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旺达为什么会发生大屠杀?
卢旺达这个国家是世界上最贫困不发达国家之一,卢旺达座落非洲中东部,是一个内陆国家,94年4月份卢旺达发生种族之间的大屠杀,参与的各个主要族种有胡图族对图西族及胡图族温和派,也是胡图族对图西族和胡图族温和派进行的屠杀。
是什么原因引起了胡图族对图西族的屠杀的?94年之前的那个时候卢旺达军阀混战,内战爆发,主要交战方是卢旺达爱国阵线,卢旺达爱国阵线主要由图西族的难民组成,这些难民组织主要生活在卢旺达的邻国乌干达。由卢旺达图西族难民组成的爱国阵线与胡图族的卢旺达政府军发生了内战,卢旺达内战爆发卢旺达的邻国们很担心,就进行了对卢旺达内战调解,最终达成停火,签署了和平协议。
不过当时的卢旺达政府有一些激进的高层主政人员认为卢旺达总统对图西族的爱国阵线让步太多了,认为胡图族吃亏了,这些激进高层非常不满,就在94年4月6日的这一天一架搭载卢旺达胡图族总统与布隆迪总统的飞机在卢旺达首都基加利被火箭弹击落,两总统和机上的全部人员遇难。
至于谁是击落了卢旺达胡图族总统飞机的主谋致今没有定论,而当时胡图族执政高层激进分子认为是图西族的爱国阵线击落了总统飞机,这就成了种族大屠杀的导火线。不过当时的图西族爱国阵线认为这是胡图族激进分子自导自演的谋杀,目的就是胡图族为大屠杀的发生找借口,不过有人认为巴戈索拉上校是主谋。
在卢旺达种族大屠杀中,大多数死亡的是图西族人,100天的屠杀死亡人数八十万以上,这些被屠杀的人数是当时卢旺达人数的八分之一,还有几十万女性遭到强暴。施暴的人是胡图族的士兵,民兵和胡图族平民,他们使用砍刀,削尖木棍,枪支对图西族进行了杀戮,而且那时候的当地卢旺达媒体进行了煽动,就此爆发了卢旺达的屠杀灾难。
美国总统为什么要为卢旺达大屠杀道谦?
98年时任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卢旺达机场向幸存者表达了委婉的道歉,美国是世界大国,是联合国参与维和部队的成员,作为世界头号大国的美国,作为世界“警察”的美国认为自己在卢旺达大屠杀开始的时候没有及时制止,而是毫无作为地看着卢旺达图西族被屠杀,没有尽到大国责任。当然了在当时的整个国际社会,美国作为头号超级大国是最有能力能制止这场屠杀的,国际社会认为当时的美国没有作为,因此美国受到了谴责,该管的时候不管,不该管的时候爱参和,因此在当时国际社会的谴责声中,美国备受到煎熬;98年克林顿在卢旺达机场表达委婉致歉。
欢迎大家围观。 点评。 点赞
前言
- 卢旺达屠杀
卢旺达大屠杀是以1994年4月6日布隆迪和卢旺达总统乘坐的飞机受袭失事、两位总统死亡为导火索,于次日(4月7日)引发并延续至1994年6月中旬的大屠杀。该事件是卢旺达的胡图族对图西族及胡图族温和派有组织的种族灭绝大屠杀,共造成80万至100万人死亡。除了军队,对大屠杀负主要责任的还有两个胡图族民兵组织:Interahamwe和Impuzamugambi,同时大量的胡图族平民也参与了大屠杀。
- 美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没有出面干涉
悲剧发生后,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有能力干涉却选择不作为的美国身上,因为美国的不作为在某种程度上是助长了屠杀的蔓延,而作为维护国际秩序的大国在此时竟然选择了回避,这种逃避的态度遭到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面对这种国际舆论压力,美国最后不得不开始出动,并在一片骂声中进行着善后的工作。
作为一个国际社会中的大国,美国是有责任出面干涉的,但是美国在屠杀事件前后却受着国际与国内的双重舆论压力影响,这种压力就使美国在决策中延误了时机,不仅没能及时制止屠杀事件,同时也使美国的国家形象受损,而这个舆论压力就与不久前在索马里执行的维和行动有关。
- 美国政府因维和受到双重压力而延误干涉的机会
1992年12月3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第794号决议案,批准成立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索马里维和部队,其任务是确保人道主义援助物资的安全发放及协助索马里重建和平社会,但在任务执行的过程中维和部队屡遭当地武装军阀侵扰,大量援助物资被抢夺,美军为除掉军阀开始策划了军事行动。
1993年10月3日,美国陆军特种部队和当地武装军阀在索马里首都摩加迪沙市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在这场战斗中美军两架黑鹰直升机被击落,19名战士阵亡,而当地民兵的死亡人数则超过1000人,战斗非常惨烈。
但这场本该是正义的军事行动其性质却在不断向相反的方向发展,战斗结束后国际媒体开始爆出战后的惨状,当地民兵死伤成片,其中还包括妇女和儿童,这些画面不断地刺激着人们的神经,有人开始质疑美国:你们到底是去维和还是去搞屠杀?
而这种负面情绪还在不断地蔓延,在国际媒体中也开始出现了质疑美军行动的声音,而一些阴谋论更是把美国刻画成丑陋的伪君子,直指美国在非洲的部署是在贪图中非的宝石。
但最令美国无法承受的是国内的舆论也开始发生转变,战斗结束后,阵亡的美军士兵被游街拖行,这个画面被传回到美国引起了轩然大波,这一幕深深地刺痛了美国民众的内心,国内舆论一致抨击美国政府无能的表现,强烈要求撤军。
此时美国政府受到了国内外的双重舆论压力,只能被迫妥协放弃行动,但在这个过程中美国不断地遭受指责,还因交换战俘被质疑军事行动的初衷,最后在一片骂声中陆续撤军。
美国在送去成千上万吨的粮食和药品,还牺牲了19名优秀的战士就换来了这种结果,此时的美国也只能做自我安慰,而这段时期也是美国政府最难做的时期,不敢发声,只能默默地等待事态的平复。
然而仅仅几个月后,卢旺达爆发了种族暴乱,这个信息又触动了美国政府的神经,索马里的阴影还未消散,全世界也都在观望着事态的发展,美国国内也没有过多主张干涉的声音,也只提出了提供必要的医疗等物资援助。
然而谁也没想到,卢旺达的暴乱迅速发展成了种族屠杀,国际社会还没有反应过来就已经死伤无数了,此时美国鹰派开始提议要干涉,但反对的声音则更顾及国内的情况,双方各执一词,美国政府就在这种无休止的争论下延误着干涉的时机。
但很快,卢旺达的种族屠杀规模已经到了死伤几十万人的规模了,部分欧洲国家看到如果事态得不到控制那将可能会发生更大的悲剧,有国家开始试探性的前去开展小规模武装救助行动,但很快这些前去的国家也受到了屠杀威胁。
面对屠杀的失控,白宫吵翻了天,而美国国内的舆论也开始发生着改变,“我们是不是该做些什么”这种声音开始出现,但此时美国政府的谨慎还是没能做出最终干涉的决定,直到大屠杀死亡近百万人。
然而,一切争吵都没有意义,死去的生命不可复生,卢旺达的种族屠杀震惊了全世界,而更可怕的是这种屠杀没有人来制止,尽管部分欧洲国家已采取了行动,但并没能阻止屠杀,而最有能力的美国却在一旁观望,这就让此时的美国又成了众人的焦点。
而美国国内的舆论也发生了惊天的转变,“纵容屠杀就是帮凶”、“身为美国人是一种耻辱”,这些激烈的声音开始不断出现,更有人表示愿用自己的生命去拯救数十万人的生命,纷纷表达了对美国政府的不满,美国政府再一次的陷入了舆论的旋风中。
美国最终开启了救助行动,但这个行动却是在一片骂声中进行的,部分欧洲国家站在出兵救助的道德制高点上严厉指责美国的不作为,而更多观望的国家也跟着一起数落美国没负起大国的责任。
美国在短时间内受到了两次国内外的舆论冲击,这使美国清楚地意识到作为一个负责任大国,做与不做是都会受到指责的,做了受指责那是因为做得还不够好,而不做则直接是一个道德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自身的价值观念和信仰绝对不能再次被舆论所影响,因为作为一个有信仰的强者就必须要勇于承受世人的误解与指责,但绝不能因压力而违背自己的信仰。
1998年3月25日,卢旺达基加利机场,美国总统克林顿怀着沉重的心情说出了这段话。
屠杀开始后,我们没能快速地采取行动,而在全世界都有像我一样的人坐在办公室里任其一天天过去,我们并没有领会到自己已经被难以想象的恐怖吞没,不知它有多深,有多快……
比尔克林顿
我是小熊哥,欢迎大家一起讨论。
美国就是一个横一道直一道。前苏联只横不直对敌对就是一个横。朋友耗的不知怎么是好。国资耗空为威风。美国有时候为了名气。能给一个不重要小国赔不是。这就是以小胜强。有坏转好的战术
声明:文章由网友 青岛跨境张橙 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郑和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恶意造谣抹黑国家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投诉反馈:(郑和号)提供跨境外贸周边相关经济资讯内容,资料收集自网络,文章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enghehao.cn/615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