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产业升级,制造企业有哪些建议?
制造业经过40年的发展,如今进入了产业升级期。关于产业升级这个名词,每个人都有一个特定的认知,有些可能立马会想到 “去产能,调结构”,有些则会想起“工业4.0,互联网+”。那么究竟什么是产业升级?是否只有哪些高大上的“商业新模式”才是制造企业的升级方向?
升的是什么?
产业升级就是一次“改进和重建”的过程。对于一家企业来说,产业升级的目的在于提高其产品附加值;对于一个产业来说,其产业升级的目的是提高产品平均附加值;对于国家来说,产业升级代表了整个经济的增长方式。无论是哪个层面上的产业升级,其最终都需要每个企业的觉醒和参与。针对某个企业而言,产业升级就是质量与效率提高、管理模式改进、技术升级、产业链升级、结构改变。对于制造型企业来说,其升级的内容可更直观:
效率与质量提升:制造管理的核心要素,是目前大多数中小型制造企业仍旧追求的目标,也是工业2.0时代最关注的内容,其属于升级的基础要素;
管理模式改进:即涵盖涉及到工业工程、精益生产等制造管理模式,也涉及人才管理、财务管理、运营管理和战略管理等企业管理范畴,其属于升级的基础要素;
技术升级:涉及现有技术升级、新技术研发等活动,属于升级的核心要素;
结构改变:涉及客户、产品甚至价值链改变等范畴,属于升级的变革要素;
产业链升级:涉及供应链上下游之间的融合、协作和合作模式的升级或改变,属于升级的变革要素。
站在发展的角度,制造业升级是一个历史范畴的问题,升级的基础和核心要素已经在工业2.0或者3.0时代得到了升级,升级的变革要素才是目前的升级关键。继续升级基础或核心要素,企业可能弯道超车,但如果想跨越式成长,企业需要升级的是变革要素。
先补课,再升级
变革要素决定了制造业升级的成败,但就目前大多数制造企业的现状来看,先补课,再升级更为现实和必要。中国制造企业其实很早就开始了产业升级,只是效果可能不尽人意。
早在几年前,在揭示了生产制造环节附价值和利润双低的 “微笑曲线”理念影响下,众多制造型企业纷纷开始向价值链顶端延伸,最为突出的表现就是品牌化。但现实中寥寥无几的成功案例从侧面显示出并非所有制造企业都适合这种简单粗暴的升级策略。
抛开“微笑曲线”的固有认知,2004年日本索尼中村研究所所长中村末广提出了结论相反的“武藏曲线”,其认为真正丰厚的利润在制造环节上。无法判定两种理论的对错,但至少说明中国制造企业曾被微笑曲线深深迷惑过。究其原因,正是中国制造业的管理水平糟糕。
纵观发达国家制造企业的发展路径,我们和他们的路径基本相似。但也不难发现在制造管理理论方面,作为制造大国的中国却无过多贡献。
产业升级是需要有历史沉淀的,任何弯道超车或者跨越式成长都需要基础,大多数中国制造企业需要先补好基础要素的课,将历史证明过的好的制造管理方法先应用完善和熟练。
借势升级
时势造英雄,制造企业升级也需要借势而为。新技术、新装备以及新模式的出现,造就了新的产业变革期。而产业变革期的出现,也为产业升级提供了诸多可能性。
新技术或装备: VR、AI、云储存、云计算、电子商务、智能机器人等技术或装备,可大幅提高生产效率或改变生产模式;
新模式:如共享经济、服务型制造、云制造、互联网金融等,在改变着制造业的周边环节的同时也影响着制造业的运作模式。
新的机遇为制造企业提供了重新构思整个产业以及自身运作模式的想象空间。对于制造企业来说,借势升级的第一步不是立刻行动,而是打破固有思维,重新思考。
基于协同视角,以“产品和生产为核心”的传统商业模式已经开始向“以消费者为核心、以生产+服务”为根本的模式转变;产业竞争也从单一生产环节向上下游进行延伸。两种转变形成了以“供应链协同”为代表的升级需求。基于智能化、信息化视角,各项新技术或装备为制造企业阐明并提供了升级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供应链协同+智能化制造”正成为制造业升级的重要方向。
新的方向需要制造企业重新审视自身在供应链中的定位。企业既可以改变其在整个供应链或者产业链中的定位,从而改变自身价值链,如制造业服务化等。同时,企业也可巩固在供应链中的定位,将柔性化制造作为升级的关键。对于大多数中小型制造企业,后者是更为现实的一种升级方式。
基于柔性化制造,其要求制造企业在品质、交期、成本保持一致的条件下,生产线在大批量生产和小批量生产之间任意切换。目前,国内真正具备柔性生产能力的产能十分稀缺,国务院参事汤敏教授曾表示:“未来中国,以大批量生产、低成本取胜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外迁到东南亚势不可挡,中国唯一可以留下的就是小批量、定制化的柔性制造产能”。也就是说在未来的一定时期内,整个经济社会活动中不是不需要中国制造,而是需要更柔性的中国制造。
产业升级的关键是思维升级,思维升级的关键是抛弃固有,重新构思。在重要的产业变革期或者环境动荡期,往往存在更强烈的必要性和更多的可能性。不盲从,也不悲观,借势思考,借势升级。
产业升级的定义是使产品附加值提高的生产要素改进、结构改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提高、产业链升级。
从微观来看,产业升级指一个企业中产品的附加值提高。
从中观来看,产业升级指一个产业中产品的平均附加值提高。同一企业中的各个企业不断提高产品附加值会导致整体行业的平均附加值提高,最终表现为产业结构升级。
产业结构升级前的附加值提高是产业升级的量变,产业结构升级是产业升级的质变。产业结构升级使产业升级到了经济增长方式转型阶段。
从宏观来看,产业升级指产业结构升级,即一个国家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如从劳动密集型增长方式向资本密集型、知识密集型增长方式转变,资源运营增长方式向产品运营、资产运营、资本运营、知识运营增长方式转变。
宏观的产业升级或产业结构升级既指旧的产业结构升级,也指新的、更高级的业态产生。无论微观、中观还是宏观,产品附加值提高都是产业升级的核心与灵魂,经济活动的主体性提高是产品附加值提高的根本。
经过40年左右的发展,尽管现阶段中国的制造业水平整体偏低,但是还存在很大机会,可以通过工业自动化和产业升级寻求更大的发展。
由于现阶段中国的制造成本已经与美国相当接近,并且劳动力供给几近达到了峰值。如果我国制造业再继续延续所谓的人口密集型加工模式,我们的企业会完全丧失核心竞争力。综上所述,制造业产业升级迫在眉睫。
制造业的模式在发生变化,制造业创新链正在被重构。以汽车业为例,在经过19世纪50年代初的手工作坊式小众阶段,汽车生产线普及后的大众化进入家庭阶段,以及前些年以模块化、批量化柔性生产为特征的分众化市场阶段在互联网、大数据和全球分工协作的催生下,汽车生产制造开始向个性化、大规模定制方向发展。市场需求在回归本源的同时,也推动着生产制造在智能化、信息化的过程中实现升级。
整个制造业的创新链正在重构。从创意设计、生产加工,到运输配送、安装服务,再到使用维护的各个环节都在发生着变化。
本文共分三部分:
一、怎样理解产业升级?
二、中国为什么要进行产业升级?
三、产业升级与制造业的关系。
一、怎样理解产业升级?
1、什么是产业升级?
产业升级就是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2、产业升级的主要内容
产业升级的主要内容包括生产要素改进、结构改变、生产效率与产品质量提高、产业链升级。
3、产品附加值提高的途径
产品附加值提高的途径:企业技术升级、管理模式改进、企业结构改变、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提高、产业链升级。
关键词:产业升级 提高产品附加值
二、中国为什么要进行产业升级?
1、中国改革开放前20年的增长方式已经走到了尽头。
中国改革开放的前20年,GDP每年平均增长10%,GDP总量由1987年的1.2万亿元增长至2009年的34万亿元,虽然经济得到了较快的发展,但同时资源环境不堪重负,人口红利优势逐渐消失,过去那种拼资源、拼环境、拼投资的老路再也走不通了,除了积极探寻新的发展路径,别无他途。
2、全球大势所趋,中国不能错过第四次工业革命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机会。
放眼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席卷而来,源源不断地孕育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催生大众消费新格局。第一次工业革命始于1775年瓦特改造蒸汽机,中国错过了;第二次始于19世纪末的电气化革命,中国也错过了;第三次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的计算机革命,中国也错过了;而第四次工业革命,则是包括计算机普及带来的信息化、3D打印和机器人等新型技术带来的制造领域革新以及生命科学技术带来的人类健康和生活方式改变在内的一次综合性革命。面对这股势不可当的大潮,我们该当何为?中国不能再次错过发展的机会,同时也不能错过提高国家竞争力的机会。
3、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需求催生着中国产业升级。
央视报道指出,2014年中,大陆游客到日本抢购生活用品,从电饭锅到马桶盖,品种五花八门。当时,一篇名为“去日本买只马桶盖”的文章在网络热传,内文提到,日本制造的马桶盖是如何好用,又符合卫生原则。也有网友回应,从日本买回免治马桶盖之后,该如何安装,甚至放上教学如何自行安装的视频。“现在不是说哪个牌子的问题,是哪家有货你就赶紧买吧!”可见,随着中国人民生活需求的日益提高,中国产业升级的主要内容在于供给侧改革。
关键词:产业升级,国家竞争力,供给侧改革
三、产业升级与制造业的关系?
1、产业升级包含哪些产业?
产业划分,世界各国不完全一致,但基本均划分为三大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主要指生产食材以及其它一些生物材料的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直接以自然物为生产对象的产业。第二产业主要指加工制造产业,利用自然界和第一产业提供的基本材料进行加工处理。第三产业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产业、商业、餐饮业、金融业、教育产业、公共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
结论:产业升级包含了第一产业升级、第二产业升级、第三产业升级。
2、制造业位于三大产业中的核心位置
制造业是第二产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产业,没有了制造业的升级,中国三大产业的升级都将会失败,也将永远依赖资本主义列强。比如中国的芯片。
结论:产业升级的核心是制造业升级。
关键词:三大产业 制造业 国计民生
中国捆绑式管理是当今世界流行的四大管理模式之一,与平衡计分卡、约束管理、阿米巴模式并称世界四大管理模式。中国台湾的柏杨说,“一个中国人一条龙,三个中国人一根虫”,如何管理中国人团队是当今中国走向世界的战略问题。中国捆绑式管理专注于搭建客户、员工、企业三方共赢平台!帮助中国实现中国梦!从员工、客户、股东三个角度入手,打造三方捆绑、三方制约、三方共赢的企业命运共同体,很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并在中国恒大与中国华为取得了不俗的业绩。需要深度了解的朋友,可以关注中国捆绑式管理创始人武六锋的头条号,免费取得中国捆绑式管理的各类文章。
声明:文章由网友 外贸李老师 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郑和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恶意造谣抹黑国家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投诉反馈:(郑和号)提供跨境外贸周边相关经济资讯内容,资料收集自网络,文章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enghehao.cn/61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