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问题是给我量身定做的,我来回答。
前年我们初中毕业30年,有同学发起搞一次同学聚会。都说毕业30年了,很多同学毕业后就没有见过,不知道现在啥样了。组织的同学没有说收500元,只收了两百元,还让我负责收钱。
组织的同学一方面联系同学会聚会的地方,定在离城不远的一家地方很宽敞的农家乐,一方面联系全班的同学。我们经常联系的几个同学,也想方设法打听别的同学的电话号码,问到后就说了同学会的事情。大家都很激动,三十年没有音讯,现在居然联系上了,还加上了微信。
也有点淡淡的忧伤,才40多岁,班上已经有3个同学离开了人世。这让大家同学聚会的愿望更强烈。都说人生能有几个三十年,对有些人来说,三十年算是人生的一半。虽然只同学三年,但是这三年是我们从儿童到少年的过度时期,很值得纪念。
原本班上有42个同学,最后到了32个同学。见面时能认出来的就不自我介绍,有的变化大的就自我介绍一下。等变化大的介绍完了,别的同学就一阵哄笑,说原来最矮小的居然长成最高大的,是不是吃了啥催长素。同学也不介意,跟着说吃了催肥素。
我们还请了几个能联系上的老师,在同学们自我介绍后给老师献花,送礼物。然后我们就去定好的餐厅里吃午饭。我们一共定了三个大圆桌,大家找着读书时关系好的同学围在一起,吃喝起来。席间讲些读书时代的故事,惹得大家都笑起来。
喜欢喝酒又活跃的同学满场敬酒,整个场面温馨又热闹。没有谁显摆自己是当官的,也没有谁感叹自己只是一介农夫,不配在一起喝酒。我们和同学喝酒,也和老师喝酒,闹了两个多小时才算完。
下午,组织者安排了大家去唱歌,不喜欢唱歌的就去喝茶,不喜欢喝茶的就转这个以景色优美出名的农家乐,和同学合影,或者请同学给自己拍照。总之,下午大家都玩得很开心。
晚饭也在那家吃的。吃了晚饭,都要各回各家。家离得较远的同学,喝了酒的同学不敢开车,组织者给找了代驾,家在农村的给找了出租车,家住县城的就一起步行回家。
我管着同学聚会的钱。我们吃了两顿饭,下午还唱歌喝茶,晚上还给代驾费出租车费,还有老师的礼物费。各种开支算下来,每个同学还退了二十多元钱。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只用了100多元钱。我把开支一笔一笔算下来,发到同学群里,也把该退的钱退给大家。
我觉得同学聚会应该参加,毕竟30年才聚会,但是题主说的每个人收500元似乎有点多。我上面把我们的开支项目写出来了,也许我们的项目比较简单,因为只有一天。如果要去名山大川聚会,还要住一晚,500元也不算多。
题主提出这个问题,估计是觉得钱有点多。你可以先打听一下在哪聚会,一共几天。如果觉得不划算,可以不去。我想没有同学会想着利用同学会来发笔小财吧?那样,同学今后见面多尴尬啊。即使不见面,别的同学说起,也不好意思的吧。
人生已过大半,同学真的是见一面少一面。也别吝啬那点钱,更别把自己同学想得那么不堪。收了500元,可能结束后也会像我们一样算账,该退就退的。参加吧!
我读初中时,一个班36人,连续5年都有20名同学在一起聚会,每人出资500块,结果每次都会剩2000到4000块左右,其中上亿身家的邹丹同学是聚会的主持人,她的为人处世恰到好处,我们都愿意参加同学聚会。
少年时,我家住在大山上,初中学校在镇上,由于离家太远,我都是住在学校大宿舍里的。那时候,学校只分男女宿舍,不分单间的,我记得整个学校就两间大宿舍,男女生宿舍都没有床,全是睡地铺。夏天,就一床席子;冬天,从家里背稻草铺在水泥地板上,自己再带一床被子,遇见玩得来的女同学就搭伙睡,搭伙睡暖和些,我和邹丹从初一搭伙睡到初二,她就辍学了。
当时我们学校,一个年级两个班,一个班不超过40人,我记得很清楚,我们是一班,总共36人,班主任老师叫徐兴海。遗憾的是,班主任徐老师英年早逝,在我们毕业那年夏天,突发脑梗去世了。
我读初中那会儿,恰逢打工的黄金期,班上有几名同学读到初二就跟随亲戚朋友外出打工了,邹丹就是其中之一。
印象深刻的是,那时候没有手机,我们村里只有一户人家装了电话,在外面打工的父老乡亲都是提前打电话预约,家人才能接到电话。对比这30年,无不感叹,我们国家真的是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由于那时交通、通讯不发达,同学们毕业后都没有再联系过。随着Q、V信的出现,同学们才慢慢联系起来,但也只是偶尔联系,因为各自都有忙不完的事,同学友情还是很生疏。
2014年12月22号,我去外婆家,在路上巧遇邹丹,邹丹的老家挨着我外婆家不远。当时我真没认出是她,直到她叫出我的名字才想起来她谁。
从那次重逢过后,我们互加了好友,联系就多了起来。她很低调也不张扬,她只告诉我她常住重庆,但经常回开州玩耍。
后来她邀请我进入初中同学群,群里当时有32人,有2名同学在迪拜。多年不联系的同学们突然联络到了,大家都很高兴,每天群里有聊不完的话题。通过聊天了解,邹丹是我们初中同学混得最好的一个,她家是做幕墙铝合金的,重庆有名的地标建筑来福士有部分工程都是她家负责的,据其他同学说,她家的资产不低于3个亿。
2015年腊月,邹丹跟我聊天,她想组织一次同学聚会,说这么多年来都没忘记同睡地铺的场景,还说那时候的同学都很单纯,组织同学们聚聚、叙叙旧。
我把邹丹组织同学聚会的想法分享给其他同学,同学们都积极回应,最终决定腊月二十四在金科大酒店团聚。
分别二十多年,第一次同学聚会,同学们都特别激动,刚好又是腊月,除了在迪拜的两个同学没回来,其他联系上的25名同学全都参加了,并且都自愿各出500块交给群主,我中学群的群主是我小时候的邻居小杨。
同学们在酒店碰面时,我眼拙,真的好多都叫不出名了,平时在群里互侃都感觉很熟,见到那一刻,才发现当年那一群调皮捣蛋的男生都已步入中年,有些秃顶的,有些已是啤酒肚。
没上菜前,群主带头发红包,规定那个抢得最多的就那个发,结果第一轮下来邹丹抢得最多,接下来,邹丹一个动作惊讶了群里的所有人。
轮到邹丹发红包,她说:“今天我运气好抢了一个88的红包,预示我要发发发,这次同学聚会是我起头组织的,所以这次所有费用我来出。等会吃完饭我们开车去学校参观参观。”
20名同学各出资500块,算下来就是10000块。后来,群主把收的500块一一退还给我们,第一次同学聚会我们都被“白嫖”了。
席间,同学们彻底敞开心扉,趁着酒兴使劲地聊,张同学说,在北京打拼快20年,前几年才买房,才有一个自己的家,一问房子多少钱,他说不多就800多万。其中一位女同学,她诙谐地说:“你们都在外面挣大钱,我那时候读书爬皂角树去了,成绩孬,现在只能在家带孙子。”她的话音一落,同学们都说她福气好,这么年轻就当奶奶。我很羡慕她,她孙子都有了,而我的孩子那时才2岁多。
记得那天下着细雨,12辆车浩浩荡荡地学校,刚好学校大门保安是我同学的妹妹,她打开校门那一瞬间,同学们嘻嘻哈哈地跑到操场上。那一刻,我们仿佛又回到了学生时代,不管是条件好的,还是一般的,同学之间都没有距离,玩得不亦乐乎,同学中有一个是做记者的,他负责摄影,后来做了一本厚厚的影集,聚会的同学每个人都有一本。
第一次聚会后,同学们的友情加深了,平常的联系也多了,邹丹还是像往常一样低调,那家有红白喜事,她都是送礼最多的一个,平时那个同学有困难,她都会慷慨解囊地去帮助。更值得学习的是,她利用她的人际关系,帮几个同学找到了更好的工作。
我曾经问过她,这样不求回报地去帮助同学们,你是怎么想的?
她的回复让我至今难忘,她说:“我虽然只同读到初二,但睡地铺的日子这辈子都忘不了,读书时,我是班里最穷的那个,同学们没一个嘲笑我,都把自己带的米、猪油、咸菜分给我,你知道的,那个年代都不富裕,能分享出来是多么的了不起,真的,感觉特别温暖。俗话说,吃水不忘挖井人,乘凉不忘栽树人。现在我有能力了,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们我心里高兴呢。人要知福、惜福、再造福嘛,钱乃身外之物,活着的人就应该做活着的事,徐老师常说的那一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虽然中途辍学,但这句话一直铭记在心呢。”
邹丹能有今天的成就,跟她知恩图报密不可分。平常和她相处,她没半点有钱人的嚣张,更多的是和颜悦色,所以同学们都很喜欢她。
自从2014年那次同学聚会过后,后来,每一年我们都有聚会。每人还是出资500块,但每次都会剩几千块钱,以聚会吃喝玩乐的消费来看,根本不会剩钱,同学们心里清楚,是邹丹在暗中提前支付了一些费用。
一直到现在,那家有困难,同学们没有一个推辞的,出钱出力的互帮互助,真的是其乐融融。我妈经常给我开玩说,我的这些同学跟亲兄妹一样亲。我公公去世,18名同学来参加公公的葬礼就看得出,同学情无比珍贵。
同学聚会后我的体会:同学们经常聚聚,在聚餐时,同学们相互敬酒,侃侃而谈,真诚的问候,化解了学生时代的羞涩感觉,一切是那么的亲切自然。不管是胖瘦还是添皱纹的笑脸,彼此的心里还在追忆着年轻,留在心间的友谊是多么的珍贵无比。并不是全部都在攀比拉关系。
每次聚会是那样的令人激动,是那样的开心,昔日的同学虽然多年没见了,但是感觉还是那么的熟悉、那么真切、那么自然……大家相见的第一刻,竟是那样地放纵、那样无拘无束地惊喊、打趣戏谑、握手、拥抱……仿佛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仿佛又回到了二十年前的校园。彼此想说的话太多,有聊不完的前尘往事,有说不尽离情别绪,更有道不完的喜悦与之沧桑。
对于还能参加聚会的同学来说,我们本身不要看重自己的成功与否,因为每个人都有自身的优缺点和生存价值。我们也没有必要去计较贫穷和富有,更不要想从同学中获取什么,也没有必要去苛求别人能帮你多少,平常心对待,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彼此共处的时光就可以了。有了这种心态,同学聚会才显得更有意义!
毕业了三十年了,聚会无论花不花钱,我都是不愿意参加,因为什么?
关系好的同学肯定是一直都联系着,也都常聚,何必在搞一个同学聚会呢? 聚会上找了一些当时就不是怎么熟悉的或者不好的同学来了是否很尴尬呢?就连亲戚都是常走动的关系才更亲,更好,不常动的都不亲了,何况许久不联系的同学呢?聚个会就能拉近关系吗?肯定是不能的。
我们同学已经毕业10几年了,大家也经常聚,不过是经常联系,关系比较好的,而且大家都成为固定的默契,到谁的城市或者距离谁的城市近,谁要主动安排一下,当然也没几个人顶多三个,大家也不会在乎那几个钱。
唯一聚集的是一个同学结婚,那个时候赶到十一假期,大家唯一聚齐的一次,基本上结婚的同学全程招待,吃住行全部安排。
初中毕业的同学根本都记不住几个了,你想想你从小学到大学那个阶段的同学关系最好,我敢肯定说是大学的,然后是高中的,这个时候的同学心智较为成熟,比较稳重,初中的同学忘记的差不多了,聚在一起不觉得尴尬吗?我现在初中同学估计有的名字都不知道是啥了。这才过去20年,那三十年了,岂不是都不认识了。
聚已经没有意义了,何况还是付费聚的!
声明:文章由网友 深圳跨境刘小乐 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郑和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恶意造谣抹黑国家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投诉反馈:(郑和号)提供跨境外贸周边相关经济资讯内容,资料收集自网络,文章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enghehao.cn/725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