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泉州是我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人们纷纷加入海商的队伍。晋江东石人林銮,其曾祖林智慧“航海群蛮,熟知海路”,开元八年(720年),林銮舟往渤泥,“引来蕃舟,晋海舟人竞相率航之。”五代在王延彬、留从效、陈洪进三任励精图治的统治者的大力推动下,泉州海商更是凭借晚唐以降通商海外的传统,积极开拓,开辟近海航行性质,直通波斯湾与东非的航路。
“招宝侍郎”王延彬“仍岁丰稔,每发蛮舶,无失坠者”。留从效“陶瓷铜铁泛于番国”,他们向北与日本、高丽有贸易关系,在南海航线上,更是连结了亚非两大洲的海洋市场,使得唐五代的泉州“南海蕃舶常到”,“岛夷斯杂”,出现“船到城添外国人”,“市井十洲人”的繁荣景象,为宋元时期海上丝绸之路的巅峰奠定了基础。
宋元时期,海外贸易迎来了春天,深度与广度都有了新的发展,刺桐港进入鼎盛,泉州海商极具开拓精神,开始北走朝鲜日本,南走南海,西走天方,将航线更加繁复地延伸,开辟了许多贸易口岸。《岛夷志略》是这一历史事实的可靠记录。
作者汪大渊二度搭乘泉州商船远航,仅将所到之处撰写成书,记述亲历国家、地区就达98个。泉州海商的市场网络,国外遍及东亚、中南半岛、马来半岛、印度尼西亚群岛、菲律宾群岛、南亚、西亚、非洲、欧洲,国内以沿海的浙江、广东、江苏、山东为主,成为“海上丝绸之路”内向和外向的支撑者。
以高丽为例,泉州海商到高丽贸易的最多一次达150人以上,而北宋时,带着“象眼四匹、生绢拾匹、白绫拾匹、瓷碗贰佰床”去日本贸易的海商李充的公凭至今仍保存在日本,为大家所熟知。泉州海商也是国内沿海贸易的重要支撑者。他们往来浙江、广东、海南、江苏、山东、河南、四川、台湾等地,
其中史载往杭州的杨客,往山东的林昭庆、往成都的苏氏都是财富巨万的杰出代表。泉州海商通过刺桐这个世界最大的集散地之一将海内外的贸易紧密相连,支撑着海上丝绸之路的繁华,促进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
明代郑和下西洋后,海上丝绸之路走向衰弱,由泉州海商主导的商业文明也许不如宋元时期的璀灿,但他们开创了新的贸易时代。明清两朝,在严厉的海禁下,泉州海商在艰难的环境下自寻出路,大胆冒禁私自出海,而且异常活跃。他们贩运的主要商品从珍奇宝货等奢侈品以及土贡式的土特产转以民生用品为主。
他们来自民间,立足民间,贸易民间,在举国读书声下开船出海,在重文轻商的时代,开辟了泉州历史上商人移民海外的高潮,流传下来的爱拼敢赢精神和海外开辟的侨商人脉是海上丝绸之路一笔无法泯灭的财富。
声明:文章由网友 外贸李老师 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郑和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恶意造谣抹黑国家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投诉反馈:(郑和号)提供跨境外贸周边相关经济资讯内容,资料收集自网络,文章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enghehao.cn/650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