣布独立。
采矿业
尼日尔拥有丰富的铀资源,占世界总储量的11%,居世界第五位。磷酸盐储量居世界第四位,尚未开发。
外交
中华人民共和国与尼日尔共和国1974年7月20日建交。1992年6月19日尼过渡政府宣布同台湾当局“复交”,7月30日中国政府宣布中止与尼外交关系。1996年8月19日中尼复交。
经济
尼日尔1986年开始发展经济并实施经济结构调整计划。20世纪90年代,由于政局持续动荡,经济陷于停顿状态。1994年非洲法郎贬值使尼经济进一步遭受沉重打击。1996年巴雷执政后采取了一系列改革国有企业、整顿公共财政等措施,经济状况略有改善。1999年4月尼发生政变后,西方国家中止财援,导致尼财政拮据,发展资金匮乏。坦贾总统执政后,尼日尔政府加强宏观调控,开源节流,整顿国家财政。随着西方国家和国际金融机构陆续恢复对尼日尔援助,尼日尔经济状况开始好转,财政危机有所缓解。2008年,尼政府继续执行重点扶持农村、教育和卫生事业的“减贫战略” 和“总统特别计划”,努力推进能源资源开发合作多元化政策,积极推进重大工程建设,坎达基大坝、尼日尔河二桥和津德尔炼油厂项目相继奠基或开工。国内粮食丰收、矿产开发和通讯运营许可收入增加,尼日尔目前经济继续好转。但是由于基础薄弱,债务负担沉重,发展受自然环境、北部局势安全问题波动影响较大,尼日尔经济总体发展仍十分困难。
工业
工业基础薄弱,主要有电力、纺织、采矿、农牧产品加工、食品、建筑和运输业。根据1998~1999年经济改革计划,开始对电信、能源、水、燃料领域的国营企业实行私有化。
农业
全国80%以上的人民从事农业,可是粮食生产不稳定,主要粮食作物有小米、高粱、薯类和豆类。畜产品是国内第二大出口产品,出口值仅次于铀。
对外贸易
主要出口铀、黄金和牲畜,尼日尔国内没有铁路。进出口物资主要经科托努、拉各斯和洛美等邻国港口转运和空运。尼日尔国内有尼亚美、阿加德兹和津德尔三个国际机场。
东南亚新视角,缅甸新思维,欢迎关注 缅甸中文网
尼日尔是西非最大的国家,也是世界上最不发达国家之一。
人口超过1800万。尼日尔的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公里5人。人口主要集中在尼亚美及其周边地区。
由于尼日尔气候属于干旱热带性,终年炎热少雨。平均气温摄氏30度,干旱和政治不稳定,只有58%的尼日尔人能够获得净化过的饮用水。
雨季从6月到9月,旱季从10月到第二年5月。降水量由西往东逐渐递减。造成尼日尔水资源比较贫乏。
1990年,城市人口中的61%和29%的农村人口,能够获得良好的饮用水。但如今,尼日尔100%的城市人口都有净水供应,但只有49%的农村人口获得了净水。
很多家庭都选择靠近河流居住,以方便获取生活生产用水,“我真的很高兴能够靠近水面,因为我浪费的时间比其他人少。”
“当我到达河边时,这是与其他女性交谈的好机会。我们讨论婚姻,洗礼和社区。”
从10世纪开始,伊斯兰教在尼日尔广泛传播,深刻影响了尼日尔的文化和国民。超过99%的尼日尔人信奉伊斯兰教。
农业是尼日尔最基本的经济生产部门。但由于水源太少,粮食长期不能自给。
畜牧业反而是尼日尔的经济支柱之一,尼日尔铀矿储量居世界第五位,占世界总储量的11%,是世界第四大产铀国。另外尼日尔丰富的磷酸盐,煤炭和石油资源也比较重要,渐渐成为尼日尔的支柱产业。
国土轮廓像比目鱼,1960年独立至今60年来国际舆论只关注它“贫困、政变和铀矿”。
西非与北非、中部非洲的连接点,撒哈拉沙漠经萨赫勒地带向黑非洲的过渡区
尼日尔共和国地处西非内陆西端、撒哈拉沙漠南缘,面积126.7万平方公里,有乍得、尼日利亚、布基纳法索、贝宁、马里、阿尔及利亚、利比亚7邻国。2019年末人口2331万,GDP129亿美元。
沙漠占全国面积3/5,自北向南由大到小大致分沙漠、草原、平原三部分,尼日尔河流经该国500公里,流域集中了全国人口的一半,是最主要的农业区。当地有“西非火炉”之称,年均温度30℃以上,年降雨从南部750毫米至北部20毫米。北部属热带沙漠气候,终年炎热且十年九旱,南部为热带草原,有旱季和雨季(6—9月)之分,旱季哈马丹风盛行。
人文特征恰似地理:沙漠游牧和非洲农耕两大族群
尼日尔人分为南方非洲裔和北方图阿雷格人为主的游牧族裔。豪萨人占56%,杰尔马人(桑海人)占22%,两大族均集中在南方从事农业,其他民族为游牧和半游牧,包括富拉尼人。北方族群约占全国人口13%,以图阿雷格人最多,占总人口8%。族群冲突一直是威胁尼日尔国家统一的一大难题。
豪萨语通用于大部分地区,其次是杰尔马语,法语为官方语言。近9成居民是逊尼派穆斯林,其他为原始拜物教和基督教信徒。
长期以来,尼日尔一直是区域主要的商业活动中心。公元7世纪起,桑海、马里、博尔努、颇尔等帝国以及豪萨城邦相继控制该地区,但从未形成过统一的国家。法国人20世纪初占领该地区,1904年将其并入法属西非,1922年它成为法国殖民地,1960年8月,尼日尔独立。
国际舆论关于尼日尔的主题:政变、贫穷、铀矿
尼日尔经济以农牧业为主,工业落后,服务业欠缺,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差,为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全国2/3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4次成功政变。1974年,孔切中校率军夺权,开始军政府新纪元,1987年孔切病逝,军队领导政治过渡,1993年首次多党大选产生民选总统,权力也从杰尔马人转至豪萨人手中。1996、1999年接连两次政变后,当年追随孔切的坦贾当选总统至2010年2月,该国第4次成功政变掀翻“伟大的、尼日尔不能没有的”坦贾,2011年大选诞生(独立后的)“第七共和国”。
尼日尔地广人稀,只有不到4%的土地可以耕种,独立至今一直稳坐全球最穷国家的“最后排”。贫困率44%,预期寿命62岁。
尼日尔资源不丰,尼日尔河只是“吝啬”地划过西南一隅,乍得湖也仅沾个边,没水没农业,旱灾几成天敌。其矿产种类不多,除了放射性矿产铀,西方石油公司忙活了20多年,难寻经济价值藏量的油田。铀矿由法国公司1957年发现,1968年起开采,迄今已探明储量在24万吨,远景储量可再添20万吨,蕴藏量居世界第5,年产量3000吨以上居第4,出口量第3。
铀矿对经济作用不大。一是国际市场铀价大起大落,二是法国阿海珐集团长期垄断该国铀矿开发,据称法国每3盏灯中就有1盏靠尼日尔铀矿点亮,三是铀矿集中西北边远地带,图阿雷格分离势力频频以绑架外国专家、武装袭击等方式提高对政府的“要价”,使得新矿开采受阻。
铀矿占尼出口总额的70%,却仅贡献GDP的近6%。英国《卫报》曾援引两个“有趣”数字,一份来自非政府组织,阿海珐2010年在尼日尔铀矿产出额35亿欧元,尼日尔政府只分到了4.59亿欧元,而在2012年仅阿海珐公司获得的免税额就达到3.2亿欧元。另一份来自阿海珐:在尼开矿40年来,该公司已经将80%的总收益——共计8.71亿欧元交给了尼日尔政府,它完全遵照双方的协议并遵守该国相关法律。
声明:文章由网友 张峰 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郑和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恶意造谣抹黑国家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投诉反馈:(郑和号)提供跨境外贸周边相关经济资讯内容,资料收集自网络,文章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enghehao.cn/59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