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淘宝运营模式10余年,希望我的回答能帮助到你。
这次疫情就是一场不可抗力,对于各个行业都会带来不同程度的损失。电商行业里也一样,大部分商家是有不同程度的损失的。
从买家的购买行为分析,得出以下结论:
网店从事的行业不一样,受损失的程度也不一样的,像大家熟知的服装鞋类,和经营百货类的店铺损失不一样的,像我操作的一个店铺卖饭店餐具的,直接就傻了,直接就是没无人问津了。
当然也有少数网店逆势而上,比如一些销售游戏点卡的,等等。
从难以复工的角度分析:
比如有些网店的销售开始回暖了,但是各地复工困难,一些厂家不能正常回复生产,网店的供应跟不上,货品、库存跟不上。
对于一些有点规模的网店,公司复工难,人员很难到齐,像一些岗位,客服、仓储,不能正常复工,会导致整个公司的效率低下,从而带来损失。(我们家的店铺不能正常发货,店铺好几个指标都绿了)
这是一场全民战役,作为电商人,这也是参与战斗的一种方式吧,战役必胜,多难兴邦!
再一个为我们带来一个思考点,疫情过后会怎么样?自己所从事的行业,自己所在的公司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现在开动脑筋,努力为将来做准备吧!
电商型的公司,后期可以考虑,努力开拓为他人提供一件代发的服务。
肯定有影响!但中小实体受冲击更大,有的电商平台与实体互为一体,政府已经对各地实体经济统计,然后落实给优惠政策。
2020年这个开头,对于电商人来说,是最难的一次,快递停运,工厂停工,整体变得乱序。武汉疫情,考验的不仅仅是每个人的健康免疫力,也是一个企业/国家的免疫力,包含对重大公共卫生和经济体系的调整能力。
线下商业基本处于瘫痪状态,对于电商企业来说,也会面临一次大的调账, “活下来”是一个多么朴实的愿望,那么这次疫情会给商业带来哪些大的变化了。
1. 消费习惯变革——短视频新媒体,直播流量持续加大
这次疫情给人们带来生活习惯上的改变,保守的估计也得持续三个月,而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而如果一个人呆在家里,每天都用手机APP买菜、买肉、买米、买水果、买零食,试想一下21天之后,他可以出门去逛商场超市了,但是很多人依然会选择用手机买菜、买肉、买米、买水果、买零食,因为习惯了。习惯的养成是非常困难的,但是习惯一旦形成,想要改掉那是难上加难。一个果粉,很难去更换安卓的手机,原因很简单,操作系统不习惯;一个可口可乐的忠爱者,很难去尝试百事可乐,原因很简单,口味不习惯;一个吃惯了中餐的人,跑到欧洲旅行2周回来,居然瘦了5斤,原因很简单:吃的不习惯;一个用右手吃饭的人,突然有一天,右手受伤了,被迫用左手吃饭,他居然用勺都会把饭撒到地上,原因很简单,用的不习惯。
接下来,将有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盒马、每日优鲜买菜买水果送到家,越来越多的人习惯用短视频和直播的方式来购物,用在线教育来学习,越来越多的人会习惯用抖音、快手做生意赚钱,越来越多的人会习惯线上学习分享经验……
2003年的非典,催生了淘宝、京东让原本线下的模式转变到了线上。而2020年的武汉肺炎,将会催生一大批短视频,直播带货网红,线下品牌转型线下,知识付费达人。
2. 品牌变革——蚂蚁雄兵,海量风格化/网红小而美品牌崛起
这次肺炎的处理方式和03年的非典相比,最大的特点就是以“地域+人群”为中心去设置所有的流程/措施/目标,“人群”的问题解决了,疫情就稳住了。
同样的逻辑:传统的零售格局是按“商品”划分的,不同的商品划分到不同的场所,然后人们要围绕这些场所去转,比如美食街,家具城,小商品市场,服装一条街等等;整个社会都是以“商品”为中心。未来的社会格局是按“人群”划分的,不同的人群生活在不同的社区里,然后商品和服务要围绕人群去转,整个社会都是以“人群”为中心,或者说“社群”是未来社会的基本单位。以“人群”和“社群“为中心的时代,商品是怎么产生并流通的呢?
可以参考“蜂群模式”,即:每一个蜂群当中,都有一个“蜂王”和少量的雄蜂及数量众多的工蜂组成,雄蜂和工蜂对蜂王非常忠诚。每一个蜂群都有很好的自运营能力:一只优良的蜂王年产卵总数可达10万粒以上,每一只工蜂都能采集花蜜分泌蜂王浆,繁衍后代的同时供养蜂王。
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网红开创自己的品牌,就像一个蜂王一样,配合的团队就像雄蜂一样,紧密配合蜂王,而数量众多的粉丝会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网红,购买网红推荐的产品。
未来也会有小而美的团队,独立运作自己的精众品牌(只服务于垂直细分领域的一小部分精众群体),他们愿意为品质买单,愿意为情怀买单,愿意为圈层买单。而围绕这个品牌聚合起来的一个“蜂群”,又会形成一定的自运营和自裂变机制。
不论是网红IP还是精众品牌,其本质都是IP的人格化和品牌化,具备人格化的品牌才能牢牢吸引一批忠实的用户。也因此,中国经济将出现一大特征:那就是海量小众品牌的崛起,这也是明显的优势。前段时间,ZARA出现了在中国关店的新闻,就连快200年的老牌巨头公司——宝洁都退市了,很多人看没看透背后的本质,这说明像这样的全球性巨头,正在被一群“蚂蚁雄兵”蚕食!这群蚂蚁雄兵就是海量的中小品牌,越来越多的个性化小众品牌,借助小红书、抖音等媒介迅速攻占年轻消费群体的心智,正在如雨后春笋般喷涌而出。在中国哪怕抢占1‰的市场,也有庞大的1400万群体,也足够让一个品牌活好、做强。
3. 营销变革——寻找“超级传播者”,经营私域流量
疫情爆发之初,钟南山院士就曾提醒,一个健康的年轻人,回传播至少20个普通用户人群,一定要谨防“超级传播者”,这说明本次疫情的扩散,不再取决于多少个感染个体,而是取决于有多少个强势个体。这个逻辑在未来的商业传播上同样适用。今天动辄几千万粉丝的网红达人并不鲜见,尤其像很多短视频网红,别人关注你都是图个热闹,然而能够真正起到意见领袖的人却屈指可数。互联网已经从早期追求点击量的“流量思维”,升级到了追求粘性的“留量思维”,也可以说从“公域流量”到“私域留量”的升级。
所谓“公域流量”,追求的是平台对用户的数据采集,形成越来越清晰的用户画像,再进行广告推广和引导消费,本质上还是依赖于“用户主动找内容”,在此前提下触发的相关广告推荐。而天猫、京东、美团的这种模式,强化了平台的“中心化”作用,但是高昂的流量获取成本,让越来越多的商家望而却步。
“公域流量”好比大江东去浪淘尽,你只能在江边饮一瓢,再多的流量其实跟你是没有多大关系。而“私域留量”是你在江边开一道水渠,引入江水到自己的池塘当中,虽立潮头,看大江东去,却有了自己的池塘,你就可以养鱼养虾养蟹了,经营好这一池塘,才能创造无限可能。
如何拥有自己的私域流量?是每一个商家/网红考虑的核心问题。除此之外,我们要想迅速的推动品牌建设,提高知名度,必须得密切关注“超级传播者”。我们赋予他们一个新的名词“超级客户”这个公式足可以说明价值程度的高低:
1个超级客户价值>100个私域留量价值>10000个公域流量价值>1000000个泛域浏量价值
(1个爱的死去活来>100个爱意萌生>10000个有点喜欢>1000000个觉得漂亮)
简而言之,我们将经营的重点投放在将“公域流量”巧妙转化成“私域留量”,进而筛选出那些“超级传播者”的“超级客户”,那将起到事半功倍、基业长青的效果。
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声明:文章由网友 跨境刘大仙 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郑和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恶意造谣抹黑国家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投诉反馈:(郑和号)提供跨境外贸周边相关经济资讯内容,资料收集自网络,文章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enghehao.cn/600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