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邀请。
确实如题所说,现在做外贸都感觉和客户沟通越来越难,就像大家普遍感觉生意越来越难做一样,其实,和客户沟通这件事,从来就没有容易过。
先把时间拉到2000年前后,那时是中国外贸的黄金时期,一方面国家已经取消了出口配额制度,并放了开出口管制,普通公司和工厂都可以申请进出口权,出口生意开始井喷发展,同时,欧美经济飞速发展,需求旺盛。但当时接触国外客户的途径不多,基本上就是靠每年两次的广交会,当时广交会会址还在火车站旁边,展位有限,门槛极高,中小企业想拿一个展位非常困难,只能从大型外贸公司手上租。
我第一次参加广交会,老板从广州丝绸进出口公司手上租了半个展位(一个展位面积9平方),但就是那4.5平方的位置,我们却接了30多万美元的订单,订单都是当时国内还很少工厂做的汽车罩、洗衣机罩和空调罩这些欧美国家很常用的东西。当时接单的盛况,鬼佬拿着美元现金下单,合同也不签,就手写个订单列表双方签字就算成交了,五天的广交会每天就是不停的报价和接单,真正是数钱数到手抽筋。
订单好接钱好收,但困难在收完钱之后。广交会结束,鬼佬基本上都回国了,沟通的问题随之而来。当时国内的网络速度都是按kb的,慢的一批,虽然邮箱已经普及了,但主要的沟通还是电话和传真。当时电话要申请开通国际长途,从申请到开通至少半个月时间,并且电话费真的很感人,打国际长途都是要掐着表打。
另外一个确定订单和合同的主要方式就是传真,现在可能很多人都没用过传真机了,那时确定个订单基本上就靠它了。我记得当时每天晚上守在传真机旁等客户的传真,传真一响,要赶紧拿起来给对方信号,不给信号对方的传真是过不来的,同样,我们发传真出去,也要对方给个信号才行。不过后来就有了自动接送的传真机了。
手机在当时还不算很普及,并且功能单一,只有短信和电话两种功能。做外贸的都知道,老外特别是欧美国家客户下了班基本上是不会处理公事的,有时候紧急情况怎么都联系不上客户,能把人急死。
说这么多,总结一下,2000年-2008年是外贸黄金期,只要能接触到客户,接单容易,因为当时渠道少,工厂也少,竞争没那么激烈,大家感觉上生意好做,难的是找客户的渠道和沟通的方式。
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欧美发展缓慢甚至停滞,需求减少,但中国外向型的工业体系已经完善,供给能力大幅提高,理论上来讲,中国一个国家可以生产全世界所有国家需要的大部分工业产品了,并且工厂数量还在增加。另外一个领域,电子商务飞速发展,以alibaba, globlasource,made-in-china为代表的电商b2b平台提供了展会之外的销售渠道,价格绞肉机一旦发动,所有企业都被搅了进来。客户一下子可以看到那么多中国企业,同一个产品有几百上千家的竞争对手,老外当然就要压价了,再让客户下单难度就大大提高了。
同时,即时通信涌现,早期的msn, skype, yahoo通,后来的whatsapp, viber, facebook, twitter,沟通的途径越来越多,客户面对的供应商越来越多,无论白天黑夜还是节假日,客户会收到无数的各种信息,还有各种邮件营销系统,电话销售轰炸,客户烦不胜烦,自然就不好沟通,给大家的感觉就是客户越来越不好沟通了。
客户越来越不好沟通已经是常态,外贸人要回到外贸的本质去想问题,做好产品,研究国外规则,把生意视野拉大,把考虑问题的时间跨度拉长,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整体经济环境是一方面,另一方面,我国人口优势逐步降低,人工费用不断增加,价格无法满足客户要求
因为全球贸易加上互联网的发展,导致信息不对称越来越低,没有信息差,还有网络发展,物流发展
声明:文章由网友 跨境新手 投稿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郑和号)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对恶意造谣抹黑国家的违法违规行为零容忍。投诉反馈:(郑和号)提供跨境外贸周边相关经济资讯内容,资料收集自网络,文章不代表本站立场。如需转载本文,请注明出处:https://www.zhenghehao.cn/73807.html